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2 13:06
3月21日晚間,中遠海控年報披露,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38.59億元,同比增長33.29%;實現淨利潤491億元,同比增長105.78%,營收及淨利潤增速均創近3年新高。
據wind數據統計,從公司所屬的航運港口行業來看,公司為行業內營收及淨利潤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總市值也穩居行業首位,並遠超行業第二。
公司還擁有充沛的資金及健康的財務結構,2024年公司淨資產收益率(ROE)22.60%,同比提升 10.8 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較期初下降約4.69個百分點至42.70%,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1841.89 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693.13 億元。
中遠海控定位為「以集裝箱航運為核心的全球數字化供應鏈運營和投資平臺」,推動全球集裝箱航運板塊、全球集裝箱港口兩大業務板塊持續發力,積極構建「集裝箱航運+港口+相關物流」一體化供應鏈運營體系。
主營業務方面,公司集裝箱航運業務收入2259.71 億元,同比增幅 34.40%;中遠海運港口碼頭業務收入108.10億元,同比增幅 3.98%。
2024年,集裝箱航運市場在全球貿易逐步復甦的帶動下,貨量整體呈現温和增長態勢,而紅海局勢持續動盪、行業聯盟格局深刻變革、港航貿一體化加速推進相互疊加,使得市場環境複雜多變,公司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實現了高質量發展,也積極回報股東。
2024全年派現244.31億元,佔淨利潤比例約50%
2024年末期,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03元(含税),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約161.31億元(含税)。加上中期已分配的現金紅利,本年度公司現金分紅總額約244.31億元,佔全年淨利潤的比例約50%。
僅統計年末分紅,目前已公佈2024年報公司中,公司擬分紅金額排名前五,僅次於中國移動、中國神華等。
近年來,在政策引導下,上市公司分紅積極性持續提升,公司也以高比例、多頻次分紅持續回報股東,從近3年的分紅數據看,公司均實施中期和年末的一年兩次分紅,並且分紅比例穩定在約50%的水平。
2024年12月,公司被新增納入中證紅利指數、上證紅利指數、中證央企紅利50指數等多個紅利指數樣本,可持續回報能力獲得資本市場認可。
同日公司還披露了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將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政策,重視對投資者的合理投資回報以及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年度內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應占公司當年度淨利潤的30%—50%。
公司還積極進行回購,2024年第四季度開啟新一輪迴購工作。截至年報披露日,公司
已累計回購A股9231萬股、H股2.08億股,回購總金額約合35.57 億元。
全球通道建設提速進階
作為航運業的領軍企業,公司全球通道建設加速推進,加快全球陸海一體化和均衡化佈局,推動船隊結構和規模穩步優化升級。報告期內,公司接收12 艘、合計23萬TEU新船運力,截至報告期末,自營船隊運力已超330萬TEU。
公司持續增密航線網絡佈局,經營的429條航線,在全球約145個國家和地區的629個港口均有掛靠,並且通過在新興市場開闢並升級新航線,在中南美、非洲、東南亞地區實現了貨量快速增長。公司與海洋聯盟成員延長合作至2032年,並攜手海洋聯盟成員推出了DAY8、DAY9產品,有效保障全球供應鏈穩定。
公司聚焦祕魯錢凱碼頭歷史性開港,推出錢凱至國內口岸雙向最快交貨服務,並打造了「凱」旋門系列數字化供應鏈產品;旗下港口公司完成埃及蘇科那集裝箱碼頭交割,簽署泰國林查班港碼頭投資協議,並持續提升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服務能力。
數智化轉型,打造航運新質生產力
公司通過持續的資源投入和數字化轉型,致力構建安全、韌性、高效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成功開發供應鏈控制塔、智能倉儲、智能拖車、智能客服等系統工具並實現廣泛應用,加速推動「航線產品」向「數字化供應鏈產品」的躍遷。
公司創新設計「西部陸海新通道+中亞班列」「跨里海多式聯運」「陸海快線+鑽石快航」等通道產品,構建起一個數量達到38款、服務覆蓋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鏈數字化供應鏈產品矩陣。2024年,除海運以外的供應鏈收入達到409.39億元,同比增長18.09%。
公司成功承辦全球供應鏈合作伙伴大會、海洋聯盟全球港航合作伙伴大會,依託GSBN數字化平臺已簽發電子提單超過38萬單,自主研發的冷箱智能服務 My Reefer平臺 Smart PTI 覆蓋至澳洲、東南亞多國。
綠色低碳引領可持續發展
順應綠色環保發展新趨勢,2024年公司簽署12 艘14000 TEU 型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舶建造合同,新能源船舶佔比得到進一步提升。2025 年初,第一艘甲醇雙燃料動力船舶「中遠海運洋浦」輪已順利命名。
公司實施了國內最大單船用生物燃料加註工作,為推動船隊綠色航運轉型和「綠色航運走廊」建設進一步提供助力,併爲更多客户頒發了基於GSBN區塊鏈驗證的 Hi-ECO 綠色航運證書,綠色運輸實踐得到進一步推廣。
綠色智慧碼頭建設方面,旗下港口公司能效管理平臺在國內控股碼頭全部上線、智能集卡在碼頭規模化應用、綠色港口星級建設加速落地。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