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招商電子】速騰聚創深度報告:國內激光雷達龍頭,智駕平權與機器人雙輪驅動高速成長

2025-03-12 19:21

速騰聚創是國內激光雷達及感知解決方案市場的領導廠商,圍繞芯片驅動的激光雷達硬件為基礎,同時佈局AI感知軟件形成解決方案。公司激光雷達市場份額全球領先,有望充分受益於2025年智駕平權趨勢下激光雷達用量的高成長空間;同時快速切入工業、商業、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以感知為核心,向操作、控制多環節拓展,有望受益於機器人市場的高速增長打造第二成長曲線。首次覆蓋,給

汽車業務:2025年智駕平權浪潮帶來車載激光雷達廣闊需求,公司24年裝機量份額位居第一,25年有望充分受益於核心大客户比亞迪智駕滲透及小鵬、極氪等客户應用放量。2025年有望迎來平價智駕元年,預計未來兩年將快速普及至10-20萬元市場。其中激光雷達具備高精度、遠距離特性,是L3及以上自動駕駛必備的傳感器,有望伴隨需求提升、技術進步、成本價格降低實現應用規模快速提升。2024-2025年國內多款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密集上市,目前已下探至12萬級車型。公司作為國內和全球汽車激光雷達市場龍頭之一,2024年裝機量佔比約33.5%排名第一;積極開展SoC芯片自研,新品MX實現大幅降本,進一步鞏固市場競爭優勢。公司核心客户覆蓋比亞迪、小鵬、極氪等,有望充分受益於2025年比亞迪智駕平權戰略帶來的用量提升,同時有望持續受益於其他國內車企的智駕滲透趨勢。此外公司海外業務持續突破,24Q3新增一家日本銷量排名前三的車企和一家全球領先的國際主機廠的定點合作,中長期有望打開出海長線成長空間。

機器人業務:機器人市場高速增長,公司憑藉智能汽車技術外溢快速切入機器人賽道,感知、操作、控制多環節佈局,有望打造集團第二成長曲線。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伴隨環境識別需求提升、硬件成本下探,預計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大幅增長。根據灼識諮詢,預計2022-2030年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預計從82億元增至2162億元,中國將以31.8%的市佔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公司在機器人激光雷達市場同樣居於領先地位,24Q3產品和業務取得多項突破,機器人合作伙伴已突破至2600家;海外業務同步佈局,目前已斬獲多個海外機器人重點領域客户定點。預計公司25年機器人出貨量有望突破10萬台。公司在視覺、觸覺、電機以及執行單元等領域持續拓展覆蓋範圍,並基於人形機器人母機推出靈巧手、機器人視覺解決方案、力傳感器、高功率密度直線電機等核心增量零部件及解決方案。我們持續看好公司定位智能機器人增量零部件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在機器人產業降本增效、技術迭代過程中的關鍵卡位和廣闊成長空間。

給予「」評級。速騰聚創深耕激光雷達行業,在ADAS/機器人多應用領域開展廣泛佈局,服務OEM/Tier 1、定點車型、SOP數量居於全球領先地位,盈利能力持續向好。我們認為伴隨2025年起高階智駕加速下探至10-20萬車型、終端客户持續導入,公司ADAS產品出貨及營收有望持續快速提升;同時公司在機器人領域全面佈局,以激光雷達為核心,橫向拓展靈巧手、力傳感器等機器人零部件產品技術,25年機器人業務相關訂單有望實現高增長,中長期成長空間廣闊。我們預計公司2024-2026年總收入億元,淨利潤億元,對應PS  倍。首次覆蓋,給予「」評級。

風險提示:自動駕駛行業進展不及預期風險,技術開發不及預期風險,終端定價壓力風險,定點訂單轉化不及預期風險,市場競爭風險,供應鏈短缺風險。

一、速騰聚創:激光雷達全球領導廠商,規模化助力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速騰聚創成立於2014年,聚焦汽車及機器人的激光雷達技術開發,經過10多年發展,在激光雷達及感知解決方案市場取得全球領導地位。公司圍繞芯片驅動的激光雷達硬件,同時佈局人工智能感知軟件技術形成解決方案,引領行業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截至2024年11月29日,速騰已成功獲得28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92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2024全年公司以51.5萬顆的裝機量位列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排名第一。

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分三大板塊:激光雷達硬件產品、激光雷達感知解決方案和其他。

1)硬件產品:公司推出R/M/E/F四個激光雷達平臺,產品應用場景廣泛,主要用於ADAS、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中。

