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0 14:15
DataEye研究院注意到,繼騰訊元寶加大營銷力度、登頂App Store應用榜首后,阿里旗下通義APP同樣開始發力,投放素材量直線拉昇。
不僅如此,阿里近期在AI領域動作頻頻。
推出了AI旗艦應用「新夸克」,還發布公告表示,計劃未來3年至少投入3800億元(530億美元),用於建設雲計算和AI基礎設施。
那麼,通義APP投放有何特點?通義發力對阿里有着怎樣的影響?阿里在AI領域動作頻頻又意味着什麼?
本期,DataEye研究院通過數據、素材、市場角度對通義APP進行拆解,並與同類產品對比,同時對阿里AI戰略進行分析,希望給大家帶來一定參考。
一、通義APP投流拆解
(一)下載量趨勢
點點數據顯示,近30天,通義APP大陸市場蘋果端下載量趨勢較為平穩。除2月底3月初下載量陷入相對低谷(日下載量約1.5萬次)之外,整體日下載量均維持在2.5萬組左右,無明顯波動。
對比同類產品豆包、元寶發現,這兩款應用下載量要遠高於通義APP。
點點數據顯示,2月15日騰訊元寶APP下載量偏低,但上升趨勢明顯,至2月19日基本已與豆包APP處在同一下載量水平,持續至今。
近30天,豆包與元寶日下載量幾乎均維持在15-20萬區間。
(二)投放趨勢
ADX行業版數據顯示,近30天,通義APP共投放素材量12530組,其中圖片6852組,視頻5676組。
從時間維度上來看,3月10日之前,通義APP投放素材量增長極度緩慢,由日投放素材量不足10組,逐步增長至755組;3月11日至15日,投放力度增長明顯,日投放素材量3874組;3月16日,投放力度暴漲,日投放素材量達8374組。
對比此前一周(3.3-3.9)素材量1173組,上周(3.10-3.16)通義APP素材量增加了10875組,達12048組,增幅927.1%。
對比同類產品豆包、元寶發現,通義APP投放力度雖然大幅上漲,但依舊不及豆包和元寶。進入3月份,豆包投放力度稍有下滑,日投放素材量約1萬組左右;元寶投放力度則持續上升,近期穩定在日頭發素材量3.5萬組左右。
(三)媒體分佈
ADX行業版數據顯示,近30天通義APP投放渠道以快手聯盟為核心,優量匯、QQ音樂、QQ閲讀、穿山甲聯盟、酷狗音樂等緊隨其后。整體來看,各渠道投放素材量分佈相對比較均衡。
此外,通義APP近90天投放渠道分佈與近30天無明顯差別。
結合以上數據,DataEye研究院觀點如下:
①通義APP大陸市場蘋果端下載量沒有隨投放力度的上升而明顯增長,原因可能在於通義APP此前便通過其它渠道、方式進行營銷活動,導致付費投流對下載量影響佔比較小。
且自2月初,通義APP下載量便開始翻倍上漲,目前處於穩定下載狀態,短期內投放素材量的上漲暫未形成明顯帶動效應。
②通義APP投放力度持續迅猛上漲,原因可能有三:
一是在於應對豆包、元寶、DeepSeek等市場競爭,搶佔用户心智;
二是3月10日通義APP版本升級,融入阿里最新推理模型通義千問QwQ-32B能力,上線智能體,通過增加投放力度推廣新版本,這與其投放力度上漲時間點相契合;
三是可能在於阿里「All in AI」戰略的推動(詳見本文第三部分)。
二、素材特點對比
通義APP投放素材量暴漲,那對比其它大廠同類產品,通義投放素材有何特點?與字節豆包、騰訊元寶們素材又有何異同?
