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原化工】基礎化工行業月報:化工品價格整體回落,關注景氣回升的鉀肥和供需格局好轉的有機硅行業

2025-03-15 07:13

(來源:中原證券研究所)

2024年2月份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5.23%,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1位。子行業中,碳纖維、改性塑料和無機鹽行業表現居前。主要產品中,2月份化工品價格有所回落。2025年2月份的投資策略,建議關注鉀肥和有機硅板塊。

市場回顧:根據wind數據,2025年2月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5.23%,跑贏上證綜指3.07個百分點,跑贏滬深 300 指數3.32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1位。最近一年來,中信基礎化工指數上漲13.49%,跑贏上證綜指1.22個百分點,跑輸滬深 300 指數0.74個百分點,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5位。

子行業及個股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1月,33箇中信三級子行業中,26個子行業上漲,7個子行業下跌。其中碳纖維、改性塑料和無機鹽行業表現居前,分別上漲42.31%、21.02%和17.47%,磷肥及磷化工、鈦白粉、氮肥行業表現居后,分別下跌3.97%、1.32%和1.32%。2025年2月,基礎化工板塊514只個股中,共有394支股票上漲,116支下跌。其中大位科技航錦科技昆工科技三祥新材領湃科技位居漲幅榜前五,漲幅分別為111.71%、87.31%、77.97%、63.68%和61.73%;興業股份金奧博安迪蘇諾普信氯鹼化工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2.04%、12.92%、11.85%、9.83%和9.81%。

產品價格跟蹤: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2025年2月國際油價整體下跌,在卓創資訊跟蹤的318個產品中,133個品種上漲,上漲品種較上月有所下降。134個品種下跌,下跌品種有所提升。總體上看,基礎化工產品價格整體有所回落。

行業投資建議: 維持行業「同步大市」的投資評級。2025年2月份的投資策略,建議關注鉀肥和有機硅行業。

鉀肥具有較強的資源屬性,全球鉀肥資源分佈不平均,行業供應格局高度集中。我國鉀肥資源相對稀缺,進口依賴度較大。鉀肥板塊供需呈現收緊態勢,推動2024年以來鉀肥價格持續上行。近期美加貿易衝突或將進一步推升鉀肥價格。

隨着全球有機硅產業持續向中國轉移。我國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有機硅生產國。2020-2021年有機硅行業高景氣推動了2020-2024年的產能大幅擴張,為行業帶來較大的供給壓力。目前我國有機硅新建項目已基本投產,未來新增產能較少,行業供給壓力有望緩解。有機硅需求則有望在電子、新能源等領域帶動下保持快速增長,推動行業供需格局的優化和景氣度的提升。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行業競爭加劇、下游需求下滑

1. 市場回顧

1.1. 板塊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2月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5.23%,跑贏上證綜指3.07個百分點,跑贏滬深 300 指數3.32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1位。最近一年來,中信基礎化工指數上漲13.49%,跑贏上證綜指1.22個百分點,跑輸滬深 300 指數0.74個百分點,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5位。

1.2. 子行業及個股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1月,33箇中信三級子行業中,26個子行業上漲,7個子行業下跌。其中碳纖維、改性塑料和無機鹽行業表現居前,分別上漲42.31%、21.02%和17.47%,磷肥及磷化工、鈦白粉、氮肥行業表現居后,分別下跌3.97%、1.32%和1.32%。

2025年2月,基礎化工板塊514只個股中,共有394支股票上漲,116支下跌。其中大位科技、航錦科技、昆工科技、三祥新材和領湃科技位居漲幅榜前五,漲幅分別為111.71%、87.31%、77.97%、63.68%和61.73%;興業股份、金奧博、安迪蘇、諾普信和氯鹼化工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2.04%、12.92%、11.85%、9.83%和9.81%。

2. 行業與公司要聞回顧

2025年1月份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2025年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同比均下降2.3%,降幅均與上月相同;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同比下降1.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下降6.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同比下降4%。

一、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變動情況

1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2.6%,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1.95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下降4.9%,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1.9%,加工工業價格下降2.7%。生活資料價格下降1.2%,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3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下降1.4%,衣着價格下降0.1%,一般日用品價格上漲0.5%,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2.6%。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下降8.9%,燃料動力類價格下降5.2%,化工原料類價格下降4.1%,農副產品類價格下降3.3%,建築材料及非金屬類價格下降2.3%,紡織原料類價格下降1.4%;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上漲10.9%。