  • ADAS:主要供應整車廠和Tier1。公司2021年開始固態激光雷達產品量產,截止2024年9月30日與全球290多家汽車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係,下游覆蓋比亞迪、小鵬、吉利、埃安、長城、路特斯、Lucid等海內外知名車企。

  • 機器人:主要向自動駕駛出租車、清潔、物流、工業等領域客户銷售激光雷達硬件,如為清潔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檢測機器人和農業機器人等提供機械式激光雷達和M平臺產品,以實現定位導航、避障、智能移動等功能。主要客户包括阿里巴巴、Agilox、Brain Corp、新石器、宇樹科技等。

2)感知解決方案:集成了激光雷達硬件、人工智能感知軟件,同時輔以專家培訓和支持服務。公司已有解決方案包括RS-Fusion-P6等系列解決方案、V2X解決方案、Reference解決方案等,可用於中低速自動駕駛、Robo-taxi、智能基礎設施應用、真值生成&測評等應用場景。

3)其他:為有定製化需求的客户提供技術開發及其他服務,按定製要求生產產品樣件。

公司車載及機器人激光雷達市場的商業化程度領先。公司客户覆蓋整車廠、tier1、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商業化程度居於行業領先地位。1)汽車市場:根據灼識諮詢,速騰為全球首家開啟車規級激光雷達項目量產交付的激光雷達公司。速騰定點合作客户數、定點合作車型數、SOP定點合作客户數領先,根據蓋世汽車,公司2024年全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排名第一。2)機器人市場:截至24年第三季度,速騰的平臺產品已在機器人及其他領域服務累計超過2600個客户;與合作伙伴聯合開發的多款新品已斬獲來自不同領域多家頭部機器人公司的量產定點,訂單規模超出預期;2025年Helios系列激光雷達產品搭載於宇樹科技H1機器人,並登上央視春晚。

產品應用於比亞迪、小鵬、吉利、埃安、長城等汽車客户及宇樹科技等機器人客户中,客户訂單釋放拉動前五大客户集中度提升。公司服務客户廣泛, 2020/2021/2022/2023H1前五大客户收入佔比分別為29.1%/33.3%/33.2%/43.8%,其中2023H1集中度提升主要受益於大客户產能爬升帶動。

汽車領域客户:包含比亞迪、吉利、廣汽埃安、長城、小鵬、路特斯、Lucid、零跑、前晨、蘇州摯途、東風商用車等OEM和tier1;

非汽車領域客户:包含宇樹科技、阿里巴巴、Agilox、Brain Corp、ControlWorks、新石器、行深智能等廠商。

1、創始團隊技術背景深厚,產學研融合構築科技壁壘

股權結構相對分散,創始人邱純鑫、朱曉蕊、劉樂天為一致行動人。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根據招股書,上市前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邱純鑫通過BlackPearl持股11.58%,科學顧問朱曉蕊通過EmeraldForest持股6.94%,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劉樂天則通過Sixsenset持股4.25%。上述股東為一致行動人士,合計持股約22.77%。

創始人團隊來自哈工大,產學研融合構築科技壁壘。創始人團隊為邱純鑫、劉樂天、朱曉蕊,三人聯繫緊密。其中邱純鑫為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擁有約9年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經驗,主要負責監督本集團的整體戰略、業務發展及管理。邱純鑫與劉樂天分別為哈工大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碩士,二人師從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曉蕊博士。此外公司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邱純潮為CEO邱純鑫的兄弟。管理層在激光雷達技術、供應鏈、製造、業務發展等方面具有深厚背景。

2、近五年營收持續高增長,2024年利潤端同比大幅減虧

2020-2024公司營收快速增長, ADAS產品銷量實現高增長。2020-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71/3.31/5.30/11.2億元,CAGR達88.34%,2024年公司預計營收16.3~16.7 億元,同比增長 45.5%~49.1%;其中Q4單季度營收4.54~4.94億元。增長主要受益於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擴大及公司產品定點推進,2020-2024年激光雷達產品總銷量由0.72快速提升至54.42萬台。

2020-2023年淨利潤下滑,2024年預計同比大幅減虧。2020-2024Q3公司淨利潤-2.2/-16.6/-20.9/-43.4/-3.5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0.7/-1.9/-6.3/-8.6/-0.83億元。24全年預計利潤端虧損4.3~5.2 億元,同比減虧 88.0%~90.1%;其中Q4單季度虧損 0.79~1.69 億元。盈利表現改善,主要受益於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規模效應方面持續進步。

公司產品收入多元,激光雷達硬件貢獻了主要收入來源,其中ADAS產品收入佔比持續提升。2024前三季度公司ADAS產品/機器人及其他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及其他收入佔比分別為83%/12%/5%/0.5%。

