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7 12:34
「2025年,我們計劃推出多款新車和年度改款,包括首次推出的超級電動版本的新車型,幾乎每個季度都有重磅新品和改款,這些新產品在各自細分市場都是強勁的‘大殺器’。」
2025年的開年信中,小鵬汽車(09868.HK)董事長和CEO何小鵬説。
言猶在耳,3月13日晚,小鵬汽車舉行全球發佈會,正式推出2025款G6與G9兩款「戰略」車型。
兩款新發布的車型全系標配5C超充+圖靈AI智駕,新款G6售價17.68萬元-19.88萬元,新款G9售價24.88萬元-27.88萬元,相比2024款小鵬G6售價19.99萬-27.69萬元、G9售價26.39-35.99萬元,新款價格下探2萬-8萬元,G6的高配車型落入了20萬元內。
發佈會上,何小鵬首先承認了過去兩款中型SUV在市場上的失利,繼而大談「AI汽車的春天到了」,然后反手就是降價求量的「一招鮮」。
2024年靠着低價走量的小鵬汽車,能否憑藉改款G6和G9在純電SUV賽道上生存下來?(詳見財中社《靠低價MONA M03走量,小鵬汽車2024年僅完成銷量目標67.88%》)
超充充電樁量少且分佈不均
《財中社》注意到,小鵬G6、G9改款主打賣點有三:價格之外,性能賣點主要在於全系標配5C超充+圖靈AI智駕。
5C指的是電池充放電倍率,也就是充滿電所需時間的倒數,1C是一小時充滿,5C則只要12分鍾(1/5小時)充滿。
2024年,5C電池被搭載到電車上。理想汽車(02015.HK)3月1日的2024春季發佈會上,理想MEGA宣佈標配寧德時代(300750)麒麟5C超充電池。
然而到了2025年,5C電池仍未普及,當下大部分三元鋰電池的充放電倍率只有2C。市場上真正配備了5C超充電池的車型寥寥無幾,像理想MEGA、昊鉑HT/GT、極氪009/001、星紀元ET/ES以及嵐圖知音等。而這些宣佈配備5C超充的品牌,也僅有部分車型或者高配版本才提供5C超充。
一方面是5C超充的成本相對更高;另一方面,則是5C超充要求電池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充入大量電量,需要高性能電池、專業充電設備以及精細的管理系統相互配合,研發成本高之外,市面上5C超充充電樁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且分佈也不均衡。
當然,新能源電車補能速度朝着超快充發展是趨勢,2024 年也被譽為中國 「超充」 發展元年,國家大力支持基礎充電設施建設,各地方政府發佈了超充設備分級評價和超級充電站設計的地方標準,明確超充設備單槍額定功率不低於480kw,為超快充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小鵬汽車官方發佈的數據,截至2025年1月31日,小鵬充電自營網絡佈局2060座自營站、10750+小鵬充電樁、覆蓋城市420座。小鵬汽車2025年目標是新增超1000座自營超充/超快充場站。
語焉不詳的超充充電樁數據之下,小鵬汽車5C超充的建設顯然仍需時日。
AI智駕:從領先到追趕
再看小鵬主打的AI智駕賣點。
此前,業內通常將20萬元視為智駕普及的分水嶺,20萬元以內搭載高階智駕的車型極少,而隨着比亞迪(002594)在2月的發佈會上喊出「智駕平權」的口號,這一情況迅速轉變,比亞迪甚至將搭載智駕車型的最低價格下探至7萬元。(詳見財中社《下探低至7萬元:比亞迪「智駕平權」提前「掀桌子」》)
作為改款SUV的賣點,小鵬汽車圖靈AI智駕系統,通過端到端大模型實現了"上車即用",且系統交付即支持從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覆蓋,包含園區、城市道路、高速及停車場場景。
小鵬汽車表示,其核心優勢在於對複雜路況的預判能力,系統能實時掃描路況並每秒200次調節懸架參數,在顛簸路面保持平穩行駛。即將推出的園區漫遊功能更將實現無導航自主通行,預示着L3級自動駕駛或將盡快落地。
但無論是2024年11月被理想汽車率先全量推送車位到車位,還是被比亞迪搶走「智駕平權」主導權,小鵬汽車創立以來的「智駕」標籤,自原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出走英偉達(NVDA)后,再難給消費者行業引領者標識,很多時候,更多給予外界「緊追慢趕」的感覺。
公開報道顯示,「鳳頭」王鳳英在從長城汽車(601633)加入小鵬汽車前的一份報告中曾經告訴何小鵬,小鵬汽車的智能化沒有形成壁壘和差異。
而自202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后,小鵬汽車收縮控制研發費用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數字逐年下滑,亦是事實。小鵬汽車財報數據顯示,研發營收比從早年間70%左右已掉至2023年17%。
2023年8月2日,何小鵬微博發佈長文稱,因為「家庭和多方面原因,新宙在去年下半年表示要回到美國,我非常尊重和認可他的思考」。而作為小鵬汽車智駕體系的重構者,吳新宙2019 年3月加入小鵬汽車后的四年半時間,帶領小鵬汽車走上了高產出、高回報率的自動駕駛自研之路,小鵬汽車曾被公認為國內智能駕駛第一梯隊車企。(詳見財中社《打造新人設:車圈何小鵬也就比雷布斯「略差」
》)
而如何在算力中心建設、AI智駕上破局,何小鵬需要用更多行動證明小鵬汽車有能力重返國內智駕頭部。
性價比策略與中高端戰略悖論
自新P7+、MONA M03上市以來,小鵬汽車終端市場反饋良好。隨着產能提升,公司目前已經連續4個月月交付量超3萬,銷量重新領跑新勢力。
G6和G9兩款車型分別在2022年和2023年上市,是小鵬汽車旗下當下在售僅有的兩款SUV。此前,G6、G9的銷量並不成功。2024年,小鵬累計交付了19.01萬輛車,而兩款SUV的銷量加起來有6.71萬輛,與理想、問界、蔚來(09866.HK)、埃安等自主品牌SUV銷量相比,成績墊底。
在新勢力車企的角逐中,G9上市時間較晚,錯過最佳時機,彼時理想和蔚來相關車型在駕駛輔助層面表現優秀,小鵬汽車的優勢被削弱。同時,市場上增程式電動車興起,同級別、配置下體驗接近電動車且成本更低,對純電動的小鵬 G9 形成競爭壓力。
改款后,新G6、G9搭配了高端車型纔有的電池技術和AI智駕,但這兩款車型的競爭者並不在少數。G6將價格區間打至15萬-20萬元區間后,相較之前的競爭對手樂道L60、智己LS6、比亞迪宋L,價格上有一定優勢。
新G9的對手則是爭奪更為激烈的25萬-30萬元價格區間,該市場包括比亞迪唐EV、智界R7、阿維塔11、Model Y等。
與小米(01810)SU7推出后迅速大賣、挾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流量聖體」勢能一路上攻至售價逾50萬元的SU7 Ultra高端化戰略相比,小鵬汽車改款「降價求量」的策略不能説不對,但很明顯,小鵬汽車的品牌辨識度、中高端戰略可能因此受掣肘。
一組可資對比的數據是,小米SU7 Ultra發售一小時后,大定完成全年1萬輛銷售目標;發售次日,大定達15000輛。
而據小鵬官方數據,G6上市7分鍾預定破5000台,G9車型上市45分鍾預定破30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