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再見「四叔」李兆基:從金鋪神童到商界巨擘

2025-03-18 22:05

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左宇坤)香港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17日宣佈,集團創辦人李兆基當天黃昏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與世長辭,享年97歲。

「香港樓王」「亞洲股神」「亞洲首富」……曾被諸多光輝的標籤簇擁,這位傳奇一生的香江名人走到了人生的落幕。他波瀾壯闊的商業版圖不僅是個人奮鬥史,更是緊扣着香港半個多世紀以來經濟鉅變的濤聲。

資料圖:恆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中)在兒子攙扶下向現場人士揮手話別。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資料圖:恆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中)在兒子攙扶下向現場人士揮手話別。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從金鋪到地產,商業嗅覺捕捉發展紅利

若從李兆基6歲時被父親安排進家里的金鋪銀號學習做生意算起,李兆基在商界摸爬滾打足有90多年。

李兆基1928年出生於廣東順德,在家排行老四,發家后港人常稱其「四叔」。和很多白手起家的創業者相比,李兆基的起點要高很多,這個「高」不僅是財富水平,更是做生意的眼界和眼光。

家族生意的耳濡目染下,12歲的李兆基已熟練掌握鑑別和煉製黃金,未及舞勺之年便出任天寶榮金鋪的頭櫃。這位當地小有名氣的神童和黃金奇才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求人不如求己,當老闆,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

1948年,年僅20歲的李兆基身揣1000港元隻身闖蕩香港時或許未曾想到,這將是開啟他傳奇一生的重要節點。

李兆基從拿手的外匯和黃金生意做起,賺下第一桶金。十年后的1958年,李兆基與馮景禧、郭得勝等人共同成立永業公司。1963年,他與郭得勝、馮景禧共同創立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鴻基地產前身)。1976年,李兆基創立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

很多人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在北京建國門內大街的恆基中心、北京CBD的環球金融中心、上海恆匯國際大廈等頂級地段的大樓,都出自他的手筆。

從地產到投資,地產霸主轉型亞洲股神

在香港地產界,李兆基與李嘉誠、鄭裕彤、郭得勝一併被稱為「四大天王」,他還是其中唯一創建過兩家「天王級」地產企業的人,一家是后來交由郭得勝家族經營的新鴻基,一家便是恆基兆業。

但李兆基的地產理念,有着不遜於其商業版圖的影響。

永業公司時期,李兆基首次涉足地產,便敏鋭地捕捉到當時香港人的住房需求,創新性地推出「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銷售模式,一舉打破了香港地產業傳統的整棟出售模式,使普通市民也能負擔得起自己的住房,也是當下分期按揭購房的雛形。

恆基兆業時期,面對拿地難題,李兆基通過「乙種換地權益書」的收購策略,低價囤積新界農地,在政府開發后變身黃金地塊;同時以舊樓改建在市中心拼地,快速且持續地擴張土地儲備,實踐了寸土必爭的香港地產生存哲學。

這種「在犄角旮旯掙錢」的態度,李兆基用「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總結。他堅信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計算精確。生意額大,牽涉的本錢和盈利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

但真正讓李兆基走上亞洲首富之位的,還是他的投資水平。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李兆基就開始持續買入香港小輪(集團)的股票,看中的正是這家公司擁有的土地資源、穩定的現金流以及較低的股價。

進入21世紀后,李兆基持續將精力轉向資本市場,於2004年成立兆基財經企業,從事股票投資。李兆基重倉中資股,包括中國人壽中國銀行等,還帶領香港許多富豪陸續加入認購國企股。

此外,李兆基還憑藉「一元變八元」理論,以及對美國次貸危機、日本股票進行的精準操作等,實現從「地產大亨」到「亞洲股神」的華麗轉型。

李兆基於1995年、1996年、1997年在《福布斯》富豪榜上連續三年成為華人首富、亞洲首富,並連續兩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四位。在2024年福布斯中國香港富豪榜上,他仍然憑藉270億美元身價位居第二。

資料圖:李兆基。中新社發 譚達明 攝

資料圖:李兆基。中新社發 譚達明 攝

從投資到反哺,是商業大佬也是慈善家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網站有一篇名為《地產巨擘李兆基》的文章,其中提到,李兆基認為,中國穩定地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將促進中國經濟的騰飛,而且,中國大陸有大量的土地可供發展,這是一個具有高度發展潛能的地產市場。

文章中還提到,李兆基1996年成立恆基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積極加強與內地合作,簽訂合同投資發展的國內地盤達20多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都有大規模的地產投資。這些都是主要作為長線投資,而不是一時的商業行為,足以體現李兆基先生目光長遠,着眼未來,胸懷熾熱的愛國之心。

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內地,李兆基都長期發展慈善事業。他曾捐贈超10億港元支持香港高校,多次捐資助力復旦、清華、北大發展,還在家鄉順德創辦李兆基中學,並設立獎學基金。

李兆基辭世后,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復旦大學等微信公眾號紛紛刊文緬懷。

值得一提的是,他發起的「温暖工程百萬農民培訓計劃」,投入3.3億元聯合政府資金,在內地培訓100萬農民富余勞動力和1萬名鄉村醫生,幫助農民獲取謀生技能。

2007年,李兆基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更早時候的上世紀90年代,李兆基曾接連成為廣東省順德市(現佛山市順德區)、廣州市和佛山市的「榮譽市民」,這也是他所珍視的另一種表彰。

「如果時光真的能倒流,我很希望重温當年與郭得勝,馮景禧先生組成‘三劍俠’,一同經營事業的年代。」

共同打拼的老友相繼與世長辭多年后,「四叔」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終章。時光的盡頭是從金鋪走出的少年,在波瀾壯闊的商海沉浮中,用智慧與膽識書寫自己的傳奇一生。(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