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8 18:32
從長期來看,退市壓力也是在倒逼上市物業企業在思考如何從依賴資本擴張轉向提升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率。此外,也在倒逼上市物業企業進行創新和多元化拓展。
中房報記者 梁笑梅 北京報道
融信服務退市獲批。
3月18日下午4時,港交所正式撤銷融信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信服務」)股份於聯交所上市地位。
這也預示着繼華發物業、藍光嘉寶服務后, 融信服務成為第三家從港交所退市的上市物業企業。
一天前,融信服務已經在為退市作預演工作。3月17日,融信服務發佈公告稱,私有化計劃已於3月12日獲得開曼羣島大法院批准。根據計劃內容,要約人融心一品有限公司將以協議方式將公司私有化,並撤銷公司的上市地位。
融信服務即將從香港聯交所主板退市,這一事件不僅對融信服務本身具有重大影響,也為整個物業行業提供了重要的警示。
這不是個別上市物企面臨的難題。過去兩年時間里,受地產下行的影響以及資本市場波動,多數物企業績下滑,增長乏力,進而遭遇股價下跌的壓力,物業股流動性也明顯變差。
融信服務退市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股票交易流動性低、股價下降以及上市平臺失去融資能力,並認為私有化更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股價持續低迷、經營業績增長乏力
自上市以來,融信服務的股價一路走低,市場表現不盡人意。從目前來看,融信服務股價已經慘跌至 0.6港元 / 股,市值也大幅縮水至約 3.05億港元,與上市之初的輝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市僅僅3年半時間,融信服務的市值縮水接近9成。
融信服務的股價持續低迷、成交量不足等問題是其選擇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資者對融信服務未來發展前景的擔憂直接反映在了股價上。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如果無法維持足夠的市場活躍度和投資者信心,那麼繼續留在資本市場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此外,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性增加,物業管理行業的整體估值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進一步加劇了融信服務面臨的市場壓力。
除了市場表現不佳外,融信服務的財務狀況也不容樂觀。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衞分析,「儘管融信服務仍有六七個億的現金流及現金等價物,但此次私有化涉及的回購資金僅為七八千萬元,遠低於公司的實際資產價值。」
他強調,「這種明顯的偏差可能意味着公司在盈利能力、現金流或負債水平方面存在問題,從而引發了對其長期可持續性的質疑。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樣的財務狀況無疑增加了投資風險。」
不可否認,資本市場表現不理想的背后是企業經營業績增長的乏力。近年來,在地產行業持續下行的背景下,物業公司的發展也深受拖累。
從業績數據來看,融信服務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公告披露,上半年,融信服務總收益約為4.25億元,同比減少約3%;毛利潤約為0.8億元,同比減少約4.5%,毛利率約為18.9%,同比減少約0.3個百分點;期內虧損約為1.14億元,同比減少約1003%;公司擁有人應占報告期間虧損1.14億元,較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個月減少約1003%。這些數據都反映出融信服務在經營上的困境。
為行業敲響警鍾 倒逼企業改革
融信服務股價暴跌繼而走向退市這一事件,為物業行業以及資本市場敲響了警鍾。
多位物業分析師認為,未來物業行業的整合速度可能會加快,大型物業物業企業有望通過併購小型企業,實現擴大市場份額、優化資源配置以及增強整體競爭力的目標,而小型物業企業未來或許會選擇主動退市以及被收購。
從長期來看,退市壓力也是在倒逼上市物業企業在思考如何從依賴資本擴張轉向提升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率。此外,也在倒逼上市物業企業進行創新和多元化拓展。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分析師表示:「一是強化財務管理與透明度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並確保信息透明對於贏得投資者信任至關重要。物業公司應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債務風險。二是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良好的財務管理不僅是公司生存的基礎,更是吸引投資者的關鍵因素之一。三是加強合規管理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及交易所的規定,確保所有操作合法合規,避免因違規行為而遭受處罰甚至退市的風險。四是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隨着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和技術進步,物業公司需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探索多元化經營路徑,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
對於物業企業來説,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始終要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增強客户滿意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