產品(ADAS/機器人及其他):2020-2024Q3收入持續高增長,ADAS產品佔比提升。公司包含ADAS及機器人在內的激光雷達產品2020-2023收入分別為1.3/2.3/4.0/9.6億元,CAGR+91%;24年前三季度合計營收增至10.7億元,同比增長迅猛,收入提升主要系汽車及機器人激光雷達市場快速擴張帶動產品銷售所致。

解決方案:2020-2022年收入增長,2023年以來呈現一定波動。公司解決方案2020-2023收入分別為0.38/0.85/1.22/1.10億元,2023年下降原因主要系真值解決方案項目(其通常收取較高的平均售價)減少,以及價格較低的標準RS-Fusion-P系列解決方案項目(其為用於機器人應用及ADAS應用早期測試階段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解決方案)的數量增加所致。24年前三季度解決方案業務收入5.77億元。

服務及其他: 2020-2024前三季度服務及其他業務收入波動較大,主要系業務項目周期長且高度定製化所致。2020-2023收入分別為3/17/9/47百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總體營收5.9百萬元,同比出現較大下滑。

23H1至今公司毛利率轉正,盈利能力企穩回升。2020-2024Q3毛利率分別為44.1%/42.4%/-7.4%/8.4%/17.5%。公司毛利率主要受到產品結構、產品售價、原材料及耗材成本、生產效率等因素影響, 1)2021-2022年,公司ADAS激光雷達量產后單價由1萬元降至約4300元,導致總體毛利率下降。同時2022年半導體芯片短缺帶來的加急採購費用、存貨撥備等也對毛利率造成影響。2)2023年至今,受半導體芯片價格趨於正常化、原材料成本降低、ADAS激光雷達產品規模效應顯現等因素,公司毛利率實現回正並實現持續提升。

2020年以來銷售及營銷開支佔比穩中有降,一般及行政開支佔比大幅下降,體現公司運營效率提升。1)2020-2024Q3公司銷售及營銷開支(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及上市開支)佔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3.8%/14.2%/12.7%/7.7%/7.3%,穩中有降,主要系公司與客户建立長期業務關係,帶來營銷效率提升。2)2020-2024Q3公司一般及行政開支(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及上市開支)佔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2.0%/24.2%/28.2%/11.8%/10.1%,行政效率提升。

公司重視研發投入,研發團隊碩博背景近半。2020-2024Q3公司研發支出0.82/1.33/3.06/6.35/4.65億元,研發費率分別為47.7%/40.2%/57.7%/56.7%/41.0%。公司目前共有深圳、上海、蘇州3個研發中心,截止2023年底研發團隊佔員工總數42%,其中約一半為碩博背景,技術涵蓋激光雷達軟硬件工程各方面,為公司構築了強大的內部研發能力。截至2024年6月30日,RoboSense速騰聚創在全球範圍內已累計申請專利約1540項,其中已獲得授權的專利數量為520項。

二、激光雷達是智能化的「眼睛」,汽車/機器人為主要應用場景

激光雷達是一種利用激光束來計算物體到目標表面的可變距離的傳感器。其工作原理是激光束照射目標對象,並測量照射到物體彈回的時間,以測定離物體的位置、大小和形狀。相比傳統雷達的工作頻段,激光雷達光頻段的波長較短,因而可以極大提高雷達的距離分辨力、角分辨力、速度分辨力等。激光雷達解決方案與人工智能感知軟件相結合,不僅能夠收集信息,還能夠解釋和分析信息,在各種環境下實現高效、安全的自動化。 

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空間廣闊,目前機器人佔據最大市場,未來汽車有望成為主要應用場景。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汽車及非汽車行業,如機器人、智慧城市及V2X等。根據灼識諮詢,2022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120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12537億元,CAGR+78.8%。在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眾多應用場景中,當前應用以機器人場景為主,預計未來汽車應用將佔據最大份額。根據灼識諮詢,2022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中汽車/機器人/其他份額佔比29%/68%/3%,預計2030年將變動為汽車/機器人/其他80%/17%/3%,汽車應用佔比快速提升。

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包含激光雷達硬件和智能感知軟件兩部分,硬件用於探測原始數據,軟件對硬件收集來的數據進行處理,並轉換為更高質量的感知信息,用於決策。

根據掃描方式,激光雷達可分為機械激光雷達、固態激光雷達;目標市場主要包括汽車、機器人及智慧城市等。

  • 機械激光雷達:分為機械旋轉式、轉鏡式、棱鏡式。機械激光雷達存在內部旋轉結構,導致產品結構複雜、體積龐大、價格高昂,在極端環境中可靠性較低。機械激光雷達(不包括少於16線激光雷達)的定價範圍較廣,介於500美元至20000美元,視結構及性能而定。

