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7 08:23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近期市場拋售浪潮中,美國大型科技公司股價可謂暴跌,它們的估值已經從前不久的歷史最高位顯著回落。然而,許多華爾街交易員仍然認為這些科技巨頭股價整體的下跌趨勢尚未結束,近期的歷史走勢與股價回調軌跡也為他們這一謹慎預判提供了強勁支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技巨頭們自DeepSeek橫空出世之后強勢崛起,引爆全球資金涌向中國科技巨頭們以及中國股市,對於美股「七巨頭」以及這些巨頭佔據高額權重的標普500指數持謹慎立場的這些華爾街交易員們似乎拒絕大舉「逢低買入」美股七巨頭,而是開始擁抱「中國AI投資狂潮」,跟隨所謂的「東昇西落」之勢。
在上周,所謂的「美股七巨頭」(即Magnificent Seven)的整體企業估值——衡量標準為「預期市盈率」,大幅降至去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劇烈的變化同時也發生在標普500指數較近期最高點下跌10%跌入所謂的「回調區域」之際。
不過,目前「美股七巨頭」的整體估值距離2018年和2022年利潤全面承壓時的估值低位仍有不小差距,同時眼下美股市場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還在不斷增多。並且無論是華爾街聚焦於「逢低買入」策略的專業交易勢力,還是散户投資者們,似乎對於估值仍然比美股「七巨頭」低得多且在DeepSeek橫空出世盈利前景大逆轉且獲得中國政策強力支持的「中國科技巨頭們」(比如中國科技十雄)越來越感興趣。這也是為何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連跌四周——連續下跌暗示着長期以來踐行「逢低買入」策略的龐大買盤勢力未能如期而至。
屢試不爽的美股「逢低買入」策略這次不靈了?幾個月以來最便宜的「七巨頭」未能吸引逢低買盤們
來自Leverage Shares的高級研究分析師維奧萊塔·託多洛娃表示:「雖然我承認估值比去年12月要好得多,但我不認為這就是底部。我曾考慮逢低買入策略,但美股市場仍然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我認為七巨頭的實際情況在好轉之前會進一步惡化。」
根據機構最新的數據追蹤,所謂的「美股七巨頭」——即蘋果、微軟、英偉達、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以及特斯拉,這些巨頭們的整體估值目前為未來12個月預期利潤的26倍(即預期市盈率高達26x)。這意味着這些股票的估值距離2018年和2022年估值低谷期(約為19x預期市盈率)尚有較大的估值下跌空間。
統計數據顯示,成分股基本面更強勁、涵蓋美國最頂級科技公司的納斯達克100指數(Nasdaq 100)自17個交易日前創下歷史新高點位后,有6個交易日出現反彈,但迄今為止,這些上漲都未能持續,驗證了龐大的逢低買盤並未如期而至,且一部分買盤勢力在獲利后選擇快速離場,而不是像長期以來的美股逢低買盤陣營那樣選擇長期堅定持有。
儘管上周五股價出現大舉反彈,但是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周仍累計下跌了2.5%,並且較2月的歷史高點已回落11%。甚至從周跌幅來看,納指已經連跌四周。其中權重最大的蘋果公司錄得兩年來最大單周跌幅。
本次下跌與一個月前美股市場的極度樂觀情景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投資者們看好特朗普政府推出促進經濟增長和推動監管寬松的政策,進而使得Alphabet和亞馬遜、特斯拉等科技巨頭股價不斷刷新歷史高位。然而隨着特朗普及其他內閣官員們明確表示,為實現重塑美國經濟的長期目標,他們願意接受美國短期經濟困難和股市損失,這些預期已徹底破滅,特朗普甚至強調「不能只盯着股市看」——這與他長期以來支持美股創新高的立場完全相悖。
重返美國總統寶座開啟第二任期的特朗普近期發佈的一連串對外加徵關税政策重挫美國企業與消費者信心指數,並且大幅推高消費者通脹預期與經濟衰退預期,進而使得全球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們對於美國市場的投資情緒愈發謹慎,自從2月特朗普領導的新一屆美國政府全面聚焦於對外加徵關税政策以來,越來越大規模的全球資金逃離美股市場。
