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3 07:35
轉自:河北新聞網
沙河名片
沙河古稱湡水,以境內橫貫東西的大沙河而命名,地處太行山南段東麓,自古以來就有「趙北之咽喉,襄南之藩蔽」美稱。
這里,自然風光鍾靈毓秀,人文景觀豐富多樣,從西到東綿延70余公里,沿途100余處景點,景觀交錯,四季宜遊,被評為河北省第三批全域旅遊示範區。
這里,傳統村落星羅棋佈,文化底藴深厚,是「全國文化名縣」「全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傳統村落之鄉」,獲評「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沙河皮影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被稱為「中國玻璃之城」的沙河,工業基礎雄厚,產業發展攀高向新,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百里畫廊」觀光帶、西部山區古村落羣、中部丘陵現代農業區、宜居宜遊生態新城……近年來,沙河市創新打造「旅遊+」發展模式,推動旅遊與傳統村落文化、生態、農業、工業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帶一羣一區一城」嶄新格局。
新老交融 韻味古村落
巍巍太行山,藏着一個個傳統村落。
「一進七全院」石門溝村、「山頂人家石頭寨」大坪村、「四大莊園」安河村……建築有特色,民俗各不同,沙河38個傳統村落散落於太行山間,彰顯着其獨特魅力。
這些傳統村落特色鮮明,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築羣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素有「太行川寨」美譽的王硇村,便是眾多傳統村落的獨特存在。
石頭房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紅色砂岩牆,青色瓦頂,既彰顯北方建築的大氣規整,又帶着四川山寨的小巧精緻。
近年來,王硇村以明清古石樓羣為核心,遵循「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原則,對古民居進行修復修繕,保留了原始韻味,突出了「東南缺」「拐彎抹角」「伸屈巷」等藴含民俗風情的特色景點。
「扭着秧歌逛古村,太‘沾’了!」來自石家莊的張衞民用手觸摸石牆石巷,跟着元宵節巡遊隊伍與演員熱情互動,用心感受濃郁的民俗文化。
今年元宵節當晚,王硇村廣場,鑼鼓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村民們扮成媒婆、新娘、八戒等不同的角色,扭着喜慶的秧歌步,抬花轎、挑扁擔、舞彩扇,沿着古老的街巷緩緩巡遊。許多遊客參與其中,十分熱鬧。
「深挖當地文化,實現新舊交融,才能留住遊客的心。」村里的導遊王冬梅説,從2012年深挖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修復抗日縣政府、抗日地下交通站、抗日高級小學等紅色舊址,打造傳統村落紅色旅遊名片,到如今對村里流傳下來的秧歌、跑驢、婚俗等傳統民俗活動進行融合創新,編創元宵節主題巡遊活動,打造夜遊場景,王硇村不斷推陳出新,豐富遊客體驗。
如果説古建築是傳統村落的「根」,那麼特色文化則是它的「魂」。
元宵節期間,位於王硇村東北20余公里的下解村,同樣熱鬧非凡。「沙河下解 喜鬧元宵」文藝匯演在該村皮影戲樓精彩上演。該村皮影戲劇團演出的皮影戲《西遊記》成為「明星」節目,驚艷的唱腔、執杆控影的絕技讓遊客驚艷。
沙河皮影歷史悠久,在道具製作材料、演奏樂器、唱腔上與其他地方的皮影戲有較大不同。為滿足更多遊客體驗需求,下解村去年新建了集展覽、表演、直播於一體的兩層戲樓。一樓為戲臺,是皮影戲日常演出和排練場所,二樓是皮影藝術展廳,陳列了珍貴的皮影道具、劇目文本、演奏樂器和皮影文創相關產品,詳細展示了下解村歷史、沙河皮影戲發展歷程、演奏技藝,是遊客打卡的必到點位。
「演皮影戲曾經是舊時村民們吃飯的營生,多在農閒時出去表演,現在卻成了村里的寶貴財富。」下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任進生説,近年來,下解村加大對皮影戲的保護和傳承,成立下解村皮影戲劇團,創編《小貓釣魚》《司馬光砸缸》《東郭先生和狼》等新劇目,賦予皮影戲新的文化內涵,讓老技藝煥發新生命。現在沙河皮影戲成了下解村的一張名片,引來絡繹不絕的遊客。
