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起售價下調!小鵬G6、G9雙車上市,「前后夾擊」特斯拉Model Y?

2025-03-14 07:17

每經記者 孫磊    每經實習編輯 余婷婷    

小鵬汽車一次發佈了兩款新車。

3月13日晚,2025款小鵬G6與G9迎來上市。其中,中型SUV小鵬G6共推出3款車型,售價爲17.68萬~19.88萬元;中大型SUV小鵬G9共推出3款車型,售價爲24.88萬~27.88萬元。兩款車型的起售價比現款車型(小鵬G6:19.99萬~27.69萬元;小鵬G9:26.39萬~35.99萬元)分別下調了2.31萬和1.51萬元。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通過一對一的用户訪談,聽取了很多小鵬G6車主的聲音,打磨了小鵬G6很多產品細節;小鵬G9則是小鵬汽車的旗艦車型,搭載了眾多小鵬汽車最尖端的科技。

兩車均取消激光雷達

小鵬汽車官方表示,相比現售款車型,2025款小鵬G6圍繞外觀、內飾、配置等方面進行了81項更新升級,更換34%的一級總成件,並採用新的底盤系統。「小鵬花費超過2億元精心重新打造底盤,並通過系列精細化的調校來提升體驗。」何小鵬説,「全新小鵬G6不是年度改款而是全面換代。」

2025款小鵬G9為年度改款車型,全車升級了66項體驗、全系標配雙腔空氣懸架等。「G9作為小鵬旗艦車型,搭載了小鵬最新智能科技和最強整車電子電氣架構。」何小鵬透露,「G9將每月都有OTA更新,季度擁有大版本的調整。」

在車輛的電池及續航方面,兩者均全系標配5C超充AI電池。其中,小鵬G9的充電峰值功率530kW,可在12分鍾內完成10%~80%的充電,CLTC純電續航最高達到725km;小鵬G6則能夠實現每秒充電可超過1公里,10分鍾補能可行駛4小時。

在智能駕駛方面,兩車均取消了激光雷達,全系標配純視覺的圖靈AI智駕,支持城區車位到車位的領航智駕功能。此外,全新小鵬G6將於今年內上線下一代高階智駕功能——園區智駕漫遊,號稱「真正突破智駕的最后100米,是邁向L4級自動駕駛的前夜」。

有觀點認為,小鵬汽車同時上市兩款新車意在通過「前后夾擊」的方式,與特斯拉Model Y進行競爭。特斯拉官網顯示,當前在售的Model Y售價爲26.35萬~30.35萬元,而小鵬汽車的策略是,推出車身尺寸相近但售價更低的產品(小鵬G6),或以相近售價提供更大的車輛尺寸(小鵬G9)。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已有不少車型採取各樣的策略來與Model Y競爭,包括具備換電優勢的樂道L60、主打運動家用定位的極氪7X、有華為賦能加持的阿維塔07、智界R7等。從最終結果來看,這些車型仍未能將Model Y從該級別銷冠的位置「拉下馬」,而小鵬汽車的策略能夠奏效還有待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款新車還將在海外市場售賣,同時推出左舵和右舵兩種版本,預計在本年度內將被推向全球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

依然面臨交付難題

對於小鵬汽車而言,小鵬G9和G6是極其具有代表性的車型。小鵬G9是2022年促使小鵬汽車進行管理層變動、供應鏈反腐以及渠道模式改革等系列變革的關鍵轉折點,而小鵬G6則是助力其擺脫低迷狀態、力挽狂瀾的重要車型。

從目前來看,小鵬G9和G6兩款新車上市發佈的背景則與之前大不相同。當前,小鵬汽車已經走出了此前的低迷,已站穩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去年是我們‘在血海里游泳’的一年,直到第四季度,實現了逆勢增長。」何小鵬在今年的開工信中這樣説道。

進入2025年,小鵬汽車接連拿下造車新勢力周、月度銷量冠軍。公開數據顯示,今年2月,小鵬汽車交付約3.05萬輛新車,同比增長570%,連續四個月保持3萬輛以上的交付勢頭。今年1~2月,小鵬汽車的新車交付量達6.08萬輛,同比增長375%。

此外,小鵬汽車的股價在進入2025年后也進入了上升通道。以港股為例,從2025年初到3月13日收盤,股價上漲了112%。花旗近日也發佈研報稱,將小鵬汽車評級上調至買入,目標價由53.3港元大幅上調至113港元。花旗方面表示,考慮到2025年和2026年強勁訂單及新車型推出帶來銷量增長、2026年有望轉虧為盈,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可能帶來額外增長動力,上調對小鵬汽車今明兩年盈測,由原先各虧損49億元及39億元人民幣,升至分別虧損4億元及扭虧轉賺27億元人民幣。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小鵬汽車沒有煩惱。一方面,依然存在此前多款新車上市后所面臨的交付難題。3月3日,何小鵬發文稱,全新小鵬G6將正式發佈,「但因為供應鏈的原因首月產量非常緊張,目前我也正在努力想辦法解決」。

另一方面,從此次發佈的小鵬G9和G6的售價區間來看,兩者存在重疊部分。而小鵬汽車后續計劃推出的小鵬G7,其定位介於G9和G6之間。如何有效避免這些車型之間產生「內耗」,將是小鵬汽車后續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