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1 14:14
城鎮化加速發展期,我國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存量資產。官方數據顯示,僅在2013-2021年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積超過400萬億元,若按65%的固定資本形成率計算,預計形成約260萬億元的存量資產。
其中,相當體量的存量資產存在廣泛的「沉睡」或低迴報現象。隨着AI等技術進步對生活方式的顛覆,市場需求不斷變化,新商業體不斷涌現帶來的飽和式競爭,自身更迭緩慢的陳舊商業空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難以吸引人流、缺乏穩定租户、經營低效已經成為普遍問題。
僅在寫字樓領域,截至去年底,成渝、長江中游城市羣以及其余城市的寫字樓平均空置率已升至33%,京津冀、長三角和大灣區城市羣的平均空置率也達到約26%。意味着在國內40個主要城市辦公樓市場約1.1億平方米總存量中,空置、低效資產的規模十分龐大。(仲量聯行統計數據)
一方面,新商業體不斷涌現帶來的飽和式競爭,自身更迭緩慢的老空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運營難度不斷加大,資產盤活需求迫切;另一方面,隨着公募REITs常態化發行,物業資產的金融屬性不斷增強,有高運營回報率的項目得到投資加持,而低效資產問題待解,兩者差距拉大。
對於業主方,空置的資產,意味着低迴報及鉅額資金難流動,往往也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中佔比最高、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關係着企業的經營利潤和負債水平,甚至生死。
關鍵是:如何解題?
01 存量空間的解題者
誕生於不同時期的商業空間,會有不同的出發點。在地產開發和商業空間的高速發展期,一個板塊的發展路徑往往是先有產業,再有城市空間,再到人流聚集的過程,而進入存量時代之后,順序相反,人的需求引發了城市更新,再以此打造適合人的空間,煥新活力。
因此,對新市場格局下的存量資產解題,需要有新的視角。
(龍湖成都三千集項目實景)
以龍湖三千集為例,2010年開業,是成都城東曾經的區域購物中心天花板。但在營業十年之后,城東大批購物中心項目亮相,到2023年底,數量已達到13個,密度是全市平均水平近4倍,迅速進入超飽和狀態。
這座購物中心面臨着兩個選擇:對入駐品牌進行大升級,繼續內卷,或者對城東板塊存量資產進行再解構,尋找一條新的解題思路。
龍湖分析了城東現狀和規劃之后,決定跳出侷限於商場範疇的「修修補補式」改造思維,從空間、產業、消費等因素綜合考量,對三千集的空間業態進行顛覆性重構。
2024年改造動工,傳統商場業態中對客流吸引力最弱、導流成本最高的樓層,調整為辦公業態,引入龍湖產業辦公資產管理品牌「藍海引擎」,形成了「商業+辦公」的複合化功能空間。隨着辦公人羣的入駐,藍海引擎為三千集的商業部分貢獻穩定客流,商業業態為藍海引擎提供便捷的公共配套,通過空間重構,提升客流的多元性、活躍度和項目運營效率。
龍湖對成都三千集項目的改造帶來一個啟示:一個空間既是一個商業「內容」載體,也是一個資產價值載體,但空間首先應該是一個資產,其次纔是作為「內容」的經營業態帶來的行業地位和回報率。「內容」應該為資產價值服務。
依據空間的資產價值第一性,重構存量空間,用資產管理思維來調改商業,成為龍湖在存量時代孵化出來的新能力,而「產業辦公+商業配套」的複合空間也成為龍智資管對資產價值提升的方法論之一。
上海虹橋天街,總高5層,在上海最「內卷」商圈之一的虹橋穩居頭部陣營。在這里,龍智資管「產商融合」的成功經驗,繼續得以深化:第一步,5層高區被調整為辦公空間「藍海引擎」;第二步,龍湖商業團隊主打「新生活方式+社交+情景式+購物場景」,提升周邊羣體逛街的慾望。
然而,商改寫的過程並不簡單,兩者的動線有巨大差別。龍智資管團隊一方面區別虹橋板塊企業總部集中、5A級寫字樓為主的現有主力供應形態,做了更多拎包入住的精緻辦公空間,同時針對產辦不同客羣的面積需求,預留可變條件;另一方面,面對傳統辦公空間枯燥緊繃痛點,用咖啡吧、電話間、茶水間、休息區做成動線節點,避免過多的動線交叉,提供更多辦公便利,同時又營造出更放松、舒適的辦公環境,讓項目成為虹橋板塊氛圍緊繃的甲級寫字樓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龍湖上海虹橋藍海引擎休息區)
龍智資管的空間重構解題思路並不侷限於「商業改辦公」。與上海虹橋藍海引擎緊鄰的服務式公寓「龍湖霞菲公館」,就是由酒店業態改造而來。
據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統計,近2年內國內倒閉的酒店達到3萬余家,傳統酒店資產價值迎來殺跌。龍湖針對性調研了虹橋地區的租賃市場現狀和商務客流需求,把酒店改成了長短租結合的高端服務式公寓。
在細節上,仍然保留了原有的上海「老錢風」風格,但對空間功能、房間大小和細節進行了大量調改,如:面對商旅客羣的特殊痛點,更關注客户睡眠,配置五星酒店的牀墊品牌;開關一鍵切換場景,動線效率極致化,讓客户感受家外之家的體驗感……按照目標客羣一天24小時中每個時點的習慣和功能,描摹居住場景、體驗,植入到空間中,形成高度匹配客羣的設計,打造了一個「從人出發,落到空間」的場域。