  • 固態激光雷達:分為MEMS振鏡、Flash、OPA技術路線。相較機械激光雷達,固態激光雷達更可靠、尺寸更小、更經濟,能滿足客户對感知性能的需求,並通過車規級要求。未來固態激光雷達有望在多應用場景中取代機械激光雷達,成為未來主流。灼識諮詢預計2030年固態激光雷達將佔85.3%的市場份額。固態激光雷達的定價範圍通常低於1000美元。

智能感知軟件是激光雷達硬件的延伸,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感知軟件能收集和識別激光雷達的點雲信息,結合視覺傳感數據對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並作出相應決策。先進的感知軟件整合了深度學習技術,感知能力持續進化。隨着軟件技術進步,激光雷達解決方案能夠以更低的算力功耗分析周圍環境,還可以根據客户的具體需求進行定製。根據灼識諮詢,2022-2030年全球激光雷達感知軟件市場規模預計將從13億元增至3734億元,CAGR+103%;感知軟件佔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總市場的比重將從11.2%增至29.8%。

1、汽車:激光雷達市場的主要驅動力,高階智駕下沉有望推動增長

2024年端到端技術爆發,高階智駕加速滲透,2025年有望迎來平價智駕元年,預計未來兩年將快速普及至10-20萬元市場。1)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制定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高階智駕通常指L2級以上的智能駕駛功能。根據高工智能汽車,24H1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標配搭載高階智駕NOA交付新車58.07萬輛,同比+177%;新能源汽車24H1前裝標配NOA已突破10%,達到13.65%,高階智能駕駛上量提速且市場空間廣闊。2)同時,隨着端到端技術升級、智駕方案成本持續下探,標配搭載城區NOA車型已下探至20萬元以下。國內多家車企積極佈局城區NOA功能,並且在中低階車型陸續落地。其中比亞迪率先提出「智駕平權」,其在近期智能化戰略發佈會中發佈天神之眼技術矩陣,宣佈全系搭載高階智駕,將實現10萬以上車型全系標配,10萬級以下車型多數搭載,並且高級智駕首次下探至最低7萬級市場。因此預計2025年有望迎來平價智駕元年,同時未來兩年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將快速滲透至10-20萬元市場。同時伴隨自動駕駛軟硬件加速創新迭代,用户智能化體驗快速升級,產業鏈上下游步入高速發展期。

在海外市場,法規、技術趨於成熟助力自動駕駛快速滲透,預計2030年全球智能汽車滲透率達84.6%。海外美、德、日、韓等汽車製造大國均加快自動駕駛商業化部署力度,通過加強戰略引領、加快立法修訂等助力自動駕駛場景落地。此外,海外車企亦在加速與科技巨頭技術合作佈局,例如本次CES 2025中,豐田與NVIDIA宣佈合作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大陸集團聯合英偉達和Aurora大規模部署無人駕駛卡車,計劃在2027年量產L4自動駕駛系統等。受益於政策法規逐步健全、技術日漸成熟、用户體驗升級,全球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根據灼識諮詢預測,全球智能汽車數目增長迅速,全球智能汽車的滲透率將從2022年的42.7%增加至2030年的84.6%,到2030年全球智能汽車將達到74.0百萬台(注:此處智能汽車指具有ADAS及高階自動駕駛的汽車)。

激光雷達具備高精度、遠距離特性,是L3及以上自動駕駛必備的傳感器。自動駕駛的實現依賴於感知、決策、執行三大關鍵系統,其中感知層的探測精度和速度將直接影響駕駛安全。目前主流的感知傳感器包括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四種,每種方案各有其優缺點。其中激光雷達可在比較極端的光照條件下保持高傳感性能,並可實現遠距離、高精度探測,降低誤報率和漏報率,是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必備的傳感器。

  • 超聲波雷達:成本低,但探測距離短、易受不良環境影響。有效探測距離通常小於5m,無法對中遠距離物體進行測量,無法探測障礙物的大小和形狀。

  • 毫米波雷達:優點是測距遠、不易受天氣影響、具備測速功能,但分辨率低、視場角小、對行人探測效果不佳。毫米波雷達的穿透能力強,有效探測距離一般可達200m,高性能探測距離可達300m,且毫米波雷達具有同時測距和測速的功能。缺點是單顆車載毫米波雷達的角度分辨能力通常較弱,無法辨識物體的細節;且毫米波雷達對非金屬的探測靈敏度弱,對行人的探測效果不佳;