二、工業生產者價格環比變動情況

1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2%,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17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下降0.2%,原材料工業價格持平,加工工業價格下降0.3%。生活資料價格持平。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2%,衣着價格下降0.2%,一般日用品價格下降0.1%,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0.2%。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農副產品類價格下降0.4%,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下降0.3%,化工原料類、紡織原料類價格均下降0.2%,燃料動力類、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建築材料及非金屬類價格均下降0.1%。

前兩個月我國原油和天然氣進口量減少。海關總署7日發佈數據,今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4萬億元,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3.88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3.4%;進口2.66萬億元,同比下降7.3%。

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前兩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69萬億元,增長2%,佔我外貿總值的56.4%,比去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5萬億元,增長1.6%,佔我出口總值的64.2%;進口1.19萬億元,增長2.7%,佔我進口總值的45%。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91萬億元,下降0.3%,佔我外貿總值的29.2%。其中,出口1.08萬億元,增長6.9%;進口8299.1億元,下降8.3%。國有企業進出口9250.4億元,下降13.4%,佔我外貿總值的14.2%。其中,出口3007.4億元,增長6.6%;進口6243億元,下降20.6%。

機電產品佔出口比重6成。前兩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2.33萬億元,增長5.4%,佔我出口總值的60%。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 2176.8億元,增長11.7%;集成電路1804.4億元,增長13.2%;手機1340.8億元,下降2.2%;汽車1160.2億元,增長3.7%。同期,出口勞密產品6081.3億元,下降8.2%,佔15.7%。其中,服裝及衣着附件1557.4億元,下降5.8%;紡織品1525.5億元,下降0.9%;塑料製品1089.8億元,下降7.3%。出口農產品1094.4億元,增長4.2%。

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進口量減少,煤、大豆進口量增加。前兩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91億噸,減少8.4%,進口均價(下同)每噸714.2元,下跌22.8%;原油 8385.4萬噸,減少5%,每噸3987.3元,下跌4.6%;煤7611.9萬噸,增加2.1%,每噸612.8元,下跌19.3%;天然氣2031.1萬噸,減少7.7%,每噸3452.4元,下跌5.5%;大豆1360.6萬噸,增加4.4%,每噸3328.9元,下跌17.4%;成品油 634.3萬噸,減少16.2%,每噸4361.6元,上漲2.6%。此外,進口初級形狀的塑料476.7萬噸,增加2.9%,每噸1.03萬元,上漲0.1%;未鍛軋銅及銅材83.7萬噸,減少7.2%,每噸6.77萬元,上漲9.5%。

國家發展改革委部署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2月8日消息,為確保春耕期間化肥供應量足價穩,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關於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

春耕即將全面鋪開,化肥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是春耕備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通知要求各地方、有關企業和相關商協會從化肥生產、流通、儲備、進出口、市場監管以及農化服務等多方面着手,全面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

一是加強生產保障。落實好重點化肥生產企業最低生產計劃;鼓勵環保績效先進企業充分利用生產能力,應產盡產;提高資源型鉀肥生產用水供應能力;加強化肥生產用煤供需銜接和鐵路運力保障,引導化肥生產企業、煤炭供應企業、鐵路參照電煤交易方式簽訂化肥生產用煤產運需三方中長期合同,並由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為相關合同登記提供便利服務;保障磷礦穩定生產和磷礦石跨省順暢流通。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要加大化肥生產所需天然氣保供力度,所生產硫磺優先供應國內磷肥生產企業。

二是加強運輸協調和產銷對接。保障化肥及生產原料水路、公路運輸通暢;發揮供銷合作社系統企業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推動化肥加快「下襬」到基層經銷網點,確保基層化肥供應不斷檔、不脱銷。鐵路要嚴格執行農用化肥鐵路運價優惠政策,加強產銷區之間運力協調,特別是保障西南地區磷肥和青海、新疆鉀肥外運需要。中國中化、中國中煤、中國供銷集團等重點化肥生產和流通企業要發揮示範作用,帶頭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化肥購銷模式,提高產銷對接效率和穩定性。

三是加強化肥儲備管理。協調解決儲備貨物在貨源組織、運輸調運、資金貸款等方面的困難,確保及時投放市場;加強不同層級化肥商業儲備銜接配合,在儲備規模、品種結構、建儲投放節奏等方面實現功能互補。農業發展銀行要發揮政策性銀行職能作用,加大對化肥儲備業務的信貸支持力度。鄭商所要為承儲企業落實儲備任務提供套期保值等專業服務。

