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3 18:31
Unsplash
在全球AI軍備競賽愈演愈烈之際,沉寂多時的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突然殺出一記回馬槍。據《金融時報》3月17日獨家報道,遠離公眾視野近三年的馬雲,正悄然推動這家市值200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向AI賽道全面轉型。
2023年起,馬雲通過內部溝通多次強調AI對阿里巴巴未來發展的重要性。隨着吳泳銘接任CEO,阿里巴巴於2025年2月24日公開宣佈,將整合技術資源並主導資本開支計劃,未來三年擬投入3800億元建設AI基礎設施,這一數字超過了過去十年相關投入的總和。
兩年危機中覺醒,阿里AI戰略開啟,通過技術重構與組織變革股價回升66%
2023年11月,OpenAI推出革命性聊天機器人ChatGPT,這一技術突破不僅震撼了全球科技界,更讓阿里巴巴意識到自身在AI領域的滯后。馬雲敏鋭地認識到,這項技術具有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潛力,但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阿里巴巴已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中遠遠落后。
正是這一刻,變革的種子悄然播下。在此后的兩年里,馬雲以戰略家的遠見,悄然引領了一場深層次的戰略轉型。投資者們普遍看好這一轉變,認為這將使阿里巴巴在中國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的進程中佔據主導地位。
如今,阿里巴巴被視為把握AI需求激增的絕佳位置。這一需求因本土初創公司DeepSeek的崛起而進一步升溫——這家公司以較少的資源構建了先進的AI模型,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過去三年,阿里巴巴在AI領域持續加碼:大力支持初創企業、在芯片研發上大舉投入、大規模招聘頂尖研究人員。其大語言模型系列Qwen已確立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甚至贏得了蘋果的青睞——蘋果選擇其在中國iPhone上運行AI功能。
馬雲的迴歸為這一轉型注入了新的動力。在上個月舉行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他被選為前排就座的商界領袖之一。這一信號引發投資者熱烈反響,推動阿里巴巴股價自年初以來飆升66%。
阿里巴巴的命運逆轉,不僅標誌着這家曾在本世紀頭二十年象徵中國科技產業崛起的公司實現了華麗轉身,更凸顯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作為全球重要參與者的崛起。
《金融時報》採訪了二十多位現任和前任阿里巴巴員工、商業夥伴、競爭對手和分析師,他們詳細描述了該公司如何執行其戰略轉變,但也對其能否在激烈的AI競爭中建立長期領先地位提出了審慎質疑。
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總部園區,距離上海僅兩小時車程,近期吸引了眾多希望一窺其復興之路的訪客。在二月的一次參觀中,訪客們被引領參觀了展示各類AI產品的展廳,其中包括類似Alexa的智能音箱和電視等創新產品。
"現在的阿里巴巴園區和六個月前相比,變化非常明顯,"企業家、前阿里巴巴高管Brian Wong表示。"如今,這里充滿了活力和干勁。人們現在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然而,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仍面臨嚴峻挑戰。2015年上任的首席執行官張勇提出的"新零售"戰略,涉及對實體業務的大規模投資,這一計劃與亞馬遜的類似舉措相呼應——后者在2017年以137億美元收購了WholeFoods(美國連鎖超市)。
但阿里巴巴的野心遠不止於此。它進行了數十筆、總計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涵蓋家俱店、醫療中心、商場和超市等多個領域。此外,它還從零開始打造了高端雜貨連鎖品牌——盒馬鮮生。
在2019年之前,其線下業務收入持續增長,但隨后疫情迫使消費者轉向線上購物。隨着經濟壓力加劇,阿里巴巴的核心電商部門——其主要收入來源——開始輸給競爭對手。
曾經忠實於淘寶和天貓的中產階級消費者開始轉向拼多多的廉價平臺以控制開支。與此同時,字節跳動通過其令人上癮的短視頻和直播吸引了年輕消費者。2023年,阿里巴巴的利潤降至100億美元,不到兩年前峰值的一半。
在這一時期,馬雲仍然保持着低調。這位億萬富翁雖然在2019年辭去了阿里巴巴的所有正式職務,但在公司戰略決策中仍扮演着關鍵角色,為阿里巴巴的轉型提供着重要指導。
蔡崇信和吳泳銘出山
但馬雲知道必須做出改變。他邀請聯合創始人,兼最親密盟友蔡崇信為董事會主席,以穩定局面。