  • 攝像頭:技術成熟、分辨率高、價格便宜;缺點是易受環境影響、對算法要求高。車載攝像頭具有優異的角度分辨率,且能感知色彩等信息。但是受光照影響大,黑夜和強光下的探測效果不佳、同時容易因極端光照條件致盲;此外隨着應用場景複雜度提高,車載攝像頭對物體及其距離的識別依賴深度學習算法,無法做到完全準確。

  • 激光雷達:測距精準度高,能夠獲得三維信息;缺點是成本高、體積大、易受環境影響。激光雷達兼具探測距離長、角分辨率/距離分辨率/速度分辨率優、受環境光照影響小的特點,且無需深度學習算法,可直接獲得物體的距離和方位信息。這些相較於其他傳感器的優勢,可顯著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成本高、體積大、易受不良環境影響是激光雷達的主要缺點。

需求提升、技術進步、成本價格降低推動激光雷達在汽車端應用規模落地。

  • 感知精度需求提升:伴隨中高階自動駕駛滲透提升,消費者對出行安全性、舒適性的要求提升,需要激光雷達提供更精細的三維環境感知信息。根據中國信通院,L3/L4/L5級自動駕駛或分別需要1/2-3/4-6顆激光雷達。

  • 技術進步:車載激光雷達具有較高的認證壁壘,如IATF16949、AEC-Q100、ISO 16750車規級認證及OEM/Tier 1的相關要求等,過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激光雷達企業車規級產品量產上車。伴隨國內廠商技術突破,目前市場上已有更多車規級激光雷達出現。

  • 成本價格降低:早期車載激光雷達成本高達幾萬元,難以實現大規模量產;2020年以來激光雷達實現快速降本。截止24Q3,速騰的汽車激光雷達均價已從2萬元以上降至2500元左右;頭部廠商降本持續,如速騰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MX和禾賽的超廣角遠距激光雷達ATX,兩款產品價格都降至200美元左右。

國內激光雷達上車進度領跑全球,2024-2025年多款搭載激光雷達車型密集上市,目前已下探至12萬級車型。目前國內外已有多家車企推出前裝激光雷達車型,用以實現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控制等功能,其中國內是主要應用市場。根據灼識諮詢及Yole統計,1)2018-2020年市場中共有5款前裝激光雷達車型;2)2022年以來,激光雷達進入國內D級車市場;2023年4月上海車展中,共有38款車型配備激光雷達,包含速騰、禾賽、innovusion、法雷奧、Luminar、華為、探維等品牌。其中速騰是其中18款車型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居於榜首;3)2024年,搭載激光雷達車型密集上市,根據2024北京車展組委會數據,本次車展全球首發車117台(其中跨國公司30台)、概念車41台,新能源車型278個,均超過上屆水平。4)2025年以來,受益於成本快速下探,目前激光雷達已滲透至15萬元以內甚至12萬元車型,如25年3月10日發佈的零跑B10預售價10.98萬-13.98萬元,其中預售價12.98萬元的版本就配備激光雷達及高階智駕;25年3月上市的廣汽豐田鉑智3X智駕版將激光雷達高階智駕下放到了14萬級車型。

激光雷達全球市場規模廣闊,預計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複合年增速將高於全球。根據灼識諮詢,預計2022-2030年全球汽車市場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將從34億元增至10003億元,CAGR+103.2%。中國將成為全球車載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市場,2030年約佔全球市場的34.6%,2022-2030年CAGR+104.2%。

2機器人:多激光雷達、固態化應用漸成趨勢,市場規模有望高增

激光雷達具有精準、高效等優勢,在多款機器人中廣泛應用。激光雷達能夠顯著提升機器人感知的精準度、自主避障導航的效率和安全性。當前已有多款機器人產品搭載激光雷達,根據高工機器人,春晚登臺的宇樹科技「H1」人形機器人搭載速騰的Helios雷達,具備全自動定位與導航技術;同時宇樹科技的人形智能體「Unitree G1」、機器狗「Go2」和「Unitree B2-W」均標配激光雷達。此外激光雷達在AGV/AMR領域也廣泛應用,根據新戰略研究,傳統磁導AGV/叉車AGV/自主導航AMR分別搭載2/3/1-2顆激光雷達,2023年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銷售數量為12.5萬台,而AGV/AMR專用激光雷達銷售數量約21萬台,平均1輛移動機器人搭載1.68顆激光雷達。

