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4 10:25
相比天神之眼、千里浩瀚、獵鷹等高階智駕的普及,比亞迪的千伏平臺,纔是對行業真正有顛覆性意義的新技術。這不是800V再加200V那麼簡單,由於峰值電流也到了1000A,它真正對應的是萬兆快充技術,5分鍾充400公里,再加上比亞迪準備造4000個兆瓦充電站……固態電池到來之前,比亞迪純電向燃油車提前開啟了決戰!
在聊戰況之前,不得不對目前的純電車局勢先潑一盆冷水,太多信息和數據顯示,純電其實是在走下坡路:對於中高端領域,很典型的現象就是很多主打純電的品牌都熬不下去了,阿維塔、星紀元乃至極氪等等都紛紛轉增程,小鵬「被迫」退縮到20萬內市場,特斯拉也出現明顯下滑,哪怕是最頂流的小米,也同樣準備了增程這個后手;對於入門級,宏光MINI EV不再像當初那麼火爆,再貴一點的十萬級領域,網約車也難以在貢獻穩定的高銷量了……時至今日,面對補能焦慮這個問題,仍只有海鷗、星願這些市區代步車和一些網約車,人們纔會願意把純電作為首選。
面對這種狀況,純電想要擴圈只能寄託於兩件事,第一是期待固態電池早一點量產,但這事都喊了好些年了,固態電池到底好不好用卻沒人試過,成本如何更是心里沒底;第二則是期待各大純電廠商都能融入蔚來的換電模式,或者説再拉上寧德時代組成一個換電聯盟,這事雖然已經有了苗頭,但從難度和牽扯麪來看,進展註定不會太快。
於是,就有了燃油車依舊熱銷的這一幕:十萬級,朗逸、速騰、軒逸仍佔據着半壁江山,帕薩特、凱美瑞等車型降價后則依然是中型車市場的頂流,中高端BBA的銷量繼續讓新勢力羨慕不已,而且還是2月淡季卻依然很穩的狀態;唯獨只有飛度、Polo,還有繽智、-XRV等小型車,的的確確是被國產代步選手給干廢了……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大多數純電品牌或許等不到固態電池普及的那一天了,眼下如果還是不能扭轉人們寧要油車、混動,不要純電的局勢,極越的事件還會不斷上演。
而比亞迪的1000V平臺和兆瓦快充,或許就是眼下最好的解藥。首發落子於30萬內市場,説明這並非是一項太昂貴,極有可能快速下沉的技術;把矛頭瞄準了BBA跟合資高端,這次比亞迪的目標很明確:那些繞過自家DM-i,把純電車型賣的風生水起的廠商(比如深藍、星願等)雖然給自己造成了困擾,但這屬於內部矛盾;真正想要把純電也打造成一塊招牌,還得像幾年前正面叫板特斯拉那樣,跟高價位選手直接開干,而一旦唐L EV、漢L EV真正撕開了一個口子,專屬於國產品牌的蛋糕,又會大上好幾圈。
這個時候再來具體看比亞迪的1000V技術,勁爆之處在於它是一個技術鏈:從過千馬力,2-3秒級破百的3萬高轉電機,到能承受大功率、容量也更大的新刀片電池,還有5分鍾充400公里的萬兆快充和4000座補能站。這一連串技術砸下去,特斯拉「三電第一」的招牌已經佈滿了裂紋,況且,三電之外比亞迪還有天神之眼、雲輦和無人機等其他技術來進行輔助。可壞消息就在於,從之前800V帶來的市場反饋來看,人們對於快充、高壓這些字眼似乎不太感冒,否則也不會出現800V逐漸普及,中高端純電卻越來越難賣的景象了。
總的來説,新能源從當初的小眾化,到如今的擁擠不堪,有的品牌只是在享受現成的勝利果實,有的品牌則在拼命的拓荒、擴圈。顯然,比亞迪是屬於后者,面對中高端純電的弱勢局面,它拿出了1000V平臺和兆瓦快充,以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充電網絡;畢竟,就如前面所説,純電面對的真實市場環境,其實很殘酷。那麼這一次,你看好比亞迪對燃油板塊發起的總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