蔡崇信在紐約和聖地亞哥之間分配時間,起初不確定自己是否還有這樣的熱情,畢竟他近十年沒有在阿里巴巴擔任運營角色。但據接近兩人的消息人士透露,馬雲説服了他接手。蔡崇信的任務是剝離各種非戰略資產,並提升公司在投資者中的地位。
阿里巴巴首次嘗試戰略轉型是在2023 年 3 月宣佈的重組計劃,該計劃將集團拆分為六個獨立運營的部門,它們各自上市以實現更高的估值。這些部門包括頂級物流公司菜鳥,和中國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阿里雲。投資者最初反應熱烈,但隨着對整體經濟前景的看法轉變,情緒也隨之變化。
六個月后,阿里巴巴被迫改變策略,因為投資者對股市的情緒過於疲弱,無法支持該計劃。
馬雲和蔡崇信決定是時候採取不同的策略了。他們需要進行更徹底的轉變:將阿里巴巴重塑為一家AI 公司。
轉向AI 是一個重大賭注,需要新的人才來確保其成功。但這一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被稱為阿里巴巴初創團隊18 人中「技術擔當」的吳泳銘,此前曾在阿里巴巴多個部門擔任領導職務,被選為接替張勇出任CEO。
張勇在完成權力交接后,原本被安排負責阿里巴巴的雲業務。2023年6月,張勇曾表示,「展望未來,我將致力於強化阿里雲智能集團的市場領導地位,讓不同規模和行業的公司在持續數字化轉型時,更低門檻獲得雲計算和人工智能資源。阿里雲智能集團已做好準備,來把握生成式AI崛起所開啟的令人振奮的新機遇。」
FT
阿里巴巴於2019 年開始對LLM研究進行一些小規模投資,但直到 ChatGPT 發佈后,公司才組建了一個龐大的內部研究團隊,並開始向那些旨在成為中國版 OpenAI 的LLM初創企業注入資金。這些投資由張勇發起,他希望以雲業務負責人的身份繼續推進這項工作。
但即將上任的首席執行官吳泳銘提出了異議,他向馬雲和蔡崇信強調,作為解鎖阿里巴巴未來成為 AI 公司的關鍵,雲計算業務應由他掌控。雙方達成一致,2023 年 9 月吳接任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之際,阿里巴巴宣佈他也將領導雲計算業務。
「管理和策略一直在變化。很多人離開了。我也困惑了好幾年;我們未來的方向並不明確,」一位資深員工説道。
但同一位員工表示,在吳泳銘的領導下,情況開始好轉。他着手將決策權集中化,這些決策權在現已取消的拆分計劃中分散在六個業務部門。
在掌控阿里巴巴的財權以及馬雲和蔡崇信的支持下,他開始出售阿里巴巴大部分陷入困境的零售業務,將資源重新分配到AI 上,並尋求新的投資機會。
在他上任后的15 個月里,吳泳銘以 81 億元人民幣(約合 11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較此前 15 個月的 34 億元大幅增加。 公司向初創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包括 月之暗面、MiniMax 和 智譜等,其中大部分投資用於其雲平臺的計算代金券提供的。(代金券指的是阿里雲以虛擬券的形式給予客户的資金類權益,可用於抵扣客户購買雲產品的費用。)
FT
阿里巴巴還加強了其在通義千問模型(Qwen 的模型)訓練團隊,規模達到約 100 人,成為中國最大的團隊之一,並開始推出越來越多具有競爭力的模型。Interconnected Capital 創始人 Kevin Xu 表示,阿里巴巴決定將這些模型開源「意味着它能夠吸引開發者的關注,從而快速迭代其模型」。Interconnected Capital 曾投資阿里巴巴。
公司獲得了蘋果公司的高度信任,董事長蔡崇信上月透露,蘋果選擇阿里巴巴作為合作伙伴,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在中國市場的iPhone 上引入 AI 功能。儘管 iPhone 製造商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市場使用了 OpenAI 的LLM,但在中國市場,它必須選擇由本地企業開發的獲批模型之一。
蘋果公司考慮過其他同樣先進的中國模型,但選擇了Qwen,該合作伙伴關係需要來自專職工程師和平臺資源的重大支持,而這些在 DeepSeek 等較小的初創公司中很難提供。
「我們嘗試在 iPhone 上直接運行小型 Qwen 模型,它們表現得非常好,」密歇根州立大學計算數學教授、Superfocus.ai 創始人 Steve Hsu 説道,該公司致力於開發LLM應用程序。「我可以預見一個場景,蘋果決定在中國以外的全球範圍內推出它。」另一位資深員工説:「感覺又回到了從前。我們有共同的信念和奮鬥目標。」
將AI視為 「共同信仰」,阿里地位還未穩固,AI競賽加劇
阿里巴巴在雲計算和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先地位使其模型頗具吸引力,尤其是對於那些尋求可靠長期解決方案的大型企業客户而言。
「LLM 競賽是一場馬拉松,它不僅關乎 LLM 自身的表現,」Forrester 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 Charlie Dai 表示。「Qwen 表現強勁,而 [雲計算子公司] 阿里雲憑藉廣泛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全面覆蓋了 AI 平臺能力。」