伴隨機器人創新應用場景持續涌現、環境識別需求提升,預計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大幅增長,2030年中國有望成全球最大市場。目前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工業物流、商業清潔、安防、家用服務等場景,根據智研諮詢,2023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超200億美元,中國是全球工業機器人規模最大的市場。此外人形機器人目前處於發展初期,未來市場規模巨大,根據信通院,2035-2040年人形機器人有望整體進入Lv3等級,國內整機市場規模預計將達約1千~3千億元。激光雷達可協助機器人提升感知的穩健性及準確性,此外固態化、小型化、降本帶動激光雷達在機器人中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預計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將出現指數級增長。根據灼識諮詢,2022-2030年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82億元增至2162億元,CAGR+50.6%;預計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佔比31.8%。

3、競爭格局:市場集中度逐漸提升,國內廠商奮勇爭先

全球激光雷達市場競爭激烈,技術路線尚未出現定論。目前全球高端激光雷達的主要參與廠商眾多,各家公司選擇的激光雷達技術方案路徑不一。

1)機械式激光雷達的代表廠商為Velodyne(已與Ouster合併)、法雷奧,以及中國廠商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

2)轉鏡、MEMS振鏡等方案率先在ADAS領域實現量產落地,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華為、法雷奧、Luminar、Innoviz等開展布局。

3)Flash/OPA等純固態方案長期來看在體積和穩定性方面具有優勢,目前海內外已有成熟Flash方案產品推出,如iBeo的NEXT中長距雷達、速騰聚創的E1補盲雷達、禾賽科技的FT120補盲激光雷達及FTX全球視野最廣的車規級純固態激光雷達、萬集科技的750補盲雷達等;OPA方案目前尚不成熟,代表廠商為Quanergy、力策科技。

汽車激光雷達市場集中度提升,目前速騰、禾賽、華為、圖達通佔據壟斷地位,頭部效應顯著。

在全球市場,近年來海外廠商普遍表現萎靡,國內頭部廠商快速崛起並佔據主導地位。早期激光雷達市場競爭者眾,受業務進展不佳、性價比較低等因素影響,2022-2024年海外激光雷達廠商表現萎靡並逐步退出市場,如Ouster、AEye、Aeva、Cepton、Innoviz等美股激光雷達上市公司持續業績低迷、定點停滯;lbeo、Quanergy、大陸集團、博世等則因技術複雜性、投入產出比較低等因素退出激光雷達開發項目,Mobileve也因此終止了下一代FMCW激光雷達的內部開發。國內廠商則憑藉技術佈局及規模量產優勢實現快速崛起,根據Yole 數據,2022/2023年全球出貨CR3均超70%,其中2023年禾賽/速騰/圖達通/法雷奧/華為分別以29%/29%/21%/10%/9%的市佔率位列第一/二/三/四/五。

在國內市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幾乎被速騰、華為、禾賽、圖達通四家廠商壟斷。根據蓋世汽車,2024年1-12月國內市場裝機量CR4 接近 100%,其中速騰/華為/禾賽/圖達通分別佔比 33.5%/27.4%/25.6%/13.4%。

在機器人高端激光雷達市場,以速騰為代表的中國廠商佔據領先地位。機器人高端激光雷達市場主要參與廠商有中國的禾賽科技、速騰聚創、覽沃以及海外的Ouster等。根據灼識諮詢,按22年各公司產品銷量統計,速騰銷量位列第一,全球市佔率達18%。

三、公司產品服務多元佈局,軟硬件技術/客户/產能/供應鏈優勢打造護城河

1、產品佈局:車載/機器人業務矩陣多元,軟硬件及芯片技術領先

公司圍繞以芯片驅動的激光雷達為基礎,同時佈局AI感知軟件並形成解決方案,推動應用場景擴展。通過軟硬件結合的獨特壁壘,與其他多數激光雷達硬件廠商形成差異化。

1)芯片驅動的激光雷達平臺

公司激光雷達硬件產品組合全面,現有M/E/R/F四種激光雷達平臺。1)M/E系列是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主要用於ADAS應用。其中M系列是安裝在車輛上的主要激光雷達,E系列產品為專門用於短距離檢測的補盲激光雷達,結合M系列前視激光雷達,實現360°全覆蓋的零盲區感知效果。2)R系列為傳統的機械激光雷達,主要用於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3)F系列將支持超長檢測範圍,預計將用於商用車、鐵路運輸等其他需要較長檢測距離的場景。

公司專注自研芯片激光雷達技術,是業內最早佈局自主芯片技術的激光雷達公司之一,助力公司快速實現良性降本。公司自2017年起研發芯片驅動掃描、傳輸、接收發與處理系統,專注於開發芯片驅動的激光雷達平臺,以實現快速高效的產品迭代。早期採用分立器件,推出R平臺;后續更專注自主研發芯片,成功開發M/E平臺。根據灼識諮詢,截至2022 年12月31日,速騰是全球唯一一家實現芯片級智能掃描技術大規模部署的激光雷達企業。芯片是激光雷達產品成本的主要構成之一,自研芯片有助於公司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提升產品競爭力。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有563名研發人員,其中約100人專注芯片研發;2023年公司研發總投入中約22%用於芯片研發投入。