四是加強進出口服務管理。化肥生產和流通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遵守化肥貿易管理規定,優先保證國內供應;協調保障鉀肥以及磷礦石、硫磺等化肥生產原料進口運輸船舶優先靠港和接卸;提高口岸接運換裝效率。鉀肥主營進口企業要拓展優化鉀肥進口渠道。

五是加強市場監管。加強化肥市場價格監測調度,嚴厲查處各類價格違法行為;加大化肥打假工作力度,提高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參與度。鄭商所要加強對尿素期貨穿透式監管,完善尿素期貨交割制度,優化交割佈局,便利企業參與交割,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相關商協會要加強化肥供需和價格信息發佈,及時澄清市場謠言;加強化肥領域社會責任和信用評價制度建設和成果應用,引導會員企業積極參與化肥保供穩價。

六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推進科學施肥。

通知強調,省級發展改革委要牽頭本地區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會同有關單位協調解決化肥生產、運輸、儲備、銷售、施用等環節存在的問題。13個糧食主產省要成立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專班,其他省份可視情參照開展工作。

鈦白粉行業掀起今年第二輪漲價潮。2月21日,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調價函,從當天起公司各種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在原價格基礎上對國內各類客户上調300元人民幣/噸,對國際各類客户上調50美元/噸。由此,鈦白粉行業掀起今年第二輪漲價潮。

截至2月25日15時,中核華原鈦白、山東東佳集團等20余家鈦白粉企業發佈了漲價函,漲價幅度與龍佰一致。

國家化工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副祕書長孫哲宇分析認為,本輪集體宣漲主要基於當前鈦白粉市場的供需情況、原料成本上升以及市場備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從供需角度來看,鈦白粉市場的供應情況近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部分地區的鈦白粉生產商出現了限產、停產的情況,導致開工率下滑,庫存增速放緩,市場整體供應量下降。因此,供應商有動力通過漲價來調節市場供需平衡。

其次,生產原料成本持續上升,但鈦白粉的價格水平過低,已使得眾多生產商經營困難,盼漲情緒強烈,需要提高產品價格以維持正常的利潤空間。

第三,春節等節假日期間的備貨和囤貨需求增加,也推動了鈦白粉價格的上漲。

江蘇泛華化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曉光認為,此次漲價屬於被動漲價。一方面,春節過后,鈦礦、硫酸等原料已紛紛漲價。另一方面,因去年需求不足,鈦白粉企業的銷售價格基本已處於成本左右。種種跡象表明,鈦白粉工廠已經退無可退,雖然春節后下遊需求一般,但面對原料價格上漲,鈦白粉工廠只能跟隨漲價。

目前,國內多數硫酸法金紅石型和鋭鈦型鈦白粉的主流報價在15000-16000元/噸和13500-14500元/噸,國產和進口氯化法金紅石型鈦白粉主流價格在18500-21000元/噸和31000-35000元/噸(以上均為含税現金出庫價)。

對於后市情況,孫哲宇表示,由於鈦白粉市場的供應緊張和需求旺盛,預計鈦白粉價格將繼續保持上漲態勢。特別是低價鈦白粉貨源在海外市場受到熱烈歡迎,加之多家鈦白粉企業相繼進行檢修,導致部分企業鈦白粉庫存偏低,市場供應將更加緊張。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內,鈦白粉市場可能會持續保持上漲趨勢。

不過,顏鈦鈦行業分析師楊遜指出,市場上也有一種不同的聲音:現階段的需求市場其實並不理想,塗料、塑料、油墨等下游用户自身訂單比往年少很多。時值下旬,短期未來鈦白粉的價格走勢也到了關鍵時間。短期看,受利多傳聞影響,鈦白粉的價格市場至少排除下跌可能,續漲可能性大幅提升,部分貨緊產品價格或小幅度先行提價,實單價格還是看單、看量、看付款形式的一單一議。

倪曉光表示,今年1-2月份,鈦白粉出口總量在歐盟等反傾銷背景下繼續增長,鈦白粉銷售前景謹慎樂觀,預期短期價格將會繼續小幅上漲。

「市場宣漲后,企業簽單有所增加,加之庫存及原材料成本影響,鈦白粉價格將有所上行。」塗多多產業大數據部鈦分析師齊宇提醒道,一季度下游市場需求增長暫未顯現,市場供需關係難以平衡,加之二季度是市場淡季,以及新增產能的入場,后市仍持謹慎觀望態度。

