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慢牛」行情啟動!大資金積極買進,創新葯迎來明確上漲空間

2025-03-18 19:43

文丨尚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葯目錄,支持創新葯和醫療器械發展。」這從制度層面為創新葯研發和商業化提供了堅實保障。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創新葯研發正加速國際化進程,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但與此同時,中國的創新葯企業估值卻明顯偏低,未來具備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創新葯公司長期漲勢喜人

2023年1月6日,百利天恆-U登陸科創板,上市至今股價累計漲幅達592.11%;3月6日,艾力斯股價創歷史新高,且自2024年9月24日本輪上漲至今,累計漲幅在90%左右,而若統計2022年4月27日公司股價創歷史底部以來的長期表現,則區間漲幅在400%左右;特寶生物2月24日刷新歷史高點,2022年4月底股價觸底以來,累計漲幅超200%;澤璟製藥-U2024年2月5日創階段底部后重啟震盪上揚行情,目前股價也已完成了翻倍上漲,並於3月18日再次刷新了近4年多的新高(見圖1)。

港股市場也同樣如此,科倫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也均走出了長期的震盪上行趨勢,可以清晰看到,一眾創新葯公司正明確地行駛於「慢牛」行情之中(見圖2)。

時處年報披露季,目前創新葯公司中完成2024年正式年報披露的公司只有3家,但也另有29家公司以業績快報的形式,提前對公司主要財務數據變動進行了公示,雖然多達15家公司年末以虧損收官,但也有5家公司不僅實現了全年盈利,且營收和淨利潤也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

諾泰生物(維權),全年16.25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7.19%,4.01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45.94%。公司表示,業績的快速增長主要系銷售收入規模實現較快增長。

艾力斯2024年度14.24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同樣實現了同比翻倍增長,且營業收入的增幅也高達76.29%,增長原因為公司核心產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於報告期內續約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產品銷量持續增長,同時公司有效採取了多項降本增效措施,嚴格控制了各項成本費用。

政策利好加持不斷

政策方面,近期創新葯領域也是暖風頻吹。2025 年兩會期間,創新葯領域的核心政策要點首次聚焦制定「創新葯目錄」,通過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優化集採政策以避免低價惡性競爭,確保創新葯定價合理並反映其臨牀價值。

2025年1月17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舉行「保障人民健康 賦能經濟發展」新聞發佈會,第一版丙類目錄計劃在2025年內發佈。國家醫療保障局強調,支持「真創新」和差異化創新,2024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新增38款「全球新」創新葯,創歷年新高。2024年起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全鏈條」創新葯研發,覆蓋研發、審批、市場準入全環節,包括擴大税收優惠、深化審評審批改革等措施。這標誌着國家從制度層面為創新葯研發和商業化提供了堅實保障。

江海證券認為,中國創新葯研發正加速國際化進程,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特別是在靶向、免疫、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前沿領域,一批高效創新葯蓄勢待發,標誌着全球醫藥市場迎來「中國時刻」。2025年3月根據PDUFA的預期有8款中國創新葯有望獲得FDA批准,如恆瑞醫藥與Elevar合作的肝細胞癌治療藥物Rivoceranib+Camrelizumab等。此外,諾誠健華攜手康諾亞與Prolium Bioscience達成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ICP-B02的授權合作,交易總額高達5.2億美元,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創新葯在國際舞臺上的突破與潛力。

彭祖 關於創新葯的邏輯判斷

相較美國,中國的創新葯產業鏈正在加速追趕成長,且中國的創新葯公司估值很低,今明兩年會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據IQVIA數據顯示,全球創新葯市場在2023年已達到1.04萬億美元,並預計2024年將增至1.08萬億美元。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報告,得益於政策扶持、醫療保險調整及研發投資增加等因素,中國創新葯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總體超越仿製藥市場。沙利文統計顯示,2024年中國創新葯市場規模將超過1.13萬億元。結合工信部數據,「十四五」期間中國醫藥工業年均收入增速達9.3%,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以略高於此增速的10%計算,至2030年,中國創新葯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接近2.3萬億元。

機構資金積極買進

業績預期向好,政策持續加持,多家創新葯公司正獲得機構資金的青睞買進。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4家創新葯公司發生了130筆大宗交易。其中,9家公司涉及的48筆交易買入方來自機構專用席位(見表2),且與此同時,全部交易的賣出方則並未出現機構專用席位,體現機構資金對創新葯公司的認可。

例如其中一家公司,1月22日-3月6日期間,共先后於大宗交易平臺發生了18筆交易,其中17筆的買入方都來自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買進906.67萬股,涉及金額24131.7萬元。公司主要從事藥物研究、開發及生產服務,為客户提供藥物發現和藥物開發的全流程一體化服務。目前公司尚未披露2024年年報,但結合業績預告來看,公司預計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7.29億元-18.57億元,同比增長8%-16%。

另外一家聚焦於腫瘤、代謝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型藥物研發企業,1月8日-3月17日也累計發生了42筆大宗交易,其中18筆獲得了機構專用席位的接盤,合計買進1142.9萬股,涉及金額18556.3萬元。今年以來,公司經過一個多月的橫盤震盪,2月18日開始爬坡上行,年內已累計斬獲超40%的階段漲幅,且3月18日盤中,股價也創出了近1年多的新高。

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