  • V1.0:最初通過向供貨商採購,在R平臺產品上使用APD和FPGA芯片。

  • V2.0:2021年6月M平臺產品量產,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搭載自研芯片的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量產的激光雷達企業。公司在配備了MEMS掃描芯片的M平臺產品上開發芯片激光雷達技術,以及定製研發SiPM和自研SoC。

  • V3.0:2022年11月,發佈搭載了自研傳輸、接收及處理系統一體化芯片的E平臺產品。E平臺將SPAD數組/SoC高度集成至一顆芯片,不需要整個掃描架構,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感知解決方案。

推出性價比方案MX,有望充分受益於智駕平權趨勢,此外車載海外業務亦在加速拓展。公司於2024年推出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MX,產品在體積、厚度和外露窗口片面積上都有所減少,公司CEO於發佈會表示產品成本低於200美元,並儘快將價格鎖定到1000元左右。我們認為該款高性價比產品的發佈有望大幅降低激光雷達上車難度,並受益於2025年高階智駕下沉的趨勢實現出貨高速增長。目前MX拓客進展順利,已獲得7家整車廠合作定點,預計從25年Q1開始陸續放量。此外公司海外車載業務快速拓展,目前已經成功與7家知名的海外車企財品牌達成定點合作,其中包括3家中外合資品牌和4家海外主機廠,有望在26年提供新的收入增長動能。

2)機器人業務

機器人板塊廣泛佈局,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根據管理層披露,截至24年第三季度公司機器人領域合作伙伴數量已突破2600家,且新品開發即將進入量產階段,25年機器人領域出貨量有望突破10萬台。

25年發佈3款全新數字化激光雷達EM4、E1R和ARIY,性能精度提升、結構設計優化;此外還推出機器人視覺全新品類Active Camera解決方案。速騰在2025年1月舉辦的「Hello Robot」2025全球首場AI機器人線上發佈會中發佈3款三款數字化激光雷達新品,其中一款面向車載市場,兩款面向於智能機器人市場:1)EM4是全球首款千線超長距激光雷達,具備600米超長探測範圍和1080線分辨率,主要面向車載市場。2)E1R是全球首款固態數字激光雷達,搭載SPAD SoC和2D-VCSEL芯片,尺寸小巧,視場角130°×90°,適用於包括工業、商業和具身智能多種移動機器人應用場景,可極大提升智能機器人的作業效率與安全防護能力;目前E1R已逐步開啟量產交付。3)AIRY是針對機器人行業設計的192線小型數字激光雷達,憑藉360°×90°的超廣視場角和兵兵球大小的體積,適用於有全向探測需求的機器人應用場景。4)此外,公司還推出機器人視覺全新品類Active Camera解決方案,為包含傳感器硬件、運算核心、AI算法的智能生態,能夠實現激光雷達數字信號和攝像頭信息的融合,可靈活部署於機器人的多樣化結構中。

橫向拓展操作、控制等機器人產業多環節,發佈第二代靈巧手Papert 2.0及力傳感器FS-3D、直線電機LA-8000和機器人域控制器DC-G1等多項成果。在「Hello Robot」2025 AI機器人發佈會上,速騰還在機器人視覺、觸覺和關節領域推出多款增量零部件,有望大幅降低機器人開發門檻,為多樣化場景的實際應用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新動能:1)第二代靈巧手Papert 2.0:具備20個自由度,指尖、指腹和手掌配備14個力傳感器,最大負載5公斤,能夠靈活完成人手精細操作;2)域控制器DC-G1:高集成化、小體積、大算力、低功耗,支持各類實時感知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具身智能操作模型和運動控制算法等;3)關節電機LA-8000:高功率密度直線電機,具備13000N峰值推力,可應用於人形機器人的腿部關節;4)力傳感器FS-3D:適用於足式機器人的末端運動控制。

3)軟件及激光雷達解決方案

公司推出先進的AI感知軟件,並與硬件結合形成激光雷達解決方案,2020-2024Q3收入分別為38/85/122/110/58百萬元。速騰與多個汽車OEM/Tier1合作共同開發感知軟件,是全球行業第一個提供高性能感知解決方案的激光雷達公司。公司推出人工智能感知軟件HyperVision,可將原始數據轉換成為可直接使用的高質量感知信息。目前公司AI感知軟件主要與硬件產品結合作為解決方案銷售,未來有望為客户提供獨立的軟件產品。