近年來,沙河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充分挖掘當地自然風光、人文風情、歷史文化資源,將一個個別具特色的傳統村落串點成線,連片發展,走出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路。
休閒度假 多彩在沙河
2月25日,位於十里亭鎮的金沙河紅薯嶺景區,萬余畝綠油油的油菜嬌翠欲滴,生機盎然,一望無垠。
「再有一個月,這里將變成滿目金黃百里香。」沙河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宣傳科科長秦浩笑着説,今年沙河市精心推出的4月至5月全域賞花季將從這里開啟。
前些年,紅薯嶺還是土層裸露、溝壑遍佈的採煤塌陷區。2018年,在沙河市政府的支持下,金沙河集團牽頭成立了金沙河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對這片塌陷區實施生態修復,打造了一個集油菜、紅薯種植,農產品加工和農耕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發展示範區,走出了以旅興農、三產融合助農增收致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如今,萬畝油菜花海已經成為沙河的一張旅遊名片。
每年的3月底,萬畝油菜花次第綻放,宛如流動的金色海洋。爲了豐富遊玩體驗,花海中設置了由火車改造而成的咖啡屋、餐廳和漢服租賃處,打造了百年車站「褡褳站」的微縮景觀,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打卡拍照,享受田園風光。遊客可以在花田中恣意奔跑、寫生作畫、露營燒烤,讓身體撒個歡,給心靈放個假。
去年以來,沙河市大力發展賞花經濟,秦王湖、利多農業園、桃花源、太行渡口花樂園、紅石溝等許多景區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賞花景觀景點。沙河市春觀花浪漫之旅路線入選2024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春季)精品景點線路。
沙河市實施項目驅動,重點推動桃花源景區完善遊覽設施,提升遊覽服務,深入挖掘景區特色文化,打造文旅新場景,推動4A級旅遊景區創建。
如今,桃花源景區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走進兩壁如削、僅容一人穿行的大裂峽,感受「初極狹,才通人」;穿過裂峽,豁然開朗,恍如進入陶淵明所寫的世外桃源:亭臺樓閣高低錯落,漫山的桃花、海棠花、牡丹、櫻花、芍藥次第綻放,高山飛瀑層層疊疊,廟宇館舍氣勢恢宏。遊客可以從飛瀑形成的水簾下穿行,近聽濤聲,遠觀山景。
去年,沙河市對旅遊道路石南線進行改造,提升秦王湖、桃花源、北武當山等景區沿線生態景觀,引導秦王湖景區全面升級改造,做精山水風景度假區。
一到秋天,沙河的西部山區變得五彩斑斕。
「佛照山的紅是秋天最美的顏色。」2024年11月9日上午,來自天津的小朋友王可欣大聲説着,撒着歡沿着步道朝山頂跑去。
站在「n」字形山體腳下仰頭觀望,佛照山像一塊曲面屏,滿山的紅、橙、黃、綠,交織成一幅色彩艷麗的油畫,讓人陶醉。
去年秋天,沙河市推出「秋映太行 多彩沙河」賞葉季文旅宣傳活動,吸引了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東及省內遊客75萬余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2億元。
「我們依託沙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通過‘三產融合’等形式打造了一批賞紅葉、觀銀杏林、看萬畝油葵等遊覽項目,豐富了遊客秋季旅遊體驗。」沙河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局長李楠説,目前,形成了以佛照山景區為核心,王硇村、雞冠山、大安山、澤峰生態園、欒卸萬畝銀杏林組成的秋遊主題旅遊片區,觀賞美景的同時還可以解鎖遊古村落、享生態採摘、品特色美食、看民俗演出、住特色民宿等多元化的遊覽體驗。
綠色研學 魅力工業遊
提到沙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玻璃。
沙河是「中國玻璃之城」,還擁有中國最大的掛麪加工企業——金沙河集團。
依託豐富的工業資源,2020年,沙河市借承辦邢臺市第四屆旅發大會的契機,把發展工業旅遊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增長新動能的重要抓手,堅持「工業立市,旅遊興市」理念,依託產業特色優勢,大力推動工業企業資源向旅遊資源延伸,成功打造德金·鴻昇玻璃產業科技園、金沙河面業兩家3A級工業旅遊景區。