中國輪胎企業積極應對貿易壁壘。美東時間3月4日,美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税,而對中國被徵收額外10%的關税生效。這意味着,今年美國對中國所有產品的加徵關税到20%。中國對此強烈不滿,將採取反制措施堅定維護自身權益。

美國的這一系列舉措無疑將對中美貿易關係產生重大影響,也對中國輪胎出口以及海外部分設廠企業承壓。對於這樣的貿易壁壘,中國輪胎企業通過加速海外設廠、深耕新能源汽車輪胎市場以及拓展多元銷售網絡,正以創新和韌性應對貿易壁壘,為全球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橡膠輪胎出口量達932萬噸,同比增長5.2%;出口金額為1645億元,同比增長5.6%。然而,輪胎行業長期以來飽受貿易壁壘之苦。2008年,美國曾是中國輪胎出口的重要市場,出口量佔中國輪胎出口總量的24.35%,出口量達到7605.24萬條。但自2009年「輪胎特保案」以來,中國輪胎對美出口量大幅下降。

此次加徵關税雖較特朗普競選承諾有所降低,但仍引發國際社會及美國國內的廣泛反對。普華永道美國汽車行業負責人C·J·費恩指出,加徵關税將導致企業通過提高售價轉嫁成本,最終由消費者承擔,這與特朗普降低通脹的承諾背道而馳,將導致美國物價上漲。對中國輪胎企業而言,無論是自行承擔額外成本還是提高售價,都將削弱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此外,在歐洲,歐盟委員會也於1月15日宣佈延長對中國卡客車輪胎的「雙反」政策,反傾銷關税為每條輪胎0至35.75歐元,反補貼關税為每條輪胎3.75歐元至57.28歐元。歐洲和美國的這些貿易壁壘進一步加劇了中國輪胎企業的出口壓力。

為應對美國及歐盟的貿易保護政策,中國輪胎企業紛紛調整全球化佈局,通過在巴西、泰國、柬埔寨、越南等新興市場及中東地區投資設廠,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2月24日,江蘇託普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擬投資700萬美元在柬埔寨磅士卑省設立全資子公司。託普輪胎表示,此舉將優化產品結構、擴充產能,並提升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貴州輪胎則加快推進越南年產6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智能製造項目的建設,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生產線全面貫通,以鞏固其在全球輪胎市場的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中策橡膠、賽輪輪胎玲瓏輪胎等15家中國輪胎企業共投資19個海外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00億元。此外,河南天基輪胎也宣佈,將通過SPAC方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標誌着其全球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面對貿易壁壘,中國輪胎企業還通過技術升級、市場拓展和本土化運營,夯實核心競爭力。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輪胎行業迎來新機遇。新能源汽車對輪胎性能的特殊要求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玲瓏輪胎推出的SPORT MASTER e系列產品,專為新能源汽車設計,其卓越性能已獲得歐盟輪胎標籤體系的最高評級。華勤集團則啟動總投資額28億元的智能製造項目,聚焦新能源配套、智能智造和研發創新。三角輪胎計劃加大在綠色環保和智能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

在市場拓展方面,賽輪輪胎宣佈其2024年國內門店數量同比增長30%,展現了其在國內銷售網絡建設上的強勁勢頭。

美尼龍產商:全球尼龍市場面臨產能過剩。近日,美國尼龍生產商AdvanSix首席執行官艾琳·凱恩表示,全球尼龍市場正面臨產能過剩問題,需要通過更多的重組活動來平衡供需關係。

凱恩指出:「與許多其他產業鏈一樣,尼龍產業鏈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必須進行一些重組和退出。」目前,一些公司已經宣佈了關閉工廠的計劃。例如,宇部旗下位於日本山口縣的宇部化學工廠將於2027年3月停止生產己內酰胺和尼龍聚合物;Spolana公司也計劃於2025年上半年停止在捷克生產己內酰胺。

然而,凱恩認為,這些停產舉措並不會加速尼龍市場的復甦。她表示,該行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不過,今年以來,亞洲己內酰胺與原料的價差已在低點附近有所反彈。在北美,尼龍需求保持穩定,但一些工廠已經恢復生產,導致供應有所增加。此外,凱恩強調,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實施的貿易政策將對汽車工業所用尼龍的價格和需求產生重大影響。

亨斯邁:MDI市場現復甦跡象。近日,美國聚氨酯生產商亨斯邁首席執行官彼得·亨斯邁表示,該公司已觀察到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市場可能復甦的早期跡象。

