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波音:鉅虧2600億元!

2025-03-20 16:55

來源:民航之翼

近期,全球航空巨頭-美國波音發佈2024年財報:

營收665.17億美元,同比下降14.50% 淨虧118.75億美元,同比增虧96億美元

2019年-2024年,連續6年虧損,累計淨虧損360億美元,合計人民幣2600億元。

2020-2024年美國波音經營數據

(來自波音2024年度財報)

這是美國波音自1916年成立以來,創下108年曆史上的最長虧損周期,最高虧損紀錄。

這個曾代表美國工業巔峰的巨頭,如今市值僅剩空客的1/3,股價較2019年暴跌66%。

從「美國驕傲」到「資本棄兒」,波音的墜落不僅是商業敗局,更折射出全球高端製造業的權力重構,美國製造能力的嚴重下滑。

這也是特朗普特別看重的要讓美國重新偉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讓製造業重回美國。

但波音公司頹勢已一發不可收拾。

一、數據拆解:118億美元虧在哪?

2024年,波音公司營收665億美元,僅為巔峰期2018年的1011億美元的65%。

民用飛機:營收228.61億美元,較2023 年減少110.4億美元,主要源於各項目交付量下降以及737-9因事故產生的客户相關問題。

國防、太空與安全:營收239.18億美元,較 2023 年減少10.15億美元,因部分項目成本超支,導致經營虧損 54.13 億美元,影響了整體盈利水平。

全球服務:營收199.54億美元,較 2023 年增加8.27億美元,主要得益於商業服務收入增長。該板塊盈利狀況良好,收益為36.18億美元,經營利潤率為 18.1%。

1.商用飛機業務全面崩盤

訂單腰斬:2024年淨訂單僅287架(空客1128架),取消訂單達169架,其中737 MAX系列佔比81%;

交付量雪崩:

民機交付量:全年交付飛機348架(空客735架),其中B737飛機交付 265 架,B767飛機交付18架,B777 系列交付8架,787 系列交付51架。

其中,中國航司接收波音的速度大大放慢,截至2024年底,波音還擁有約55架2023年之前生產的737-8飛機庫存,其中40架是面向中國客户的飛機。

軍機交付量:交付量為 112 架,2024 年,F/A-18 系列交付11架、F-15 系列交付14 架 、T-7A 紅鷹交付 2 架、CH-47 Chinook(新)交付4架、CH-47 Chinook(翻新)交付9架、AH-64 Apache(新)交付16架、AH-64 Apache(翻新)交付34架、MH-139 Grey Wolf 交付6架、KC-46A 加油機交付 10 架、P-8 系列交付4架。

假如沒有軍機的支撐,波音虧損更為嚴重。

2.國防業務遭遇「黑天鵝」

KC-46加油機項目:因軟件系統缺陷遭美國空軍罰1億美元,項目累計超支率達220%。

太空競賽出局:NASA載人登月合同被SpaceX獨家斬獲,星際客機(Starliner)研發投入42億美元血本無歸。

3.現金流危機加劇

2024年,美國波音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121億美元。

2024 年波音通過每股143美元的價格出售了1.125億股普通股,還出售了價值 50 億美元的存托股票,籌集了238.6億美元。

依靠發行股票融資,賬面纔有了余糧。

信用評級降至BBB-(垃圾級邊緣),為投資級的最低級別,融資成本飆升到7.8%。

二、三大致命傷:波音做錯了什麼?