「工廠像花園,煙囪不冒煙,生產線不見人。」2月22日,15歲的山西遊客陸子涵度過了神奇的一天。
上午9時許,陸子涵一家三口驅車來到德金玻璃科技園區。與傳統工廠不同,這里道路兩旁樹木、翠竹等植物錯落有致,假山、荷塘、棧道景觀充滿韻味,工廠好像藏在花園里。
「這堵彩色的玻璃牆是碲化鎘發電玻璃牆,既美觀又能發電。它是用德金生產的玻璃原片,加上新型的光電材料加工而成。」聽着景區講解人員的講解,陸子涵從德金三號線車間開啟了一場玻璃的奇幻之旅。在琉璃莊園,工藝師們分工協作,通過燒熔、吹制、細琢等環節,製作成一件件色彩絢麗、造型靈動的琉璃工藝品,讓陸子涵大開眼界。
爲了豐富工業旅遊業態,打造玻璃研學場景,德金玻璃科技產業園對原有生產線改造升級時,專門設計了遊客參觀通道,遊客可以沉浸式參觀爐窯、車間中控室、錫槽、退火區、玻璃原片檢測及切割區等全生產流程;建設了玻璃科技體驗館等展覽展示區,向遊客講述玻璃的起源與發展、應用場景和前沿科技等。園區還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了集琉璃藝術品製作、展銷、體驗、研學於一體的琉璃莊園,自去年10月份開放以來,累計接待遊客2萬余人次,琉璃藝術品銷售額200余萬元。
在沙河,還有一個讓普通人感到滿滿親近感的工業旅遊景區,那便是金沙河面業。
金沙河集團擁有國內外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有12個制粉生產車間,日處理小麥2.3萬噸;132條掛麪生產線,可生產1至10毫米的寬、窄、扁、圓掛麪,日產麪條連起來能繞地球113圈。
2019年,金沙河面業推出工業旅遊項目,遊客可以參觀麪粉全自動生產過程,瞭解麪粉、掛麪的前世今生,免費體驗品嚐各類麪食、麪點,還可以獲贈寶寶面、哈麥面等特色產品。
魅力工業遊,正在成為沙河另一張名片。(河北日報記者 閆德見)
相關
抓住遊客的眼 留住遊客的心
「趁周末,上山看看紅葉,在山腳下吃碗10塊錢的‘大鍋菜’,再逛逛王硇村。」2024年10月12日,沙河市推出「佛照山賞紅葉」文旅品牌活動的第二天,山西遊客張建輝便自駕來到了佛照山。張建輝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年來佛照山看紅葉。除了景色絢爛和周邊可玩性比較強外,最觸動他的是景區提供的「三免」服務。
近年來,沙河市根據自身特色,不斷探索和創新旅遊品牌塑造路徑,聯合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金沙河集團,通過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打造了自然景觀優美、遊玩項目多樣的紅葉觀賞地佛照山景區和「萬畝油菜花海」金沙河紅薯嶺景區,並推出了免門票、免費停車、免費提供瓶裝水「三免」服務,成為吸引遊客的流量密碼。
「我們打造獨特文旅品牌的同時,還不斷融入‘新花樣兒’,抓住遊客的眼,留住遊客的心,引來八方遊客。」沙河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局長李楠説。去年推出的「小地瓜」和「喊話山河四省」賞葉季主題日活動都很成功。
「朵朵油菜花,歡迎小地瓜,遊學紅薯嶺,風景美如畫……」去年油菜花觀賞季期間,沙河市500多名頭戴黃色遮陽帽、身穿紅色外套的「小地瓜」,唱着朗朗上口的童謠,成為紅薯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並藉助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深受遊客喜愛。
「‘小地瓜’甜美的歌聲非常吸引人,特別想來看看,來了以后挺開心。」去年賞花季專程從山東聊城趕來的遊客汪麗紅説。
借勢去年火爆全網的「山河四省文旅卷王大賽」,在賞紅葉期間,沙河市推出「喊話山河四省」賞葉季主題日活動,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東等地遊客在指定時間內,憑身份證享受沙河市景區免門票遊覽,佛照山在「三免」基礎上,還從全國各地邀請了上百家美食生產企業,在景區入口製作餛飩、拉麪等麪食,讓遊客免費品嚐,精準引流,擴大「朋友圈」。
去年的油菜花季和紅葉季期間,沙河市累計接待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東及省內遊客207萬人次,佔全年遊客接待人數的44.6%,旅遊綜合收入2.7億元。(文/河北日報記者 閆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