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頂級主動管理巨頭聯博:用科學化手段實現本土化投資

2025-03-21 15:31

導讀:如果説2025年至今,國內最重要的科技創新是什麼?DeepSeek毫無疑問應該佔據一席之地。DeepSeek的出現不僅宣告了中國在AI創新領域不輸給任何國家,更是推動了一輪中國資產的重估。

作為DeepSeek的創始人,低調的梁文鋒很少有公開的發言。被大家廣為流傳的是他為紀錄文藝復興創始人西蒙斯生平一書《征服市場的人》做序的最后一句話:每當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想起西蒙斯的話——「一定有辦法對價格建模」。被梁文鋒視為精神楷模的西蒙斯,是量化投資領域一座幾乎無法跨越的「大山」。

西蒙斯對投資領域的影響,不僅僅在於「大獎章」基金前無古人的業績:自1988年成立以來實現了驚人的39.1%費后年化複合收益率(費前年化收益率高達66%),並且在1988到2018年的30年時間中,只有1989年一年出現虧損。

更重要的是,文藝復興是全球第一隻完全由科學家主導的對衝基金。在文藝復興內部,科學思維是統一的價值觀,他們堅信數字之上是科學。文藝復興的成功,也證明了通過科學化的投資框架,能夠產生可持續的超額收益。

科學化投資的背后,是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通過專業分工實現投資環節的優化,並且規避情緒波動所產生的損耗。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一場「工業化」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工業化」的必要條件是產品標準化。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代表標準化的ETF產品規模達到3.5萬億,被動指數型基金股票持倉市值第一次超過主動類權益基金,意味着資管行業已經形成了「工業化」的基礎。

作為全球科學化投資的代表,聯博基金也在過去一年發行了其在國內的首隻公募產品:聯博智選混合。這家誕生了木頭姐的全球資管巨頭,不僅為國內持有人提供了區別於絕大多數基金公司的產品,更是為邁入「工業化時代」的中國資管行業帶來了可借鑑的產品生產方式。

聚焦主動管理的全球資管巨頭

提到科技股投資的代表性人物,許多人或許都會想到ARK投資創始人「木頭姐」。在創立ARK投資之前,木頭姐曾在聯博擔任全球主題策略的首席投資官,管理一個50億美金的組合,專注於科技領域尋找機會。在聯博形成了對科技產業的投資框架后,木頭姐於2014年離開聯博,並於同年成立了ARK。

聯博的英文縮寫AB分別對應着成立於1971年的Alliance Capital和成立於1967年的Bernstein,前者擅長成長股投資,后者一直以基本面研究著稱。在2000年,Alliance Capital與Bernstein合併,成爲了今天的聯博:

AllianceBernstein。

截止2024年12月31日,聯博集團在全球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7,920億美元,而且在今天這個ETF的大時代下,聯博管理的產品規模主要聚焦在主動管理,客户包括主權基金、政府單位、金融機構、退休基金、民營企業,到一般投資者。

在機構投資者主導,有效性較高的海外市場,為什麼這麼多投資者都會選擇聯博的主動管理產品呢?背后的原因是,聯博通過科學化的投資方式,不斷為持有人挖掘被低估的價值,實現長期的超額收益。

聯博自主研發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投資工具,包括在固定收益投資中,能夠有效對比發債機構優劣的Prism信用評級與評分系統,能夠快速分析大量數據與潛在風險的虛擬交易助理Abbie等。其中,由於大大節省了交易時間和作業成本,Abbie這項創新還獲得了2019年美國資金管理協會/巴倫周刊產業大獎(MMI/Barron’s Industry Awards)。

今天,這些自主研發的投研工具,助力聯博全球325位分析師,154位基金經理提高了投研的效率。尋找預期差的價值投資理念和客觀科學的量化工具,構成了聯博在主動投資領域的長期競爭力。

聯博通過科學化投資捕獲超額收益的方式,也在中國市場得以延續。2024年4月1日,聯博基金在國內發行了第一個公募基金產品:聯博智選混合,成立至今已經實現了1.10的產品淨值(數據來源:Wind;數據截止:2025年3月20日)

用長期主義深耕中國市場

這些年來,提到海外資管的國內公募基金產品,大家總是會提出兩個靈魂拷問。

第一個拷問:外資巨頭會不會在A股市場出現「水土不服」?

早在1997年,聯博就通過管理大中華區股票組合,形成了對中國資產的初步理解。在中國加入WTO之后,聯博就認為中國會成為全球經濟產業鏈的重要部分,並且於2005年在上海設立了研究辦公室。

當時國內第一款自主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問世后,聯博就買了一部車專門送到德國的工廠做測試和拆解,對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做了全面分析。之后他們把研究成果納入《混合動力車的崛起》黑皮書。這份報告至今依然能夠在聯博的總部找到。由於其研究報告封面以大面積的黑色為主色調,黑皮書成爲了聯博報告的標誌,在華爾街也是幾乎人手必讀的高質量報告。

由於聯博擅長用全球化的視角在中國市場做投資,2006年聯博被選為社保基金首批境外投資管理人之一。從1997年的大中華股票組合,到2006年管理社保基金,再到2024年在國內發行第一隻公募基金,聯博不斷積累着豐富的中國市場投資經驗,絕不是A股市場的投資「新手」。