市場曾熱切期待所謂的「特朗普看跌期權」大幅提振今年以來表現疲軟的美國股票市場,但是特朗普與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日並未透露出對於美國股市的任何支持與安撫立場,反而強調隨着美國經濟將擺脫對政府支出的依賴,美國經濟可能將不可避免地經歷一段「排毒」期。
特朗普本人則表示美國經濟將有一個「過渡期」,關税將不可避免帶來的「擾動」,強調關税是爲了讓美國再次富強以及「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在上周,特朗普再一次淡化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因素,並且預計美國不會陷入衰退。他在白宮説道:「我一點也看不出來會陷入衰退。我認為這個國家將會繁榮起來。」特朗普還補充表示:「你不能一直盯着股市,股市會上漲,也會下跌。但是你知道嗎,我們必須重建我們的國家。」
作為迴應,投資者們開始撤出美國風險資產,並大舉拋售了自2022年10月開始的這一輪美股長期牛市中表現最好的科技巨頭股票,以兑現利潤,實現獲利了結。同時,特朗普政府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尤其是對於宏觀經濟層面施加的巨大壓力,令投資者們持續觀望,而不是像往常那樣選擇「逢低買入」。
過去十年,投資者反覆從投資經驗中學到一點:當大型科技股出現回調時選擇「逢低買入」,通常會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率。即便是2022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暴跌超33%的長期低迷走勢,最終也被證明出現多個極佳的逢低買入機會,當時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如Meta Platforms在隨后的兩年內再創新歷史高。
「中國AI投資狂潮」席捲全球! 且來自東方的科技巨頭們估值低得多
然而,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全球廣泛貿易戰引發人們對美國經濟「滯脹」乃至陷入深度衰退的擔憂情緒,這些逢低買盤以及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對於「逢低買入」美股愈發猶豫,並且找到了一個估值具備優勢、基本面強勁且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的新投資方向:中國股市。
長期以來,投資界幾乎一致認為,美國的科技巨頭們仍然是全球質量最高的公司,它們擁有市場主導地位、驚人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的現金儲備。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這些優勢是否早已被反映在當前的股價中?且當前估值相比於2022年曆史性的暴跌時期高得多,特別是當美國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巨大投資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以及估值更具優勢且盈利潛力強勁的中國科技巨頭們今年以來強勢崛起的情況下,這種優勢是否正面臨威脅。
對於中國股市——即港股與A股市場而言,DeepSeek重磅推出的具備劃時代意義的「超低成本AI大模型」帶動大模型開始深度滲透至中國各行各業,以及阿里巴巴強勁業績與阿里所展現出頗具雄心壯志的「人工智能超級藍圖」,已經成為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資產的前所未見「牛市催化劑」,而這些投資者本來已經對美國科技股愈發高企的估值感到擔憂。
隨着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Seek全面崛起,並且引領以「極低成本」和不輸OpenAI的「高能效」為核心的全新「AI大模型算力範式」,DeepSeek開始與醫療、金融和教育等各行業,以及與消費電子等應用終端深度融合帶來的AI創新產品/服務,有望帶動中國半導體、SaaS軟件、雲計算乃至所有行業銷售額和營業利潤步入新的增長範式,最終推動全球投資者們對於中國股市,尤其是科技股的看漲熱情。縱觀全球對衝基金今年迄今投資收益,2025年以來跑贏同行平均水平或基準股指的祕訣或法寶似乎有且只有一個準則:配置中國科技股。
