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眾集團2024年量利雙降在華市佔率僅6.8% 上汽大眾連續2年負增長被一汽大眾反超

2025-03-13 15:2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3月11日,大眾集團(Volkswagen Group)發佈2024財年業績報告。2024年,大眾全球銷量為890萬輛,同比下降5%,其中,中國市場銷量292.81萬輛,同比減少9.5%,僅為2019年巔峰期的69%。

  財報顯示,大眾集團銷售收入達到3247億歐元,同比微增0.7%。其中,汽車業務銷售收入2659億歐元,同比略有下滑。

  公司營業利潤率從2023年的7.9%微降至7.2%,但中國市場利潤率跌幅更大。對此,集團CEO貝瑞德明確「盈利優先於份額」的新戰略,通過成本優化與產品結構升級對衝市場風險。

  縱觀大眾集團全年的經營和業績表現,新能源轉型滯后與燃油車護城河松動是目前所面臨的核心矛盾。大眾在華新能源市佔率僅6.8%,遠低於比亞迪(超35%)等自主品牌,而燃油車市場則面臨日系、美系及自主高端品牌的蠶食。

  從主要競品對比來看,比亞迪漢月銷量已超過2萬台,特斯拉Model Y在智能化與電動化維度全面壓制大眾新能源車型,而長城、吉利混動技術則分流中端市場。

  合資品牌中,上汽大眾是大眾集團在華業務的主要拖累,全年累計銷量114.8萬輛,同比下滑5.51%,已連續兩年負增長,市場份額被一汽大眾反超。

  主力車型方面,上汽大眾SUV與轎車雙線承壓。其中,途觀L和帕薩特2月銷量分別破1萬輛和1.6萬輛,但智能化配置落后於自主競品;ID.系列依舊存在感不強,如ID.3通過降價至11.99萬元刺激銷量,但仍未進入新能源第一梯隊。

  大眾集團計劃2025年推出基於PPE平臺的奧迪電動車,並加速燃油車混動化(如第五代EA888發動機)。然而,仍面臨技術代差和成本壓力兩大難題。

  具體來看,華為、小鵬的智能駕駛方案已實現城市場景落地,而大眾ID.系列仍依賴基礎L2功能。此外,自主品牌通過垂直整合降低電池成本,而大眾仍需外購關鍵部件,制約價格競爭力。

  2025年將是大眾在華轉型的關鍵年。上汽大眾需依託ID.系列煥新與奧迪B級純電車型投產提升新能源佔比;一汽大眾則需在燃油車基本盤穩固的同時,加速智能化升級(如探岳L搭載華為智駕)。

  若兩大合資公司能平衡短期利潤與長期投入,或可在中國市場的「質量競爭」時代重拾增長動能。

  大眾的財報數據印證了「大象轉身」之艱,但深厚的製造積澱與品牌認知仍是其最大籌碼。未來勝負取決於能否在電動化與燃油車之間找到動態平衡點,有待重塑「德國工藝」在智能時代的價值。

  注: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責任編輯:丁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