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4 18:14
自2019年成立以來,香港航天科技集團(后更名為洲際航天科技集團)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2025年3月迎來了其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首批一百顆衞星成功下線,並在香港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全球百顆衞星巡展。這一成就不僅標誌着洲際航天科技集團在全球航天領域的崛起,也為其未來的國際化佈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零到百:衞星製造的跨越式發展
洲際航天科技集團的成長曆程可謂篳路藍縷。2020年7月,正值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之際,集團與中國長城工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開啟了衞星智能製造中心的建設。2021年7月,集團通過併購重組成功登陸香港主板市場,進一步加速了其發展步伐。2022年6月,集團選址香港科學園,租賃了近20萬平方英尺的場地,建設了集衞星製造、測運控和數據應用於一體的現代化衞星製造中心。僅僅一年后,該中心便順利建成,並配備了國際領先的潔淨室和航天級精密製造設備,具備了衞星總裝、集成與測試的全流程自主化能力。
2023年7月25日,香港第一條衞星智能生產線正式開幕,吸引了來自47個國家的160余名代表參加。這一事件不僅展示了洲際航天科技集團的技術實力,也為其全球化佈局拉開了序幕。同年12月,集團更名為洲際航天科技集團,標誌着其正式邁向國際市場。
AI賦能:開啟航天工業5.0+新時代
在2025年3月的「百顆衞星展覽」中,洲際航天科技集團不僅展示了其全球領先的衞星批量製造能力,還首次系統性呈現了人工智能(AI)技術與衞星製造、運營及應用的深度融合。通過AI技術的深度應用,集團實現了衞星製造成本降低80%的突破,並將年產能提升至500顆。
AI技術在衞星設計與研發、智能製造與自動化測試、衞星運營與數據應用等全流程中的廣泛應用,標誌着航天工業正式邁入以「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續化」為核心的工業5.0+AI時代。洲際航天科技集團通過AI驅動的衞星設計、智能製造與自動化測試,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並將測試時間壓縮至傳統方法的5%。此外,AI技術還優化了衞星的運營效率,使其具備邊緣計算能力,能夠實時處理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為災害預警和環境保護提供高精度支持。
全球化佈局:構建「AI+衞星」生態網絡
洲際航天科技集團的全球化佈局不僅體現在其衞星製造能力的提升上,還體現在其全球製造網絡的構建上。繼香港衞星製造中心成功運營后,集團先后在泰國、馬來西亞和西班牙設立了衞星製造基地,形成了覆蓋亞洲、歐洲的全球製造網絡。
泰國衞星製造中心聚焦衞星結構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結合AI技術優化生產流程,生產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40%。馬來西亞衞星電子製造基地則專注於衞星電子系統的研發與生產,打破了衞星高端電子長期依賴歐美供應商的局面。西班牙衞星總裝集成與測試中心則填補了歐洲商業航天高端製造產能的空白,標誌着洲際航天完成「零部件-電子系統-整星」的全鏈條全球化佈局。
6000顆衞星星座計劃:賦能「一帶一路」數字未來
在「百顆衞星展覽」期間,洲際航天科技集團還宣佈與阿拉伯信息通訊組織(AICO)合作,啟動覆蓋非洲及中東地區的6000顆低軌衞星星座計劃。該星座以「通信+遙感+導航增強」三位一體為核心架構,將首次實現手機直連衞星的大規模商用服務,旨在彌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鴻溝,共同構建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
這一計劃不僅展示了洲際航天科技集團在衞星製造領域的技術實力,也體現了其在全球航天產業鏈中的戰略佈局。通過與阿拉伯信息通訊組織的合作,洲際航天科技集團將進一步推動航天技術的普惠化與可持續發展,助力全球航天產業革新。
未來展望:引領全球航天產業邁向新紀元
在工業5.0的浪潮下,集團以「智能化、全球化、可持續化」為戰略支點,正引領全球航天產業邁向一個更高效、更互聯、更智能的新紀元。
未來,洲際航天科技集團將繼續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與衞星自主化、天地一體化算力網絡、人機協同創新等前沿領域,推動衞星製造技術的普惠化與可持續發展,助力全球航天產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