除了在中國市場的長期投入,聯博也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投資團隊。聯博基金投資總監朱良,曾擔任國內首隻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對於A股市場的投資經驗甚至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國內公募基金經理。

朱良本人有25年投研經驗,在聯博一待就是18年。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幾乎全部聚焦於通過聯博科學化的投資方式,在中國市場獲取超額收益。整個聯博負責中國市場的投資團隊,平均有17年從業經驗,其中11年在聯博的工作經驗。

聯博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主義,體現在投入的長期和團隊的長期。當然,還有一個是產品的長期。這就需要回答第二個靈魂拷問:相比於國內的資管公司,聯博的基金產品有什麼不同?

普世化的投資方式+本土化的市場階段

聯博堅信投資需要遵循普世性原則,一套有效的方法必須是對多個市場和環境都適用的,如果只是基於中國市場的規律,就容易陷入統計陷阱。當宏觀範式發生變化后,那些歷史上行之有效的規律就會失效。比如説早期「殼價值」帶來的小盤因子有效,2017年到2020年的高ROE因子有效等,都和其所在的宏觀環境相關。

朱良認為,現代投資和醫學很類似。美國FDA批准的創新葯,必須對所有人種膚色都有效。通過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研究,聯博發現其和美國上世紀80-90年代的階段更類似。那時候也是個人投資者佔比較高。通過把那個階段有效的策略運用到當前的A股市場投資,纔是把普世性的投資方式做了本土化的應用。

具體而言,聯博的投資理念很簡單:採用價值投資的方式,在大家相對忽略的冷門股中,找到定價層面的預期差。

爲了實現產品長期業績的可靠,聯博形成了工業化的投資流程,通過科學的設計和工具,實現能接受得住長期考驗的框架。研究員聚焦在對個股的研究,基金經理專注於組合管理,兩者都有專業的分工。而科學的工具,能夠在不同環節提升投研的效率。

全球資源和本土理解下的「競爭優勢」

西蒙斯的量化投資目標是:「在50.75%的機會中,做到百分之百正確」。穩定的超額收益,必然來自穩定的競爭優勢,意味着能夠在絕大多數的時間中,保持超額平均數(即50%)的勝率。

投資中的「競爭優勢」也是一種護城河。護城河越深,競爭優勢就越穩定,對應的超額收益也就越穩定。

聯博基金的A股量化基本面投資方法,又是如何維持其競爭優勢的呢?

聯博通過全球化的研究支持,篩選出來三大長期有效的基本面因子,構成了其投資流程的關鍵環節:估值、質量、情緒。用一句話總結,聯博希望在好的時機(情緒)買到高質量的冷門股(估值)。

首先,聯博的量化工具會把符合其價值理念的股票做第一步初篩,找出一個估值較低、勝率較高的股票池。

其次,基本面研究員會對覆蓋領域的股票池,做更深入的主動研究。量化的優勢是寬度,基本面的能力是做深度。通過量化初篩的方式,也能幫助研究員摒棄市場噪音,專注於符合聯博投資理念的股票。

最后,基金經理根據研究員的主動篩選,構建出一個宏觀中性的組合。在組合構建的過程中,科學化工具能夠幫助基金經理理解每一個股票和行業的風險預算,從而做到真正均衡的配置,不押任何賽道。

第一步的量化選股對應估值,第二步的研究員主動篩選對應質量,第三步的組合構建對應基金經理的風險評估。

聯博普世化的量化工具,也在中國市場的投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就包括自主研發的情緒指標。聯博的情緒指標在全球有很高的知名度,能夠幫助基金經理在周期低點保持樂觀,在周期高點保持理性。在2024年2月的時候,聯博的中國A股情緒指數達到了冰點。當整個市場沉浸在悲觀的情緒時,聯博的觀點是Stay Invested,不要離場。

朱良認為,投資不應該帶有色眼鏡,這也是量化指標的客觀價值。在2006年加入聯博后,朱良曾擔任聯博(香港)亞太量化研究負責人、聯博管理諮詢(上海)的股票投資部投資總監等職,一手參與了A股量化模型的搭建和升級。2009年時,朱良和聯博的投研團隊以QFII的方式參與投資A股。

投資的科學化,是當下的長期趨勢

在《駭客帝國》中,特工史密斯説:「永遠不要派一個人類去做工作」。人類容易變得貪婪、恐懼,所有這些情緒都會加劇金融市場的動盪。如果機器擠走受偏見和情感支配的個人,那麼便可以使市場更加穩定。

投資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但是過去30年資產管理發展的趨勢是越來越擁抱科學。以成熟的美國市場為代表,早已擺脫了明星基金經理模式,而是依靠工業化的投研流程和自主創新的量化工具等,實現產品超額收益的穩定。

聯博通過科學化的投資流程,把大家常説的用「低估的價格買好公司」細化成行之有效的量化工具和客觀嚴謹的流程分工。在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工業化時代」后,聯博的到來不僅給國內投資者帶來了一個具有科學氣質的基金產品,也在推動國內資管行業的進化。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