中國「科技十雄」(即Ternific 10)即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小米、比亞迪、京東、網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國際,2月以來在DeepSeek帶來的國內AI大模型部署狂潮推動之下,市場普遍認為這十大中國巨頭將是全球AI熱潮的最核心受益羣體,推動2月以來股價表現遠超自2023年以來帶領美股一舉步入長期牛市「七巨頭」。WisdomTree Asset Management股票策略主管傑夫·韋尼格在2月的一份推文中直言「(美股)七巨頭正在給「中國科技十雄」讓位。
華爾街大行美國銀行表示,美國科技股相對於中國科技股而言,估值過高且持有量過大,該行預計,市場將出現從16萬億美元市值的美國「七巨頭」到1萬億美元市值的中國「BATX」(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的大規模輪動
今年以來包含阿里巴巴、騰訊以及小米等中國科技巨頭的恆生科技指數暴漲超30%,年內跌近5%且陷入回調區域的標普500指數則顯得無比疲軟。
從指數層面的估值來看,根據LSEG統計數據,即使經歷2月以來的大漲行情,香港恆生指數的12個月期限預期市盈率僅僅為7x(預期市盈率是衡量股票估值的常用預期指標)。作為對比,即使陷入技術性回調行情,「七巨頭」佔據高額權重的標普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仍然高達20x。
法興研報顯示,中國科技「七大巨頭」 的估值溢價已從2021年前的115%降至目前的約55%。仍比過去五年期的平均溢價低約20個百分點。與美國「七巨頭」相比,中國科技「七大巨頭」 則存在更大程度的估值折價,目前折價大約45%。法興援引的中國「七巨頭」——即騰訊、阿里、小米、比亞迪、中芯國際、京東以及網易。
來自B. Riley Wealth的首席市場策略師阿特·霍根表示:「目前沒有人願意貿然抄底美股‘七巨頭’來接刀子,因為美股市場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尚未看到任何持久性質的反彈。」
儘管「美股七巨頭」在第四季度業績普遍超過預期,但華爾街分析師們近期紛紛大幅下調了這些巨頭們在2025年的盈利預期,主要邏輯在於特朗普發起的「關税戰役」將推動成本大幅上行,影響全球市場的利潤。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測數據,美股「七巨頭」的2025年利潤增速預期由1月中旬的24%降至20%附近,而2024年七巨頭的整體利潤增速高達34%。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今年整體的利潤預期增速為12%,高於去年的10%。
從「美股七巨頭」各自的近期動態來看,每家的情況各不相同。比如特斯拉一直是特例,它的規模在七巨頭中最小,利潤率最低,但估值最高,這主要得益於投資者們對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高度關注。儘管過去三個月特斯拉股價已下跌48%,其估值依舊高達預期利潤的82倍。
估值第二高的蘋果則顯得更加保守,目前估值為預期利潤的29倍,但是仍處於歷史高位附近,且蘋果基本面前景因中國市場銷量大幅下滑以及關税因素導致成本激增而被分析師大幅下調。「七巨頭」中估值最低的是Alphabet,大約為18x。儘管如此,即便是Alphabet,目前估值也遠遠高於2022年暴跌時的低點。
看漲它們的投資者們也有自己的論據。衡量整體走勢的「美股七巨頭」指數(即Bloomberg Mag 7 index)的14日相對強弱指標(RSI,一種衡量動量的技術指標)最近跌破24,為2019年以來的最低點,並遠低於通常表明超賣狀態的30點。雖然此后反彈到36,但仍遠低於代表「超買」的70點。
來自的Leverage Shares託多洛娃表示,儘管出現拋售潮,但支持大型科技股的基本面理由並未發生顯著改變,投資者重返這一領域可能只是時間問題。她表示:「眼下情況更多地關乎宏觀和地緣政治環境,而非這些企業的基本面急劇惡化。未來幾個月,我們將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計劃以及美國經濟增長的情況有更多清晰的認識,如果屆時市場開始復甦,我認為‘七巨頭’將再度跑贏美股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