為解決這一問題,DataEye研究院選取了豆包與元寶兩款大廠AI助手應用,通過三款應用近30天高曝光視頻素材TOP 30作為對比,來觀察通義APP與同類產品素材的異同點。
共同點一:都瞄準年輕人羣體,強調免費使用
三款應用素材所瞄準的受眾羣體相似,均為年輕人羣體。通義投放素材主要以旅遊、學習、辦公等場景為主;豆包素材側重於聊天、生活、情感場景;元寶多為學生黨和打工人的內容創作場景。
三款應用素材側重場景,均瞄準年輕人,以大學生和上班族羣體為主。該羣體願意嘗試先進技術,對AI工具有較高下載使用意願。
同時,三款應用均在素材中強調無廣告、免費使用。
共同點二:都落實到具體場景/問題中,展示AI如何解決問題
三款應用素材均會落實到具體場景或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來展示AI能力的強大。
如通義APP常聚焦在繪畫、辦公等場景,通過萬相AI生圖功能一鍵生成圖片,以及AI撰寫工作報告;豆包常在聊天、情感場景,展示與用户聊天,以及幫助用户分析情感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元寶則着重強調其接入微信公眾號信息源,回答問題時信息更加優質。
不同點一:元寶特別強調支持滿血版DeepSeek,豆包和通義只強調AI功能強大
三款AI應用,僅有騰訊元寶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豆包和通義僅有自家模型,因此在投放素材上,元寶也特別強調這一點,通過滿血版DeepSeek模型吸引用户,豆包與通義只強調自家AI助手功能強大。
不同點二:豆包、元寶常用真人出鏡類素材,通義幾乎均為混剪類素材+AI生成類素材
豆包與元寶投放素材中,常會使用一定比例的真人出鏡類素材以增強信任感,尤其是普通功能介紹類素材、以及親身體驗類素材真人出鏡比例較高;而通義APP高曝光素材幾乎均為混剪類素材和AI生成類素材,如AI生成貓咪買菜、做飯、工作等畫面。
三、阿里全面「AI化」,有何目的?
阿里在AI領域的動作,並非只有通義APP。
不難看出,通義APP投放暴漲,僅僅只是阿里全面「AI化」浪潮中的一個C端註腳。
那麼,阿里全面「AI化」有何目的?又有着怎樣的戰略佈局?
DataEye研究院認為,阿里此舉的核心在於:搶奪AI應用超級入口。
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有微信、字節有抖音這樣的超級流量入口,而阿里沒有;AI時代,字節豆包發展迅猛,月活遙遙領先於國內同類產品,騰訊元寶藉助DeepSeek大模型,一度登上App Store應用榜首,而阿里C端表現依舊不温不火。
因此,阿里急需一款C端應用,去搶佔AI應用新時代的超級入口。
DataEye研究院認為,通義與新夸克這兩款APP,正是阿里搶佔AI應用超級入口的兩把鑰匙。
通義APP作為傳統ChatBot類產品,與豆包、元寶定位類似,均以對話為中心;新夸克則是集各種Agent模塊於一身,聚焦交付結果。
兩款應用,一款在ChatBot賽道與豆包、元寶們競爭,一款進行差異化定位,兩款互補,組成阿里面向C端市場的兩大AI應用。
事實上,若單論大模型能力,阿里並不算弱。前文提到,阿里通義千問QWQ-32B大模型性能對標DeepSeek-R1,參數卻只有后者的1/20,性價比更高,只是在C端應用上,阿里缺少一個被用户廣泛認可的代表性應用。
而隨着阿里全面轉向「AI化」,大模型底層能力不斷提高,也會進而帶動應用層體驗提升,屆時或許纔是阿里AI能力全面外顯的時刻。
2月24日,阿里發佈公告稱,計劃未來三年將投入至少3800億元(530億美元),用於建設雲計算和AI基礎設施。這一數字不僅超過了過去10年阿里的投資總和,也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雲和AI硬件技術設施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記錄。
今天,阿里全面轉向「AI化」,騰訊藉助DeepSeek爆火契機重塑自家AI生態,字節則憑藉豆包被用户廣泛認知,外加各路大模型創業公司不斷探索,一場AI時代的軍備競賽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