1.屢出質量問題

2024年3月印尼獅航重啟訴訟,指控波音隱瞞MCAS系統缺陷,除此之外,波音還出現的這些質量問題:

波音737系列

• 波音737 MAX 9艙門脱落:2024年1月5日,美國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機從波特蘭起飛后不久,機艙后段一扇用作緊急出口的艙門半空中脱落,導致飛機緊急返航。

• 波音737 MAX方向舵問題:2024年,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發出緊急安全建議,至少有涉及40多個國家航司正在運營的353架波音737飛機方向舵執行器可能存在控制系統卡住的問題。

• 波音737-800事故頻發:2024年韓國濟州航空的一架波音737-800客機降落時滑出跑道,造成179人死亡;2024年7月10日,美國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在跑道上滑行時爆胎起火;2022年荷蘭皇家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飛行途中遭遇液壓故障。

波音787系列

• 緊固件安裝問題:2024年,路透社消息稱波音公司正在調查未交付的787型夢想客機存在超900個緊固件未正確安裝的問題。

• 氧氣系統缺陷:2019年,一位退休的波音員工爆料,波音787夢幻客機的氧氣系統存在嚴重缺陷,可能導致多達1/4的氧氣面罩無法在需要時正常工作。

其他機型及產品

• 波音777發動機故障:2023年印度航空的一架波音777客機從新德里飛往舊金山時遭遇發動機故障,緊急降落在俄羅斯馬加丹機場;2021年美國聯合航空的一架波音777-200客機起飛后不久單側發動機故障,發動機爆炸起火。

• 波音757擋風玻璃破裂:2022年達美航空的一架波音757客機飛行途中,駕駛艙前擋風玻璃破裂。

• KC-46加油機裂縫:2025年3月4日,「飛行國際」報道美國空軍發現2架新組裝的KC-46出現結構裂縫,美國空軍暫停接收。

2.供應鏈「死亡螺旋」

供應商依賴:Spirit AeroSystems(機身)和CFM(發動機)交貨延誤率超40%;

工人罷工潮:2024年機械師工會三次罷工,導致787生產線停擺112天。

3.管理層「利益最大化」

波音原本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追求實事求是和精益求精,這也是它一度成為業界「黃金標準」的重要原因。

1997年,波音併購美國本土老對手麥道,併購完成后波音高管團隊共18人,有10人是職業經理人,其中7人來自麥道,只有1人來自原波音,而且麥道公司CEO哈里·斯通塞弗成為新波音的CEO。

這就讓波音也感染了「一切向錢看」的麥道文化,獲取收益和取悦資本市場成了首要目標。

麥道人深信「股東至上」理念,所以併購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高成本、回報低的業務全都剝離出售,將大量製造業務進行外包。

在資本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報表成了最關鍵的衡量標準。

波音至此從一個致力於製造偉大飛行器的工程師團隊變成了財務驅動型公司。

2013-2023年回購股票耗資435億美元,同期研發投入下降31%。

在這種情況下,波音民機業務已被空客全面碾壓,加上中國商飛入局參與競爭,波音的客户迅速流失。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航司「去波音化」加速。

阿聯酋航空宣佈縮減777X訂單量(從115架減至50架);

達美航空將波音機隊佔比從45%壓降至28%,達美航空正在向更具成本效益的A330和A350系列寬體機羣發展,同時淘汰以777為代表的飛機。

中國的航司雖然沒有公開宣佈,但實際上已經放棄了波音。

加上中美貿易戰的衝擊,這幾年中國三大航採購的不是空客飛機,就是商飛飛機,「波音」兩個字幾乎從三大航供應商里消失了。

以中國最賺錢的航司廈航為例,以前是單一波音機型,現在轉而購買A320系列飛機。

雖然美國國會通過《航空航天產業保護法》,向波音提供170億美元低息貸款,軍方也積極向波音下訂單,以此來挽救波音。

波音也通過戰略收縮,關閉埃弗雷特787工廠,產能集中到南卡羅來納州,來節約成本支出。

同時通過出售子公司Jeppesen(航空數據服務)和Aurora Flight Sciences(無人機),套現54億美元。

不過,波音公司已是病入膏肓,積重難返!

波音連續6年總計360億美元虧損,本質上是一場「美國製造」神話的崩塌。

當金融資本毀滅技術基因、供應鏈霸權撞上大國角逐、傳統路徑依賴遭遇地緣裂變,這家百年老店的困境早已超越商業範疇。

或許正如某美國著名媒體所言:

波音的命運,將是檢驗美國能否重奪工業王座的試金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