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衞星量產工廠:角逐商業航天「藍海」

2025-03-19 01:54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滕繼濮  實習記者 夏天一

    通 訊 員 侯佳燁

    3月16日,科技日報記者在探訪位於浙江台州灣新區的吉利衞星超級工廠時,只見機械臂正在為衞星安裝蜂窩夾心結構板。該工廠負責人劉勇告訴記者,這座全球首個深度融合航天製造和汽車製造能力的衞星量產工廠,以28天/顆的「汽車級」智造速度,將年產能力提升至500顆,成本驟降45%。

    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兩會,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作為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領軍企業的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空道宇」),正通過構建「製造—數據—應用」的商業閉環,角逐商業航天這個「藍海」。

    重塑未來產業基礎設施

    作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科技創新企業,時空道宇依託吉利汽車工業基因,將大規模、自動化、智能化的汽車製造模式「移植」至太空領域。「我們借鑑汽車產業智能化、自動化等大規模量產製造模式,實現了衞星量產AIT(總裝—集成—測試)的顛覆性創新。」劉勇説,通過整軌部署、模塊化設計和AI質檢技術,單星生產成本降低了45%,量產速度提升了300%。

    「低軌星座不僅是通信基礎設施,更是數字時代的戰略資源。」時空道宇CEO王洋告訴記者,該公司首期72顆衞星即將完成組網,屆時將實現全球實時數據通信,服務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消費類電子等領域。

    在哈爾濱亞冬會期間,接送嘉賓、運動員的官方指定用車,憑藉釐米級精度定位實時記錄出行軌跡,傳送至交通物流指揮調度中心;在新疆戈壁灘上,衞星信號穿透沙塵暴,引導户外探險者安全回到大本營;在杭州亞運會上,航天科技保障2000輛官方用車安全出行……時空道宇自研衞星通信及高精定位技術正在重新定義未來產業基礎設施。

    「通過深度融合自研低軌衞星系統與地基數據站網,我們將構建智能時空底座,提供行業領先的高精定位服務和衞星通信服務。」時空道宇CTO丁晟告訴記者。

    在王洋看來,衞星應用還必須與產業深度融合。近年來,時空道宇率先實現了車載衞星通信、高精定位應用的規模化應用落地。在此基礎上,公司還不斷將應用邊界推進到海洋漁業、智慧農業、物流運輸以及能源行業等多個關鍵領域,以天地協同的創新模式,為6G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定義了新的高度和廣度。

    打造航天經濟全新範式

    隨着市場需求的蓬勃興起,在國家政策的牽引和支持下,眾多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投身商業衞星的研發、製造與應用服務,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體系。

    據泰伯智庫預測,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的規模將達2.8萬億元。

    「商業航天不是獨角戲,而是生態競合。」王洋告訴記者,時空道宇以「天地協同」生態模式,向上連接衞星星座空天數據,向下接入車輛上百億公里行駛數據網,橫向聯動極氪、吉利銀河等車企,打造應用場景,構建起了自身的行業優勢,已完成涵蓋衞星研發、製造、測控、應用等方面的全產業鏈佈局,全面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價值提升。

    上游,吉利衞星超級工廠吸引多家航天領域材料供應商集聚,帶動長三角航天產業集羣發展。下游,自動駕駛企業利用高精定位服務,將系統可靠性和定位精度大幅提升。

    在商業模式上,無論是SpaceX、銥星還是時空道宇,提供全球化的商業服務已經成為商業航天企業的主流趨勢。

    王洋向記者透露,時空道宇在中東完成吉利星座商用部署測試后,計劃今年在哈爾濱尚志市建設北部地球站,進一步完善天地一體化佈局,強化高緯度地區服務能力,在海外市場加速規模化應用落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