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0 15:33
3月20日,納指100ETF(159660)跳空收漲1.81%,成交額超2億元,環比暴增160%。資金繼續洶涌增倉,納指100ETF(159660)連續2日獲資金頂格淨申購2200萬份,再度觸達今日淨申購上限!截至今日納指100ETF(159660)已經連續14日獲得資金大舉增倉。
當地時間周三(3月19日),受美聯儲「鴿派」決議提振,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高,其中標普和納指100漲超1%,納指7姐妹普漲,特斯拉漲超4%,谷歌漲超2%,英偉達、亞馬遜、蘋果、微軟漲超1%,Mate微漲。
消息面上,美聯儲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25%-4.50%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重申,美聯儲無需急於調整貨幣政策的立場,稱已做好充分準備,耐心等待更清晰的市場信息。調查顯示關税推動通脹預期,但較長期的通脹預期與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相符。通貨膨脹仍然相對較高,今年通脹取得進一步進展可能會有所延迟。美國經濟總體強勁,調查顯示經濟不確定性加劇。點陣圖暗示今年仍有兩次降息,累計降息50個基點。
華泰證券表示,雖然鮑威爾強調聯儲不着急調整利率,但表達了對經濟不確定性高度關注,若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聯儲降息節奏或提前。不過受制於通脹,大幅降息或受到限制。截至北京時間凌晨4:00,相較於會前,市場預期2025年累計降息幅度上升6bp至65bp。往前看,聯儲后續降息決策取決於美方領導人政策以及3-4月經濟走勢:如果增長動能快速下行,年中或再度降息,但經濟不衰退的情況下,今年降息幅度或難以超過2次。(來源於華泰證券20250320《華泰 | 宏觀:3月FOMC - 聯儲如期暫停降息但關注經濟走勢》)
納指100ETF(159660)標的指數成分股英偉達召開GTC 2025,會上稱,未來4年,公司將在美國製造的芯片和其他電子產品上投入數千億美元。在英偉達做出這一鉅額支出預測之前,包括蘋果在內的其他科技公司也宣佈了數十億美元的美國投資計劃。
此外,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佈將以320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雲安全公司Wiz,這是谷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交易將以全現金方式進行,交易完成后,Wiz將加入Google Cloud。
谷歌在聲明中表示,此次收購代表了谷歌為加速AI時代兩大且不斷增長的趨勢而進行的投資:提高雲安全性和使用多雲(Multi Cloud)的能力。資料顯示,Wiz是一家成立於2020年的雲安全初創公司,其專注於提供基於雲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最大優勢在於快速、無需代理,能夠無縫集成到包括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甲骨文雲在內的所有主要雲服務平臺中。
2025年以來,美股尤其是科技龍頭在全球市場中表現墊底,在美國增長放緩但新動能尚未接棒、政策隨意性又影響投資者信心的情況下,科技龍頭的走勢對美股和美國經濟都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意義。中金公司將當前美股走勢對比互聯網泡沫,探索美股當前行至何處了,未來還有多少空間。
【美股「泡沫」了嗎?當前泡沫程度並不極端,本輪上漲以盈利貢獻為主】
中金公司表示,2023年以來美股7只科技龍頭上漲133%,但扣除這7家公司的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漲幅僅有25%和31%,所謂「成也龍頭、敗也龍頭」,因此互聯網泡沫時期同樣由龍頭和科技趨勢驅動的行情更具可比性。以2000年泡沫高點為基準,對比泡沫形成前的宏觀背景、產業趨勢、市場結構,發現當前泡沫程度並不極端,更類似互聯網泡沫形成前的1997-1998年。
從2022年底ChatGPT推出算起,本輪AI行情已持續2年多,納斯達克最高上漲93%,這期間盈利貢獻46%,估值貢獻32%。上一輪互聯網行情持續近9年,可劃分爲:1)1991~1994年的温和上行期(CERN發佈第一個可公開訪問網頁[1],標誌互聯網正式由科研和軍事領域轉為面向大眾,這一階段納斯達克上漲65%,盈利貢獻101%,估值拖累18%);2)1995~1998年7月的快速上行期(網景上市標誌着互聯網商業化的開啟,該階段漲幅168%,盈利貢獻61%,估值貢獻66%);3)1998年10月~2000年初的泡沫期(納斯達克短短1年多漲幅256%,估值貢獻193%,盈利貢獻僅21%)。
可以看出,市場漲幅最大的泡沫階段恰恰是最后一兩年(幾乎完全由估值主導),即便格林斯潘在1996年提示市場陷入「非理性繁榮」后,科技股也持續上漲了4年才「戳破」泡沫。對比之下,本輪行情到目前為止,仍是盈利貢獻為主,而非單純「拔估值」,這使得上漲基礎更牢靠。
【美股還有多少空間?2025年標普500指數10%的盈利增長基本對應6300~6400】
市場近期對美股的擔心是多重因素疊加所致,但核心還是美國政策的隨意性甚至破壞性,導致「東昇西落」敍事不斷強化。如果只是因為自然經濟回落(甚至衰退),其實不需要過度擔憂,如此前強調的,近期數據的走弱並不意外也不是壞事,仍是利率「反身性」的不斷上演,利率快速下行和美聯儲降息足以解決,就如同去年7-9月份的衰退擔憂如出一轍。但是,市場擔心的是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打破這一傳導邏輯,例如供給通脹壓力使得美聯儲只能「袖手旁觀」,那就會帶來更大壓力,類似於2022年。
短期市場仍處於幾個無法證偽的風險下,可以觀察4月的政策進展,如果減税等增長性政策推進較慢,但關税風險仍進一步升級的情況下,那市場仍將面臨波動。反之,只要當前不確定性的政策能夠「收手」,估值擠泡沫、降息迴歸和增長性政策出臺,都會提供美股不錯的介入時點。但不確定性的政策能收斂是關鍵,也是市場的分歧所在。標普500和納斯達克短期的支撐位在5600和17600附近。基準情形下,中金公司測算2025年標普500指數10%的盈利增長基本對應6300~6400。(來源於中金公司20250319《中金:美股「泡沫」破裂了嗎?——與互聯網泡沫的對比》)
納指100ETF(159660)緊密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該指數成分股由納斯達克股票市場100家上市規模最大、最具創新性的非金融公司組成,其中七大科技巨頭為重倉標的。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之下,目前全世界AI領域佈局和積澱最領先、最深厚的科技巨頭仍然集中在納斯達克,比如微軟、蘋果、谷歌、英偉達、Meta等等,這些AI巨頭無一例外都是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納斯達克100指數前十大權重佔比超50%,龍頭屬性集中。
納指100ETF(159660)及其聯接基金(A類:018966;C類:018967)有望受益於科技巨頭公司亮眼的業績以及鉅額資本開支的預期盈利表現。納指100ETF(159660)管理費0.5%/年,明顯低於市場主流的費率結構,費率優勢明顯,省到就是賺到。
關注美股頂級科技巨頭,認準低費率的納指100ETF(159660),場外聯接(A類:018966;C類:018967)。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仔細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及《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詳細瞭解產品信息。納指100ETF均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