改造之后的虹橋霞菲公館出租率長期穩定在90%以上,滿意度、復購均得到提升。
(龍湖霞菲公館上海虹橋店)
02 「多元業態」擴容「單一業態」價值圍欄
目前,冠寓、霞菲公館、歡肆、藍海引擎、佑佑寶貝、椿山萬樹6個運營品牌形成龍湖龍智資管的業務「六大飛輪」,涵蓋了長租公寓、服務式公寓、活力街區、產業辦公、醫養等多種業態。
這為龍湖龍智資管帶來了兩個直接優勢:一是不同業態搭配組合、混合運營,可適配不同面積段的空間,提高資產收益和價值;二是通過業態咬合在項目內部培育完整的空間生態,形成差異化,降低經營風險,形成組合優勢。
歡肆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它是全新的「Hybrid Space」規劃理念下的創新產品,通過活力街區與品質公寓、產城辦公、養老等業態進行融合,將温暖居所、煙火美食、便利生活服務、休閒娛樂、同好圈層社交等功能集合,在重構空間的同時,以高度便利的生活服務和温暖關懷的社區氛圍,重塑「消失的附近」。
對於商業項目而言,4萬㎡是個比較尷尬的體量,一方面,爲了消費品牌的豐富多元,需要靠低迴報的品類去填補空間,很難保證在3層以上的空間做出較高坪效;另一方面,體量上的差異,街區商業的輻射力、引流能力,又很難與大型的Mall正面競爭。
近期全國首座歡肆將落地合肥,在3.78萬㎡的項目上,歡肆恰好解決了這一類項目的難題。在定位為「長租+商業」的混合業態之后,歡肆商業在3層為冠寓開設了入口,使項目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小型生態:歡肆商業為冠寓租户提供休閒娛樂、健身、社交、寵物、美容美發、户外公園等具體場景,冠寓為商業提供穩定的客流,不同業態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的共生模式。
(龍湖合肥歡肆將於3月28日開業)
歡肆所構建的混合業態,在目前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思路和物種,它的門檻在於無論是綜合體運營、不同業態的佔比規劃分析,還是成本回報率的測算與監測,考驗的都是全域能力。目前市場上大部分資管團隊要麼擅長做商業的輕資產運營,要麼擅長做寫字樓的招租、管理,要麼擅長做融資等資本運作,有多業態經營能力的資管、運營方卻並不多見。
龍湖則是做混合業態、綜合性項目資產管理的競跑者。豐富運營場景積累起大量一手經驗和數據,為龍智資管提供了最直接的市場真實動態和運營反饋,也形成了一套「以終為始」的方式論:以后端的運營思維,倒推中端產品打造、前端研策設計,進而提升項目未來盈利水平的穩定性和上限。
龍湖的做法背后,代表着一個深入理解:「運營」是存量時代的價值兑現核心。如果説增量時代,地產開發的邏輯是「地段驅動」,那麼存量時代的邏輯就應該轉換到運營的規劃和提升,通過「運營驅動」提升資產價值。
03 「物理空間」升級到「價值空間」
「沿着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被用來形容當下資產管理賽道的現狀。
如何提升資產的運營效率,將企業內部閒置或低效利用的資產轉化為有效生產力,實現增值、增收,是存量項目共同的痛點。
而一個項目從「物理空間」升級到「價值空間」需要的是操盤企業研策定位、產品兑現、后期運營全流程能力,其中,研策定位提供方向,產品兑現決定品相,后期運營關係項目的穩定收益能力。
龍湖龍智資管在過去幾年中培育、沉澱了自己的能力優勢:
-研策定位方面,依託一城一策體系,通過對地緣價值、人口軌跡遷移、市場競爭的深入洞察,匹配策略模型,精準定位。
-產品兑現方面,背靠龍湖多年開發運營經驗,持續迭代建造標準,實現高品質產品兑現。
-后期運營方面,基於OMS數據底座,實現空間資產實時在線,「人、房、場」全場景智慧運營管理,實現更高效率、更優成本、更穩收益。
(龍湖冠寓合肥高新天街店)
龍湖龍智資管在用集團體系的項目「內測」階段,積累了成熟經驗,做出大量標杆項目,並基於「一個龍湖」的體系優勢形成了「精、快、優」的特色優勢。
針對存量項目資管所需要的「前、中、后」三大能力體系,在「一個龍湖」的背書之下,龍智資管已經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可以做多業態、全鏈條、自帶導流能力的企業之一。與龍智資管合作,即相當於使用了整個龍湖體系的服務。
從「物理空間」升級到「價值空間」,既是項目投資方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和穩定收益的迫切需要,也是進行城市更新,激發社會經濟活力,實現項目正向價值的發展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動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協同發展。
從城市發展的宏觀視角和項目可持續運營的微觀視角來看,以資管思維規劃、指導項目已勢在必行的選擇。新時代,龍湖龍智資管因時而生,且已積蓄成「勢」,通過專業的資管行活能力,構建了一條以「住、職、娛、醫、養」等空間資產組成的鏈條,發揮六大飛輪業務靈活組合的服務優勢,順勢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