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1 14:21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多地搶灘「人工智能+」
編者按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正以顛覆性創新重構區域經濟增長格局,重塑國家發展競爭優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依託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廣東、四川、湖北等地加碼佈局人工智能賽道。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走進這些先發引領優勢明顯的地區,探訪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具體實踐。
隨着「人工智能+」行動的深入推進,廣東搶抓AI機遇,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此前,廣東就曾印發《廣東省關於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干措施》,鼓勵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提質增效,創造智能時代的經濟新模式。
恰逢廣州開展「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媒體調研行活動,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隨團走進多家企業,看廣東人工智能產業如何走出對話框,步入下半場。
智能網聯先行者有「底氣」
在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是唯一一個以萬億為目標的戰略性產業集羣。
「今年小鵬汽車將持續加大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領域的研發投入,目前小鵬汽車自主研發的圖靈芯片已成功流片,這是全球首款同時應用在AI汽車、AI機器人和飛行汽車的AI芯片。」小鵬汽車助理總裁胡逸寧表示,「基於AI汽車研發及量產經驗,小鵬有望率先量產落地L3具身智能級人形機器人,未來10年,大家或許會看到小鵬汽車還有更多有趣的AI產品持續出現。」
當前,廣州已成為全國唯一一個L4級智能網聯汽車掛正式號牌開展商業化示範運營的城市,獲批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2024年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先后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分別被譽為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第一股、第二股;2025年2月《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正式實施。
在此背景下,以AI為技術基底,廣州的自動駕駛科創頭部企業也進行了諸多創新嘗試。
「我們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國、美國、阿聯酋、新加坡四地自動駕駛牌照的科技公司。」文遠知行副總裁黃燁華表示,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多項政策創新和商業突破都是在廣州最先試水落地,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代表廣州新質生產力的一張「科技名片」。
解鎖空中交通新範式
不僅如此,科幻片中的「飛行汽車」「打飛的」等場景也正在廣州慢慢變成現實。
「未來普通市民可以像打網約車一樣‘打飛的’,手機上預約就可體驗空中飛行。」作為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三證」齊全的企業,億航智能副總裁薛鵬介紹,目前廣州正加速建設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起降點,未來起降點就像公交站點一樣,有固定點位,夠便利還要夠密集,形成完善的空中路網。
作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第一個實現商業化、第一個盈利的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企業,億航智能在低空領域開創了多個行業先河,完成多個「全球第一」的佳績。
「近期我們還將獲得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載人eVTOL)的運營合格證,這意味着載人航空器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薛鵬表示,億航智能將發揮「四證集齊」的優勢,採取「售運並舉」的策略,通過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把低空經濟的價值真正落到實處。
「陸地航母」則是小鵬匯天推出的一款分體式飛行汽車,自2024年11月在珠海航展首飛以來,已收穫近5000台訂單。「飛行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變革。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讓更多人享受到低空出行的便利。」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介紹,「陸地航母」預計今年年底完成所有測試任務並取得適航證,計劃於2026年上半年開啟交付。
廣東可主攻「AI+製造」賽道
「科幻感」十足的場景,不斷在廣東成為現實,而更多新穎、前沿的AI場景也正從實驗室走向百姓生活。
3月19日,東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宣佈開服,標誌着全國首個面向製造領域的城市級大模型中心正式落地東莞。據悉,大模型中心依託華為堅實的軟硬件基礎底座,基於製造企業共性需求,為企業提供算力資源、開放模型、AI工程化能力三類服務,讓企業用少量數據和低成本便可快速提高模型精度,加速智能化升級。
顯然,在人工智能領域,廣東正在系統性推進開源創新生態建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廣東省工商聯主席、廣東省總商會會長陳志列提出,廣東可以主攻「AI+製造」這個賽道,大力發展工業人工智能。「廣東人工智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八年全國第一,產業綜合競爭力是國內第一梯隊,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全國第一;在廣東人工智能應用典型案例中,涉及‘AI+製造’的佔一半。」他認為,要加速推動廣東成為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可以將工業人工智能作為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主攻賽道之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成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跨越;鼓勵支持本行業領域龍頭企業搭建工業人工智能產品、方案綜合性體驗中心,引導製造企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技術創新,推動廣東建設全球領先的先進製造業中心。
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