然而,儘管阿里巴巴一直在發佈越來越具競爭力的AI 模型,它們在中國開發者社區之外並未引起太多關注。直到今年年初,外界才認識到中國 AI 參與者們一直在進行的工作。
總部同樣位於杭州的DeepSeek,憑藉其頂級的推理模型在全球引發震動,儘管該公司擁有的芯片數量遠少於美國的大型競爭對手。它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在LLMs領域存在顯著滯后的觀念,投資者開始重新關注那些相較於美國同行交易價格大幅折讓的中國科技企業。
吳泳銘上個月宣佈,阿里巴巴準備在未來三年投入3800 億元人民幣建設其 AI 基礎設施,這一數字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進一步提振了投資者信心。
據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今年已預算390 億元人民幣用於購買 AI 芯片,比去年增加逾 50%,並補充稱,如果增長超出預期,年內可能會上調這一金額。
阿里巴巴也在尋求通過其各種AI 應用贏得中國 11 億網民的青睞。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聘請了前 Salesforce 高管 Steven Hoi 來領導其面向消費者的 AI 戰略。
Qwen 和 Quark,是阿里巴巴對 ChatGPT 和 Gemini 的迴應,今年的任務是吸引儘可能多的用户。它們正與字節跳動豆包、騰訊的元寶,以及由 DeepSeek 領銜的初創公司正面競爭。本月,Qwen 發佈了其最新模型 QwQ-32B,該模型比 DeepSeek 的 R1 更具成本效益,且性能評級相當。
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押注夸克,這款瀏覽器應用如今被定位為具備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助手。Quark 上周進行了升級,現在搭載了其 Qwen 推理模型。
CEO吳泳銘曾談到需要全面「AI 化」現有業務。據知情人士透露,所有部門都被告知,2025 年的業績評估將基於它們如何利用 AI 推動增長。
核心電商部門,包括淘寶和天貓,正被鼓勵採用更多AI 技術。這些團隊正與 Qwen 的工程師緊密合作,共同開發提升效率和用户體驗的功能。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該公司還在開發一系列AI 原生應用程序,其中一些可能會在今年推出。「在內部,我們相信基於日益成熟的 AI 技術,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可能會很快出現,甚至比抖音更受歡迎。」該人士表示。抖音為字節跳動旗下,擁有數億日活躍用户。
在上個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吳泳銘宣佈,終極目標是實現人工通用智能(AGI),即預測機器能夠進行類似人類批判性思維的時刻。儘管一些專家對 AGI 持懷疑態度,但吳泳銘的大膽聲明正在提振阿里巴巴的內部士氣。
「當 Eddie 談到 AGI 這樣的雄心壯志,以及它將如何推動我們所有業務時,我幾乎要哭了,」另一位老員工説道。「感覺又回到了過去的日子。我們有了共同信仰和奮鬥的目標。」
然而,在快速變化的競爭格局中,阿里巴巴的領導地位並非板上釘釘。
其競爭對手騰訊迅速作出反應,將DeepSeek 的模型整合到其業務的各個層面。與此同時,字節跳動今年計劃在 AI 芯片上投入 120 億美元,並擁有國內領先的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程序之一。
很難説阿里巴巴能否保持領先。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中美之間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可能威脅到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雄心。華盛頓已限制英偉達向中國出口用於訓練領先模型的最先進人工智能芯片,並可能進一步限制其銷售H20,這是該芯片製造商 H100 芯片的簡化版本。
阿里巴巴的芯片設計能力仍落后於世界最先進水平數年,同時由於美國的禁令,它也在努力尋找生產能力。
分析師表示,阿里巴巴在AGI(通用人工智能)競賽中,也可能輸給像 DeepSeek 這樣更精簡、更專注的團隊,這些團隊專注於研究。
儘管監管機構已對國內的科技巨頭態度轉暖,寄望於它們引領其增速放緩且老齡化的經濟走出低迷,但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進步,能否轉化為經濟增長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我們的問題並未在一夜之間消失,但我們重新擁有了希望和信心,」其資深員工説道。「而這正是阿里巴巴度過早期危機的關鍵。
來源:
歡迎掃碼加羣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