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斯拉FSD推送暫停,中國智駕競賽白熱化

2025-03-25 12:56

來源 | 《財經》雜誌 文|《財經》實習生 蔣雨彤 記者 李皙寅 編輯|李皙寅

FSD中國版上線僅七天即暫停推送,特斯拉稱正進行軟件審批。這不僅關乎技術與合規,更折射出中國車市的現狀——車企競相以「加量不加價」的定價策略,推動自動駕駛普及

3月24日,特斯拉客户支持官微在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的微博評論區發表聲明,迴應「暫停FSD(Full Self-Driving 完全自動駕駛)推送」消息,解釋稱需完成 HW3.0 與 HW4.0 硬件對應的軟件審批,一旦準備就緒,便會盡快推送給大家。

稍早前的3月17日,特斯拉中國曾宣佈啟動一項為期一個月的FSD智能輔助駕駛限時體驗活動,符合條件的車輛會陸續收到地圖和軟件更新。不過,該活動在啟動僅七天后戛然而止,引發眾多車友熱議。

特斯拉FSD具備自動變道、自動泊車、識別交通信號燈等功能,在北美已形成成熟解決方案,提供高度自主性的自動駕駛。

特斯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本人亦多次公開強調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重要性。2024年,他曾三次訪問中國,與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官員就數據安全、智能駕駛等議題展開交流。2025年初,特斯拉宣佈在中國市場新增研發投入,專注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本地化研發與測試。

隨着2月25日,特斯拉中國版FSD上線,互聯網一度掀起了一場「中國版FSD的測評」的熱潮。不少媒體、機構、互聯網博主或自費訂購或臨時租賃,搭配了64000元FSD選裝包的煥新版Model 3P(四驅長續航版本),參與到這場嚐鮮之中。

雖然特斯拉官方解釋中提到,需根據最新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要求進行審批,這也反映出全球智能駕駛技術在不同監管環境下的落地挑戰。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FSD在中國市場推出的功能尚未達到完全自動駕駛的水平。

中國有着全球最豐富的交通場景,特斯拉智駕面臨着不小的挑戰。知名汽車自媒體人陳震在測試中國版FSD時,發現其共出現七次違章行為。在網上流傳的各類測試視頻中,中國版FSD在行駛過程中,也出現過多種疑似違章的行為。

特斯拉FSD上線后帶來的巨大聲量,促使大量中國汽車製造商也提速對外宣佈了自己的智能駕駛系統發展進程。

2月26日,理想汽車CEO(首席執行官)李想發文表示歡迎大家拿理想汽車在全國任何地方和FSD一起對比;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則表達了對行業技術競合的期待;幾乎就在同時,零跑科技、極氪科技等均發佈了自己的自動駕駛方案,並對外披露了路測實況。

中國市場對智能化駕駛始終保持着高度的開放與青睞,各省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斷開放更多道路,給符合標準的企業和車型路測。同時,越來越多的國產企業開始或多或少地搭載自動駕駛技術。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高達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在其中,具備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佔比呈現出逐年穩步上升的良好態勢。

同時,智能駕駛功能正成為中國車企推陳出新的着力點,「加量不加價」的定價舉措,被視作中國市場數年來價格戰的延續和升級。

國產比亞迪 「天神之眼」 智駕方案已下放至7萬元車型;華為ADS 3.0通過激光雷達 + 視覺融合實現更高安全性;小鵬汽車的XNGP(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已實現無需高精地圖的複雜城市路況輔助駕駛;3月10日,零跑汽車發佈B10車型,將帶激光雷達硬件的高階智駕下探到12萬元級產品。

對於特斯拉的投資人來説,FSD及其背后的軟件收費,被看作特斯拉未來業務的重要增長點。中國是全球智能駕駛場景豐富,以及消費者接受程度較高的消費市場,正因如此,FSD的推行落地情況才顯得更為重要。

截至3月21日收盤,特斯拉股價較2024年12月的歷史高點(479.86美元/股)下跌約48%。並且根據特斯拉發佈的2024年報顯示,汽車業務收入770.7億美元,同比下降6%;淨利潤70.91億美元,同比下降53%,FSD 研發投入卻持續攀升。倘若無法通過軟件服務提升利潤,「以價換量」 策略或將影響品牌溢價能力,進一步削弱其市場競爭力。

截至3月24日晚,特斯拉(NASDAQ:TSLA)報收於278.39美元/股,上漲11.93%。有樂觀人士將特斯拉官方聲明看作特斯拉FSD即將正式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的前兆。

未來,隨着政策環境逐步明晰,特斯拉能否在中國智能駕駛市場穩固地位,關鍵在於加快技術本地化、強化數據合規性,並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創新優勢。

面對特斯拉FSD入華,一位中國汽車公司高管對《財經》分析稱,中國複雜的交通環境,是本土企業的天然試驗場,相比之下,特斯拉仍需要重新積累數據。加上現在國內智駕競爭如此激烈,或許會讓特斯拉的FSD降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