亨斯邁指出,MDI是需求和利潤下降的首批主要化學品之一,其利潤下滑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利率上升導致北美建築業放緩,而北美建築業是聚氨酯的重要終端市場,同時歐洲經歷了工業衰退。這些因素共同降低了聚氨酯的需求,進而使MDI市場陷入低迷。此外,新冠疫情前宣佈的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導致產能過剩,隨后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去庫存周期。

亨斯邁預計,去庫存過程將很快結束。他表示,亨斯邁公司的MDI銷量在過去幾個季度已有所增加。在中國,公開報道的聚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PMDI)價格已達到三年來的最高水平,且中國的經濟復甦預計將在未來十年持續。在美國,多家公司已公開宣佈提高MDI價格。這是兩年來的首次,也被視為MDI去庫存結束的又一跡象。

埃克森美孚或新建裂解和聚乙烯裝置。近日,埃克森美孚公司在一份税收減免申請中表示,該公司可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附近新建一套乙烷裂解裝置和聚乙烯裝置。

該申請稱,如果埃克森美孚繼續推進該項目,它將建在科珀斯克里斯蒂以北的卡爾霍恩縣。該項目將於2025年開始建設,2030年底完工,2031年投產。不過,埃克森美孚正在考慮其他可能的項目地點,包括中東、亞洲和北美的其他地點。埃克森美孚沒有披露產能數據。總資本投資估計可能達到86億美元。

埃克森美孚認為,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項目具備優勢,且該項目可以與其在二疊紀盆地的業務相結合。埃克森美孚表示:「雖然這個地點有潛力,但我們的評估過程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在最終決定之前申請減税是法律要求的,也是我們盡職調查的一部分,目的是讓我們的股東和社區更清楚地瞭解情況。爲了滿足全球對我們產品的需求,我們將在做出決定之前繼續評估市場狀況。」

沙特阿美:石化品和噴氣燃料需求仍將增長。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在電話財報會議上表示,該公司預計用於石化品和噴氣燃料生產的原油需求還將「大幅增長」。

納賽爾預測,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130萬桶/日,其中60%因亞洲需求推動,中國石油需求將從去年的1740萬桶/日攀升至1770萬桶/日,同期印度的需求將從590萬桶/日增至約620萬桶/日。另外,隨着全球航空需求持續向好,噴氣燃料需求也在增加,預計今年將達到6年來的最高水平。儘管仍面臨一些不利因素,石化品需求將繼續穩步增長,沙特阿美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納賽爾表示,2024年沙特阿美原油產量的53%供應給了自己的下游業務,高於2023年的47%。2025年,沙特阿美還將繼續通過低股本、高原油配售和對亞洲主要市場的投資來發展原油制化學品業務。沙特阿美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擁有股權的石化生產綜合體的產能提高400萬桶/日。

根據沙特阿美公司的業績報告,該公司在韓國的石化品產能達320萬噸/年的Shaheen原油制化學品(COTC)項目有望於2026年投產,而其與道達爾能源合資的乙烯產能165萬噸/年的沙特Amiral項目計劃於2027年投產。不過,沙特阿美已暫停位於沙特阿拉伯Ras al-Khair的COTC項目建設計劃。納賽爾也表示,沙特阿美公司將繼續對建設的COTC項目進行評估,擬建的Ras al-Khair項目目前還沒有進入評估名單。

2024年歐盟進口俄羅斯LNG激增。近日,德國環境項目援助部(DUH)公佈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歐盟自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LNG)達1593萬噸,同比增長19.3%,創歷史新高。

據稱,德國國有能源公司(SEFE)在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進口中發揮着核心作用。該項調查由DUH與烏克蘭和比利時的非政府組織合作編制,顯示SEFE去年進口的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為410萬噸,比2023年的88萬噸大幅增加。去年的交付量為58萬噸,也比2023年的12萬噸大幅增加。

據估計,俄羅斯LNG在德國天然氣進口總量中的份額在3%至9.2%之間。作為俄烏衝突爆發后對俄羅斯的制裁,歐盟已禁止進口俄羅斯煤炭和石油,但尚未對天然氣實施禁運。歐盟的目標是到2027年逐步停止俄羅斯LNG的進口,雖然通過管道進口的天然氣已大幅減少,但海上LNG進口仍在繼續。目前德國已禁止在國內碼頭接受俄羅斯LNG,但通過法國和比利時港口的進口仍將繼續。

魯西化工40萬噸/年有機硅項投產。魯西化工3月10日晚間公告,經過前期緊張的項目建設,40萬噸/年有機硅項目已打通全部生產流程,於近日安全順利投產,生產出合格產品,目前正在進一步優化各項工藝指標,持續提升運行質量,確保儘快達產達效。

