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寒冬下的贛鋒鋰業:超百億債務懸頂,押注儲能謀破局

2025-03-17 10:40

近日,贛鋒鋰業(002460.SZ)一則2億元收購深圳易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易儲」)股權的公告引發市場關注。此次收購,是贛鋒鋰業在行業寒冬、業績大幅「變臉」背景下的自救之舉。2024年,贛鋒鋰業歸母淨利潤預虧14-21億元,鋰鹽價格暴跌、所持鋰礦企業股價大跌等多重因素令其業績顯著承壓。

證券之星注意到,通過向產業鏈下游儲能領域延伸,贛鋒鋰業計劃將自身打造為鋰資源一體化企業。但加碼儲能之際,贛鋒鋰業資金承壓,僅短期借款就超140億元,賬面資金難以彌補債務窟窿。加之深圳易儲成立不滿一年業績表現不明、儲能賽道勁敵環伺,贛鋒鋰業能否借儲能打開新的增長曲線,仍需時間驗證。

二級市場上,贛鋒鋰業股價在2021年9月達到152.88元/股(前復權)歷史高點,隨着鋰價下行重挫業績,公司股價已滑落至當前的36元/股附近,目前總市值726億元,較歷史高點時期蒸發超2300億元。

01.去年業績大幅「變臉」,欲謀新增長點

近日,贛鋒鋰業發佈公告稱,公司以2億元的價格向控股子公司江西贛鋒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贛鋒鋰電」)收購其所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深圳易儲全部股權。

截至公告披露日,贛鋒鋰電持有深圳易儲90%的股權。此前2024年10月,贛鋒鋰業副董事長、總裁王曉申、贛鋒鋰業掌舵人李良彬之子李承霖等高管計劃向深圳易儲增資擴股,同時深圳易儲還擬引入員工持股平臺並調整註冊資本。該增資擴股完成后,贛鋒鋰業實際自贛鋒鋰電受讓取得深圳易儲71.352%股權。

資料顯示,深圳易儲成立於2024年5月,註冊資本6億元,公司專注於新能源原動設備、光伏設備及元器件的製造銷售以及儲能技術服務等。成立以來,深圳易儲先后在河北威縣、廣東和平縣、山西榆社縣等地啟動多個獨立共享儲能電站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6億元。

本次交易落地將加速贛鋒鋰業儲能領域的佈局,深圳易儲將由贛鋒鋰業間接控股子公司變為直接控股子公司。贛鋒鋰業表示,收購深圳易儲的部分股權,有利於公司業務拓展,符合公司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戰略。

今年1月,贛鋒鋰業還成立了青島贛鋒雲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5%,業務覆蓋新能源原動設備、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電池製造銷售等;贛鋒鋰電也擬出資2億元,聯合專業機構成立總規模20億元的新能源股權投資基金,重點投向工商業分佈式光伏、風電及海外儲能項目。

證券之星注意到,短時間內,贛鋒鋰業斥資數億頻頻加碼光伏及儲能領域,與當前公司面臨的困境密切相關。去年碳酸鋰價格跌幅超25%,對贛鋒鋰業的業績產生了巨大沖擊。根據2024年業績預告,贛鋒鋰業預計2024年歸母淨利潤虧損14-21億元,同比下滑128.3%-142.45%;對應扣非后淨利潤虧損4.8-9.6億元,同比下降117.94%-135.88%,這是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對於業績大幅「變臉」,除鋰鹽及鋰電池產品售價下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導致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外,受鋰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贛鋒鋰業所持澳大利亞鋰礦企業Pilbara Minerals Limited(PLS)的股價跌幅尤為顯著,直接導致約16.4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拉長時間看,贛鋒鋰業上市以來持續多年保持盈利。在鋰業高景氣的2020-2022年,其歸母淨利潤以三位數的速度增長,分別達到186.16%、410.26%、292.16%。但2023年業績頹勢出現苗頭,當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75.87%至49.47億元。基於此,開拓全新利潤增長點已成為贛鋒鋰業在行業周期下行期間破局的關鍵。

02.資金缺口難填,儲能賽道強敵環伺

贛鋒鋰業欲藉此收購打通「鋰礦開採-電池製造-儲能電站」全產業鏈閉環,佈局萬億級儲能市場。贛鋒鋰業也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提及,目前儲能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公司亦以儲能為鋰電業務發力點,享受行業高增長福利。

此次收購不乏有政策面的推動,2025年初,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的《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到2027年培育35家全球儲能龍頭,淘汰低端產能超40%。顯然,收併購是成為產業升級最有效的工具。

不過,成立至今不足一年,深圳易儲尚未產生太多業績。2024年5-9月,深圳易儲營業收入為0,淨利潤-210.36萬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深圳易儲資產負債率為60.89%。未來深圳易儲表現如何?是否能躋身儲能龍頭?目前仍要打個問號。

由於儲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今年1月,為滿足深圳易儲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贛鋒鋰電向深圳易儲提供不超過5億元的財務資助。

事實上,贛鋒鋰業當前也面臨着資金難題。2024年前三季度,贛鋒鋰業擁有貨幣資金70.14億元,短期借款高達84.6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61.89億元,其長期借款則高達150.97億元。顯然,其賬面貨幣資金甚至無法覆蓋短期借款。贛鋒鋰業稱,有息負債的增長主要是近兩年為擴張鋰鹽板塊產能和加快建設鋰電池生產基地,公司適當增加了負債規模。

贛鋒鋰業也嘗試通過多種方式緩解資金壓力,2024年以來,其全資子公司青海良承礦業有限公司以4億元價格轉讓所持青海錦泰鉀肥有限公司10%股權、控股子公司MineraExarSA在境外發行不超2億美元或等值貨幣的債券、去年底贛鋒鋰業還完成發行7.5億元短期融資券。

證券之星注意到,資金承壓的情況下,若鋰價持續低迷,未來儲能業務未能快速盈利,雙重壓力可能將進一步加劇贛鋒鋰業的財務壓力。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贛鋒鋰業上游鋰系列產品的收入佔比為68.09%,雖然鋰電池產品已經為公司帶來27億元收入,但佔比不足三成。

另一方面,雖然贛鋒鋰業已在儲能領域有所佈局,但儲能市場競爭激烈,比如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等鋰電巨頭,當前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已形成從上游鋰礦資源開發、中游儲能電芯製造到下游儲能系統集成的完整佈局。此外,陽光電源(300274.SZ)、晶科能源(688223.SH)、阿特斯(688472.SH)等光伏行業代表玩家也在加速向儲能行業滲透。贛鋒鋰業雖具備鋰資源優勢,但在儲能業務的市場份額、品牌影響力等方面,仍需直面強勁對手。(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陸雯燕)

- End -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