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9 06:00
近日,多家權威機構紛紛下調了2025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投資者的信心似乎正在經歷嚴峻的考驗。但事實上,擁有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投資者並不必為此感到過度焦慮。
惠譽國際評級近日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2.3%,較此前的預測下降了0.3個百分點,並明顯低於長期趨勢水平。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做出了類似調整,於本周一將2025年的全球GDP增速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
另外,美國銀行本周二發佈的一份基金經理調查顯示,今年3月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月度降幅創下了自2020年以來的新高。
市場普遍對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悲觀,這對股票市場來説並非好消息。市場重新評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近期的舉措,使得標普500指數自2月19日高點以來累計下跌了約9%。
毫無疑問,美國股票市場的重要性舉足輕重,對全球其他市場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然而,投資者只要保持全球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即便美國市場表現不佳,也可以通過其他地區的股市強勁表現獲得平衡。這些地區的良好表現通常來自於穩健的企業盈利和更具吸引力的估值,前提是全球不會陷入經濟衰退。
高盛高級市場顧問Dominic Wilson指出,美國經濟增長由高於趨勢轉為低於趨勢的過程,可能恰好為全球其他地區的資產提供一個較佳環境,除非美國經濟進一步大幅下滑。
自美股高點下跌以來,以MSCI中國指數為代表的中國股票上漲了6.9%,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也上漲了0.4%。2025年年初至今,這兩個指數分別累計上漲23.7%和9.2%,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則下跌了4.5%。
總體而言,以安碩MSCI全球市場ETF為例,2025年以來上漲了約1%。儘管這一表現並不搶眼,也説明全球投資組合並未出現劇烈崩盤。該ETF受累於其64%的美國市場配置比例,但亞洲和歐洲市場的表現則起到了積極作用。
看好國際股市的部分理由來自估值優勢。美國股市的估值依舊過高,目前標普500指數的席勒市盈率約為35倍,遠高於自1881年以來平均17.58倍的水平。相比之下,MSCI世界(除美國)指數的席勒市盈率則回落到歷史正常水平,約為25倍。
瑞銀策略師Andrew Garthwaite本周二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是買入而非賣出的時機。他堅持MSCI全球指數年底達到910點的預測目標,相較當前水平意味着約9%的上漲空間。
海外企業盈利也可有效對衝美國市場的疲軟。分析師預計2025年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每股收益同比增長約11.6%,而全球市場整體的盈利增長預期約為10%。但是,根據13周移動平均的盈利預期修正情況來看,全球市場表現要比美國更加穩定。
這種穩定性主要得益於歐元區經濟環境的改善以及新興市場的企穩。高盛對亞洲市場整體表示樂觀,認為亞洲地區在本輪美股回調中的韌性較強。高盛亞太區首席策略師Timothy Moe指出,這主要是因為當前亞洲股票的相對估值較歷史上的美股回調時期更具吸引力,同時年初至今亞洲經濟增長勢頭更強勁。此外,如果中國的政策落地和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繼續推進,或將進一步推升中國股市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