魯西化公於2022年6月30日披露了《關於投資建設有機硅項目的公告》,依託園區產業結構和一體化優勢,結合有機硅產品的市場變化,擬投資建設100 萬噸/年有機硅項目一期工程 40 萬噸/年有機硅項目,進一步擴大有機硅產品產能,增加化工新材料產品佔比,持續豐富園區產業佈局,不斷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亞鉀國際將全資控股農鉀資源。2月21日,亞鉀國際發佈公告稱,與中農集團簽署了產權交易合同,成為農鉀資源28.1447%股權的受讓方,本次交易金額為17.82億元。交易完成后,亞鉀國際對農鉀資源的持股比例將從71.8553%提升至100%,公司將對農鉀資源全資控股。隨着資源整合的深入,疊加農鉀資源在建200萬噸/年鉀肥產能的逐步釋放,公司或實現協同效應最大化,為自身帶來顯著的戰略優勢。

農鉀資源持有的彭下—農波礦區是亞鉀國際龐大資源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6月,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收購農鉀資源56%的股權並募資16.8億元,部分用於農鉀資源200萬噸/年項目建設,增資15.2億后對農鉀資源持股比例由56%增至67.47%。隨后,亞鉀國際為進一步強化對核心資產的掌控,不斷推進剩余3家國資股東的股權收購。這一系列收購行動為亞鉀國際躍升至「亞洲最大鉀資源量企業」奠定了重要基礎,其間公司又拿下了第三塊面積為48.5平方千米的鉀鹽礦。目前亞鉀國際坐擁老撾甘蒙省263.3平方千米鉀鹽礦權,折純氯化鉀資源總量約10億噸,超過我國鉀資源總量。亞鉀國際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充實公司資金儲備,為后續新增產能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君正集團擬建風光制氫及綠色能源一體化項目。君正集團3月7日公告稱,公司與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於3月6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在阿拉善盟境內投資建設風光制氫及綠色能源一體化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93.6億元,分兩期實施,一期預計投資24.8億元,二期預計投資168.8億元。項目擬建設403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包括新建設15億Nm3/年電解水制氫裝置、30萬噸/年綠色甲醇和60萬噸/年綠色合成氨及傳統產業綠色替代項目。

根據公告,一期示範項目建設新能源規模20萬千瓦、8100萬Nm³/年電解水制氫裝置、5萬噸/年綠色合成氨,投資為10.7億元;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項目建設新能源規模28萬千瓦,投資為14.1億元。二期項目建設355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配套建設14.19億Nm³/年電解水制氫裝置、30萬噸/年綠色甲醇和55萬噸/年綠色合成氨項目。

萬華化學40萬噸/年POE項目開工。在煙臺春季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全市321個重點項目迎春破土,其中包括在蓬萊分會場開工的萬華化學(蓬萊)有限公司40萬噸/年聚烯烴彈性體(POE)項目。

該項目位於萬華(蓬萊)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作為乙烯二期的下游產品,該項目是乙烯產品鏈上重要的下游高端產品,運用萬華化學的自主研發技術,大幅提升乙烯產業鏈價值,有助於提升萬華化學在全球聚烯烴彈性體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其在化工新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

據瞭解,該項目是目前國內該領域規模最大的工業化生產裝置,採用了萬華自主研發的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產品滿足光伏封裝膜、汽車零部件等對耐腐蝕、抗衝擊和輕量化的高端需求,打開了千億級藍海市場。項目全部達產后,可與萬華一期9大生產裝置協同運作,實現原料共用、設施共享,助力蓬萊建設全球領先的綠色低碳新材料產業集羣。

萬華化學2021年9月完成POE產品中試,並佈局了多套20萬噸/年的POE產能,屬於公司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烴項目的重點裝置之一。其中,一期20萬噸/年POE裝置2024年6月29日投產,二期蓬萊基地40萬噸/年POE項目預計在2025年末建成投產,建成后公司POE總產能將達到60萬噸/年。

以上新聞資訊來源:中化新網 上市公司公告

3. 河南上市公司行情及行業要聞

3.1. 河南上市公司行情回顧

2025年2月,17家河南基礎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中,14家上漲,3家下跌,其中天馬新材東方碳素硅烷科技金丹科技利通科技表現居前,分別上漲38.01%、24.38%、22.68%、15.57%、11.92%,風神股份、龍佰集團、濮陽惠成力量鑽石惠豐鑽石表現居后,分別下跌3.66%、2.92%、0.34%和上漲0.55%、1.56%。

