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0 17:56
分拆破障?
作者:鄭敏芳
2025年深交所受理的首單IPO項目出爐。
日前,華潤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潤新能源」)向深交所遞交的主板IPO申請獲得受理。
華潤新能源主營風力發電項目,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171.5億元、62.13億元。
作為深交所開年受理首單,圍繞在華潤新能源身上有着兩大特殊性:
一是華潤新能源計劃募資245億元,這將刷新深交所的IPO募資記錄,有望成為深市「募資王」;
二是華潤新能源的上市突破了《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下稱「分拆辦法」)的紅線。
華潤新能源的母公司系華潤電力(0836.HK),此次IPO構成分拆上市。
2023年,華潤新能源的歸母淨利潤為62.13億元,佔華潤電力的比例超過8成,這已經突破分拆辦法中「子公司淨利潤佔母公司比例不得超過50%」紅線。
「募資規模+分拆「讓華潤新能源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一起分拆項目。
華潤新能源此番IPO能否突破分拆要求,正受到關注。
01
深市的新「募資王」
華潤新能源計劃發行不超過155.69億股,以募集245億元。
如此規模達成,則將刷新深交所IPO募資額記錄。
目前深交所史上只有金龍魚(300999.SZ)、中國廣核(003816.SZ)2家公司的IPO募資額超過百億,分別為139億元、135億元。
華潤新能源還是目前在審項目中第二單超百億的IPO項目。
截至3月19日,A股230單在審的IPO項目中,只有兩大新能源電力龍頭——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電新能」)、華潤新能源的募資規模超過百億。
和華潤新能源相似,華電新能同樣主營風力和光伏電站,2023年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295.68億元、96.08億元。
作為上交所主板項目,華電新能的募資額高達300億元。
華潤新能源此番獲得受理,被業內視為監管層對於優質資產上市所釋放的積極信號。
但這一切還需要觀察IPO項目的后續推進過程。
華電新能的IPO耗時漫長。
早在2023年6月華電新能便順利過會,但迄今已近2年仍未向證監會提交註冊申請。
IPO進程放緩后,爲了補充流動資金,華電新能2024年連發8筆債,合計募集了155.4億元。
02
能否破障分拆限制
作為華潤新能源的母公司,華潤電力持有100%的股權,是唯一股東。
爲了推動華潤新能源的上市,華潤電力籌備許久。
早在2023年3月,華潤電力就宣佈籌劃分拆華潤新能源上市。
此番IPO特殊性還在於,華潤新能源是全面註冊制以來首家以註冊地在中國香港的身份申報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屬於紅籌架構。
紅籌企業申報境內IPO需要滿足較高的門檻。
華潤新能源選擇的上市標準,系「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
以募資額來看,華潤新能源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一起分拆上市項目。在此之前A股最大的一起分拆項目系遼寧成大(600739.SH)分拆成大生物(688739.SH),后者募資額為45.82億元。
單看收入規模,華潤新能源在華潤電力中佔比有限。
華潤新能源報告期年收入在200億元左右,約佔華潤電力總收入的1/5。
但如果從利潤來看,其撐起了華潤電力的「半壁江山」。
2021年至2023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4.51億元、62.96億元和82.8億元,佔華潤電力的比例分別為439%、97%和82%。
這似乎已突破了分拆上市規則的要求。
據證監會2022年的分拆辦法,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合併報表中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子公司的淨利潤不得超過歸母淨利潤的50%。
雖然分拆辦法未明確這是否對「港拆A」項目適用,但實操案例中確實出現過對此豁免的情形。
作為分拆辦法后的首例「港拆A」上會項目,丘鈦科技(1478.HK)分拆子公司崑山丘鈦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丘鈦微」)同樣不滿足分拆辦法,但最終順利過會並獲得註冊。
2021年,丘鈦微的歸母淨利潤為9.06億元,佔母公司丘鈦科技的比例高達104.98%,顯然已突破不超過50%的要求。
儘管丘鈦微一路過關斬將獲得監管首肯,但還是在去年11月主動撤回了註冊申請,宣告單飛失敗。
不過華潤新能源之所以為華潤電力貢獻如此之高的利潤,與后者的火電業務承壓有關。
華潤電力火力業務長期貢獻了7成以上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
但受到先前煤炭漲價衝擊,火電一度出現虧損,2022年淨虧損達到25.82億港元。
2023年以來,燃料成本有所下滑,這推動了華潤電力的主業回暖。次年上半年,火電業務實現淨利潤27.15億港元,同比增長近3倍。
隨着火力發電的利潤回溫,預計華潤新能源在母公司的利潤佔比有望下降。
03
補貼貢獻3成收入
華潤新能源的風力和光伏電站已覆蓋全國30個省份,截至2024年9月末的發電項目併網裝機容量高達2820.69萬千瓦,佔全國的份額為2.25%。
此番募資,華潤新能源主要用於建設新能源相關的風電、光伏以及一體化儲能等項目,整體裝機容量達到717.5萬千瓦。
風電是華潤新能源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創收170.57億元、188.27億元和147.82億元,佔比均在8成-9成。
不過這當中的一部分收入源自補貼。
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華潤新能源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收入分別為63.03億元、63.32億元、64.79億元和49.1億元,佔總收入比重分別為36.79%、34.80%、31.59%和28.63%。
剔除補貼的影響后,華潤新能源的利潤規模大幅縮水,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73億元、1.26億元、19.8億元和14.39億元。
這確實是新能源發電企業的普遍情況。
2020年至2022年,華電新能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收入分別達到85.47億元、104.66億元和110.14億元,佔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51.78%、48.3%和45.04%。
儘管可再生能源補貼提振了華潤新能源的業績,但固定資產開支產生的折舊攤銷,同樣對利潤造成了較大沖擊。
2024年前三季度,華潤新能源的折舊攤銷金額為56.7億元,佔成本的比例為8成。
剔除折舊攤銷等非現金科目的影響,2024年前三季度華潤新能源的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可達到150.26億元。
若在此基礎上剔除補貼的影響,則同期淨利潤可達到101.16億元。
04
母公司「重金支持」
新能源發展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新建各類基礎設施,這確實對資金有着較大程度的渴求。
除了可再生資源的補貼,華潤新能源過往的發展離不開母公司華潤電力的財務資助。
華潤電力一直都在用「真金白銀」支持華潤新能源的的風電、光伏等電站建設。
2021年末,華潤新能源向華潤電力的借款余額一度達到312.03億元,同期負債率達79.55%。
爲了緩解華潤新能源債務壓力,華潤電力對此進行了債轉股。
2022年9月,華潤新能源以129.15港元/股的價格向華潤電力發行了3.6億股股份,支付對價正是華潤電力對華潤新能源的375億港元債權和90億港元的現金。
這極大地減輕了華潤新能源當時的債務壓力。2022年末的負債率降至49.55%,降低了30個百分點。
這讓華潤新能源的負債結構優於同業。截至2023年末資產負債率為54.8%,低於同業均值8.43個百分點。
在A股一級市場略顯冷清的當下,華潤新能源的申報上市能否向市場釋放更多積極信號,正受到期待。
(轉自:信風Trade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