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股價暴跌94% 突擊分紅108億港元 扭虧的平安好醫生能否翻身?

2025-03-19 17:13

海聞社觀察盈利了,但又好像沒什麼意義。

平安好醫生交出了一份紙面上不錯的財報。

3月12日晚,公司公佈了2024年年報,過去一年,平安好醫生走收入達到48.08億元,淨利潤達到0.88億元,實現扭虧。

別小看這不到1億元的盈利,要知道,平安好醫生自2018年上市次年就沒有賺過錢,成立10年多,就虧了70多億元,這次盈利,是突破性的。

但屬於平安好醫生的反轉來了嗎?估計很難。

圖源:公司公告

圖源:公司公告

10年前,中國大健康產業爆發,各路資金齊聚一堂,試圖吃下醫療健康領域的紅利。這一年,行業融資額劇烈增長到1000億元。平安好醫生正是這個階段出現的。背靠平安集團,公司實力強勁。

在那幾年,還涌現了包括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醫渡科技在內的大量平安好醫生的同行。大家熱切地希望等到行業業績大爆發的那天,但似乎先來的是衰退。

業績還沒出現,周期就見頂了,沒有誰是贏家。

根據IT桔子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3年,國內一共有446家醫療健康公司申請上市,僅2021年,上市的醫療健康公司就高達95家。其中不乏信達生物、壹藥網、基石藥業、復宏漢霖、諾禾致源、思派健康、聯影醫療、藥師幫、水滴這些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

但這些公司,有很大一部分都很快出現大幅下跌,不乏有被納入港股通之后又被剔除的。即使是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超級資本旗下的健康產業,都在二級市場出現了80%以上的跌幅,平安好醫生也不是例外,2021年高點之后,公司股價腳踝斬,跌去了90%。

在這種情況下,不倒閉都算好的,平安好醫生又是靠什麼盈利的?

答案是降本,但降的是用工成本。

2021年到2024年,公司員工數從3425人鋭減至1446人,降幅達58%,銷售及管理費用同比大降37.2%。減少了快2000個員工,賺不到錢靠省,就這麼簡單。

當然,這不是平安好醫生一家的選擇。比如去年6月,京東家醫事業部就業被傳出被整體裁撤,其后京東健康也表示確實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但否認了大規模人員裁撤。

而平安好醫生在利潤扭虧的同時,營收並沒有出現新高,去年的營收還沒到4年前的7成,和京東健康582億元與阿里健康270億元的規模相比,遠遠落后。

值得一提的是,市值不到170億元,賺錢不到1億元,但公司居然在在年初掏出了108.5億港元進行特別股息分紅,把公司賬上的80%現金全分了。

大股東平安集團還因此通過「以股代息」,持股比例從39.41%增至52.74%,超過平安集團在平安好醫生上市前46.2%的持股比例,觸發全面要約收購條件。只不過平安集團隨后在公告中表示,不尋求平安好醫生的私有化,才平息了市場的私有化猜測。

公司對此強調,實在是因為沒什麼地方好投資的,還不如把現金分了算了,只不過公司大股東持股佔比本來就很大,以股代息之后更大,可能並不能讓公司中小股東安心。

最大的隱憂在於,公司的盈利高度依賴。

股價暴跌94%,投資者用腳投票,母公司輸血,很難支撐起未來繼續增長的預期。

根據公司財報,此前,平安好醫生的主要商業模式是賣藥,健康商城的營收基本都佔比一半以上,但10%都很難超過的毛利率讓平安好醫生難以為繼,從2021年開始,公司開始謀求轉型,

平安好醫生的轉型方向是從2C轉向2B,開始向「管理式醫療「、「家庭醫生會員制」轉型,但客户從哪里來?答案是薅親爹平安集團的羊毛,從平安的龐大員工羣體與客户羣體下手。

自2022年開始,平安好醫生的業務分為F端、B端(企業客户,主要是平安集團渠道觸達的)、C端,2022年,F端+B端的收入佔平安好醫生總收入的40%,到了2023年,兩者的收入佔平安好醫生總收入的比已經超過70%。

公司的這部分業務關聯交易佔比接近30%,2023年關聯交易收入達13.35億元,核心業務難以脱離平安生態。市場也一直有質疑其獨立生存能力的聲音。

公司曾嘗試通過養老服務和AI醫療破局,但收效甚微。目前,養老服務收入僅2.83億元:儘管覆蓋全國75城,但商業模式尚未跑通,而在AI支出方面,2024年醫療AI技術投入僅2500萬元,不足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的零頭。

隨着平安集團自身的壓力在近年來也開始加重,不可能無限制向平安好醫生輸血。想要真正扭轉局面,而不是隻是短暫的紙面盈利,平安好醫生更需要思考更多。比如,如何加速拓展非平安系企業客户,降低關聯收入佔比;又如何打造差異化產品,讓養老與AI醫療的新故事穩步推進。正如財報發佈會上管理層所言:「2025年將重投入創新業務」,但創新不是口號,是企業持續投入的決心,如果不能更快展現公司推進轉型的信號,可能市場很難給平安好醫生留出更多耐心了。

【聲明】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聯繫方式:18910357426

郵箱:1477132097@qq.com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