3.2. 河南省化工行業近期要聞

利通科技公佈2024年業績快報。公司預計2024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483,847,470.73元,同比下降 0.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109,784,744.69元,同比下降 17.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營性損益的淨利潤為 102,809,813.00元,同比下降 20.27%;基本每股收益為 0.87 元,同比下降 17.14%。

報告期內,公司所處市場環境及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在此背景下,公司秉持穩健經營理念,在穩固現有業務競爭優勢的同時,大力完善研發體系,於鄭州、青島佈局研發基地,穩步推進高分子材料、超高壓裝備及服務業務板塊。然而,由於青島和鄭州研發基地建設在人才團隊、基礎設施、設備設施等方面支出增加;高分子材料與超高壓裝備及服務業務板塊亦處於前期投入期,綜合費用支出增加;產品結構性波動,導致綜合毛利率有所下滑。多重因素致使公司盈利增長能力短期承壓,淨利潤同比下降。

東方碳素公佈2024年業績快報。公司預計2024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30,337.44 萬元,同比下降 19.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106.64 萬元,同比下降 188.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6,429.86 萬元,同比下降 202.94%;基本每股收益為-0.51 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176.12%。

報告期內,公司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基本每股收益均較上年同期下降明顯,主要原因是:

一是因為公司產品受到下游光伏新能源和其他行業客户需求放緩影響,石墨產品價格連續走低,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進而使得公司整體利潤下滑。二是因為石墨產品生產周期較長,本期銷售的部分產品結轉的前期高價原材料成本也導致產品毛利率下降。三是由於石墨長周期產品的特性,公司存貨金額常年維持在較高水平,基於產品價格下降因素,公司按照會計準則對存貨相應計提了資產減值,嚴重影響了淨利潤。

新聞及公司資訊來源:中化新網 公司公告

4. 產品價格跟蹤

4.1. 產品價格漲跌幅排名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2025年3月國際油價均呈下跌態勢,其中WTI原油下跌3.82%,報收於69.7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下跌4.66%,報收於73.18美元/桶。在卓創資訊跟蹤的318個產品中,133個品種上漲,上漲品種較上月小幅下降,漲幅居前的分別為石油焦、硫磺、氯化鉀、防老劑、甘油,漲幅分別為43.78%、29.31%、25.86%、21.05%和19.21%。134個品種下跌,下跌品種有所提升。跌幅居前的分別是丙烯腈、動力煤、TDI、焦炭和異丁烯,分別下跌了19.15%、17.47%、13.59%、10.21%和9.66%。總體上看,基礎化工產品價格整體有所回落。

4.2. 重點產品價格走勢

5. 行業評級及投資觀點

5.1. 行業投資評級

根據wind數據,截止2025年3月13日,中信基礎化工板塊TTM市盈率(整體法,剔除負值)為24.11倍。2010年以來,行業估值平均水平為29.46倍,目前估值水平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與其他中信一級行業橫向對比,基礎化工行業估值在30個行業中位居19位,維持行業「同步大市」的投資評級,建議關注鉀肥和有機硅板塊。

5.2. 鉀肥供需有望收緊,推動價格繼續上行

鉀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元素,鉀肥是農業生產所需的三大基礎肥料之一,對多數農作物有顯著的增產效果,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鉀肥主要用於複合肥、配方肥、水溶肥、加工型鉀肥等肥料的生產以及農業直接施用等。

鉀肥的生產主要來自於鉀礦和鹽湖滷水,具有較強的資源屬性。全球鉀肥資源分佈不均,儲量集中於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家,三國合計儲量佔全球的60%以上。由於資源分佈的不平均,全球鉀肥供給亦呈現高度集中的格局,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俄羅斯、中國、白俄羅斯等國,Nutrien、美盛、烏鉀、白鉀等鉀肥巨頭主導了全球鉀肥的生產。2023年,我國鉀肥產量約佔全球產量的15%。

我國鉀肥儲量相對有限,儲量僅佔全球儲量的5%,位居全球第五。我國鉀肥開採主要來自於鹽湖滷水,為滿足國內龐大的糧食供應需求,長期以來開採力度高負荷運行,供應端面臨較大瓶頸。2019年以來,隨着國內供給端的整頓,我國鉀肥產量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2024年我國產量550萬噸,較2023年進一步下滑2.65%。

