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QFII持倉曝光,掃了哪些貨?下一個「黃金坑」在哪?

2025-03-21 07:5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葉麥穗 廣州報道 隨着上市公司年報陸續披露,各路資金的持股動向逐漸清晰。其中,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A股市場的佈局也可見一斑。

  根據同花順的數據統計,截至3月19日,QFII已經「駐紮」在24只A股中,其中16只為新進持倉,顯示出中國資本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依然強勁。展望后市,包括外資公募在內的多家機構普遍認為,外資對中國股票的配置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而「加倉科技板塊」則成為外資的共識性策略。

  多隻個股爲去年新進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3月19日,A股年報信息共更新了24只QFII重倉流通股。其中,東方雨虹的QFII持股市值最高,德弘美元基金管理公司和阿布扎比投資局合計持有6267.8萬股,持有市值8.14億元。從歷史來看,德弘美元基金管理公司從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重倉東方雨虹,持股時間達三年半,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局重倉時間為三個季度。

  其次是寶丰能源,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局在去年末新進3005.4萬股,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的市值高達5.09億元,一舉成為寶丰能源第九大股東。

  此外,QFII對中國巨石中信重工的持倉也超過億元。阿布扎比投資局持有中國巨石2133.5萬股,位列中國巨石第十大流通股東,佔比0.53%,持股市值為2.43億元。瑞士銀行持有中信重工2648.2萬股,截至去年末的市值高達1.1億元,為第七大股東。值得一提的是,瑞士銀行也是去年末新進中信重工。

  從增持角度來看,宏創控股的QFII持股數量環比變動最大,瑞士嘉盛銀行有限公司持股數量由901.17萬股增長到1000萬股,增幅達到10.97%。自2024年以來,宏創控股股價持續攀升,累計漲幅達到165.42%。

  從持有機構來看,摩根士丹利的熱情最高,24只QFII重倉股中,其持有了10只,佔比幾乎達到一半。其中悦心健康寶勝股份六國化工必易微光智科技中天服務舒華體育超聲電子隆揚電子為去年四季度摩根士丹利新進,摩根士丹利對7只個股的持倉金額超過千萬。新進力度最大的兩隻個股分別為寶勝股份和超聲電子,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摩根士丹利分別持有二者657.2萬股和181.4萬股,持倉市值分別約為4140.22萬元和1872.53萬元。

  寶勝股份為航空工業集團旗下電纜龍頭,專業生產涵蓋行業電力電纜、控制和儀表線纜、高頻數據和網絡線纜、信號電纜、電磁線、架空線、建築電線等,去年四季度,該股累計漲幅高達57%,且在此期間買入鮮有回撤,因此摩根士丹利無疑獲利匪淺。

  鍾愛高分紅股票

  從QFII持倉股的業績來看,QFII似乎更喜歡從左側抄底,在業績拐點逐步佈局。目前QII持倉股中,持倉額第二的寶丰能源歸母淨利潤增幅居首,2024年實現63.38億元,同比增長12.16%,業績增長主要受益於煤制聚烯烴盈利優勢擴大,聚烯烴產能、產銷量同比增加。2024年度,寶丰能源擬向中小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4598元(含税),向大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3891元(含税),合計派發現金紅利30.07億元,佔全年淨利潤的47.44%,分紅金額創上市以來新高。

  此外,光智科技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225.71萬元,為近三年首次盈利,業績出現拐點。公司在年報中表示,2024年公司憑藉在紅外光學材料領域的領先技術優勢和強大研發能力,積極響應市場需求,鍺類產品市場價格上行。同時,公司堅持從紅外材料到器件及整機系統的一體化光電產業鏈發展戰略,終端產品收入上升,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

  西藏藥業2024年淨利潤10.51億元,同比增長31.26%,基本每股收益3.26元。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7.28元(含税)。 

  此外六國化工、新天地等個股歸母淨利潤實現增長。

  另一個明顯的特徵是,QFII喜歡高分紅股票,其重倉股中,13股已公佈2024年度現金分紅預案,按已宣告年度累計分紅總額來看,東方雨虹2024年度分紅金額最高,達到36.71億元。

  QFII一直被市場稱為聰明錢。2003年7月,瑞銀通過QFII完成外資購買A股股票第一單,QFII正式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參與投資。20多年來,QFII持倉市值從7億元一躍超過1000億元,逾700家外資機構生根發芽。

  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表示,QFII制度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促進了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化,助推了國內金融體制機制的發展完善。隨着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中國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步增強,越來越多的QFII機構將入場,A股國際化與機構化進程將提速。

  外資看好科技股

  2025年以來,恆生指數以超過20%漲幅領跑全球主要股指,深證成指、上證指數分列第二、第四,賺錢效應明顯。嗅覺靈敏的外資也關注到了國內資本市場的變化,包括花旗、高盛、匯豐等機構集體上調評級,科技股成為外資佈局的「同類項」。

  3月11日,花旗將美國股票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同時將中國股票評級上調至增持。這一調整被市場視為全球資本配置轉向的「分水嶺」信號。花旗直言,「美國例外論」的敍事已暫停,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將弱於全球其他地區。而中國科技產業的崛起、政策支持力度和低估值優勢,正吸引外資重新審視中國資產的長期價值。

  高盛集團最新報告認為,今年中國股票市場迎來歷史上最好開局。隨着近期中國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突破和科技方面的政策支持,越來越多的外資開始考慮增持中國股票。

  渣打中國財富方案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表示,DeepSeek帶動科技股價值重估,也帶動了中國資產重估的前景,中國科技股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

  摩根大通表示,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將持續,未來10年到15年平均年回報率可以達到7.8%。

  福達國際、貝萊德基金等機構表示,從全球市場來看,隨着科技創新的推進,中國有望產生更多令人期待的創新概念。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機構認為,現在是建議全球投資人增加對中國股票資產配置的最佳時機。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日前表示,2月外匯市場運行平穩,跨境資金呈現淨流入,其中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和科技發展提振市場信心,2月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合計達127億美元。

  進入3月,韓國未來資產、安聯投資、匯豐全球資產、摩根士丹利、施羅德投資、富達管理投資等外資機構,紛紛出現在上市公司調研名單中。

  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最新數據顯示,2月韓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的月度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環比增長近兩倍,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遠超同期韓國投資者對歐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資規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