為滿足國內鉀肥需求,我國鉀肥長期以來依賴進口,進口依賴度保持在50%以上。近年來受國內鉀肥產量下降影響,我國鉀肥進口量提升幅度較大,2024年我國氯化鉀進口量1263萬噸,進口依賴度超過70%。受限於國內的資源瓶頸,未來我國鉀肥資源供應仍將以進口為主。國內鉀肥企業佈局海外資源,提高國內鉀肥資源的保障力度,是鉀肥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鉀肥由於其資源稀缺性,因此需求量和農作物的價格、盈利能力具有較大的正相關性。2024年初以來,國際農產品價格開始底部上行,有望推動鉀肥等化肥價格迎來上漲。

供給面上,近期美國和加拿大的關税衝突也對鉀肥市場供應帶來一定衝擊。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鉀肥出口國,美國則是加拿大鉀肥的最大出口市場。2023年美國鉀肥進口量1170萬噸,其中87%來自加拿大。美加貿易衝突可能推動鉀肥價格進一步上漲。

受多因素影響,2024年以來鉀肥價格呈現良好上漲態勢。截至3月11日,國內氯化鉀市場價為3233元/噸,近一個月漲幅為13.98%,較2024年3月低點上漲49.35%,年初以來漲幅26.14%。未來國內即將進入春耕階段,鉀肥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全球鉀肥產能增速保持在較低水平,供應增量有限,隨着美聯儲降息后全球經濟復甦以及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有望推動鉀肥價格與行業景氣度的進一步提升。

5.3. 有機硅產能壓力緩解,供需格局有望優化

有機硅是指含有硅碳鍵(Si-C)、且至少有一個有機基團是直接與硅原子相連的一大門類化合物的。全球有機硅工業自20世紀40年代實現工業化、20世紀70年代后開始規模化生產,至今工業化發展已70多年的歷史。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益於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長和生產技術的提升,全球有機硅行業保持了快速發展。2008-2023年,全球聚硅氧烷產能從150.2萬噸/年增長至363萬噸/年,產量從113.3萬噸增長至292.1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6.07%和6.54%。

受益於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與產業鏈配套和原材料供應的優勢,近年來全球有機硅產能持續向我國轉移,推動我國有機硅產業規模快速提升。2014-2023年,我國有機硅中間體產能從132.5萬噸增長至284.5萬噸,年複合增長率8.86%,產量從76萬噸增長至217.8萬噸,年複合增長率12.41%。隨着我國有機硅產能的提升和海外產能的退出,我國有機硅產能佔全球的比例從2014年的55%提升至2023年的78%,成為全球有機硅最主要的生產基地。

2020年以來,受新能源等下游需求拉動,有機硅行業景氣和盈利顯著提升,推動我國有機硅產能迎來一輪擴產周期。在此期間,我國有機硅中間體產能擴張幅度較大,規模快速提升。根據卓創資訊數據,我國有機硅中間體產能從2019年的164萬噸/年增長至2024年的353萬噸/年,提升幅度達115.24%,其中2024年為有機硅產能投產大年,當年產能增長68.5萬噸,增長幅度達24.08%。受產能快速提升的影響,2024年我國有機硅行業產能利用率下降至71.43%,位於2018年以來的低位。

2020-2022年為有機硅行業的景氣周期,推動了我國有機硅企業大規模新建項目擴張產能。經過1-2年的項目建設周期后,目前這一輪行業擴產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並實現投產。隨着2023年以來有機硅價格的持續下行,行業景氣大幅下滑,有機硅企業的投資意願明顯下降,部分項目因盈利壓力擱置或取消。未來幾年我國有機硅行業新增產能較少,目前規劃項目中僅內蒙興發的10萬噸產能有望年內落地。隨着國內產能擴張腳步的放緩,未來我國有機硅行業的供給壓力有望逐步緩解。

需求面來看,在電子、電力新能源等領域需求的帶動下,我國有機硅需求量保持了快速增長。2014-2024年,我國有機硅中間體需求量自77.2萬噸增長 206.05萬噸,年複合增長率11.53%。未來隨着新能源、光伏、電子電氣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國有機硅需求量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在下游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供給面壓力緩解的推動下,未來我國有機硅行業的供需格局有望不斷好轉,推動行業景氣度的上行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6. 風險提示

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行業競爭加劇;下游需求下滑;

證券分析師承諾: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分析師執業資格,本人任職符合監管機構相關合規要求。本人基於認真審慎的職業態度、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與分析邏輯,獨立、客觀的製作本報告。本報告準確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對報告內容和觀點負責,保證報告信息來源合法合規。

重要聲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