  • HyperVision 1.0:2017年推出,基於激光雷達3D點雲,專門為自動駕駛環境感知開發的AI感知軟件。公司AI感知軟件建立在深度學習算法基礎上,可將激光雷達生成的點雲轉化為語義信息,減少客户對數據採集與模型訓練的依賴。HyperVision 1.0具備以下特徵:1)低算力需求:算力需求不到0.5 TOPS,可在低算力汽車種使用,擴大了應用場景範圍;2)兼容性:單一模型結構可兼容多種算力平臺和大多數感知應用程序,跨平臺支持多種車型;3)檢測分類信息豐富:可支持常見交通應用場景下各類物體的檢測和分類,包括可行駛區域檢測、物體識別、移動物體跟蹤等。

  • HyperVision 2.0:2020年推出,目前主要面向自動駕駛行業,未來將拓展至機器人行業應用。HyperVision 2.0可將原始的激光雷達、視覺等原始傳感器數據轉換成為可以被自動駕駛車輛和機器人可直接使用的高價值信息。HyperVision 2.0可應用於純視覺、純激光雷達、視覺+激光雷達等3套不同的傳感器配置中,不受傳感器個數的限制,從而形成「超級傳感器」。

公司的解決方案為激光雷達硬件和感知軟件的結合,並搭配專家培訓、支持服務等,軟硬結合打開中長線成長空間。公司感知解決方案目前已有多種解決方案,包括RS-LiDAR-Perception(用於汽車ADAS);RS-P1、-P2(用於無人物流、巡檢、清潔車和小巴等的中低速ADAS);RS-Fusion-P5、-P6(用於RoboTaxi/RoboTruck);V2X(用於車路協同);Reference(用於ADAS路況評估)等。除汽車領域外,解決方案已在農業機器人、檢測機器人領域也有應用,未來非汽車應用有望進一步拓展。長遠來看,相較純硬件產品,包含軟件服務在內的解決方案能夠帶來更強的差異化和規模優勢,中長期有望為公司帶來更多邊際收益。

2、競爭優勢:技術/客户/供應鏈/產能保障市場地位,2024年裝機量全球第一

除上述激光雷達硬件、感知軟件與芯片三大核心技術優勢外,公司還具備百萬級規模量產能力,並與立訊、TI、英偉達等產業鏈巨頭達成合作,推動產業鏈資源整合,為整車廠、Tier 1及機器人等廣泛多元的行業客户提供支持。

1)規模量產能力:打造多個智能製造集羣,年產能規模百萬台。公司通過自建產線、合資工廠、代工合作等多種形式,攜手立訊等智能製造企業,持續提升交付能力。一方面,公司擁有紅花嶺工廠、石巖工廠兩個位於深圳的自有智能製造中心,每月設計產能分別為4.68萬台、2500台,可確保研發成果與核心技術的快速落地和實現量產化。此外公司還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打造MARS智造總部基地項目,首批MX產品將於25Q1在該基地實現量產上車。另一方面,公司與立訊合資在東莞共建了立騰智能製造中心,進一步深化自動化和規模化的戰略佈局。工廠佔地約2.7萬平方米,當前為公司的激光雷達產品製造模塊,未來有望大規模生產激光雷達產品。

2)產業鏈資源:攜手立訊、TI、英偉達等多個產業鏈合作伙伴,建立穩固合作關係。2021年,公司與德州儀器(TI)建立戰略合作;同年,速騰與立訊達成戰略合作;2023年公司加入NVIDIA Omniverse生態系統,通過基於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 3D框架開發平臺,加速旗下激光雷達技術的研發、測試和驗證。此外公司還與國內外多家芯片供貨商、未來機器人、阿里巴巴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等達成合作,推動產業鏈資源整合,降低潛在供應鏈風險。公司計劃將募集資金的5%用於探索潛在的戰略合作關係或聯盟機遇,例如與行業領導者,尤其與公司的關鍵零部件供貨商尋求戰略合作關係,以確保穩定的供應和更有利的價格。

3)客户羣體:客户羣體優質多元,產品導入比亞迪、小鵬、宇樹科技等汽車及機器人領域知名廠商。汽車方面,公司此前與問界、小鵬合作緊密,24Q3新增 SOP 車型中包含比亞迪旗下多個子品牌的多款車型,成為2025年比亞迪智駕平權戰略的重要供應鏈合作伙伴。機器人方面,公司在工業、商業、狙神智能機器人領域均有佈局,主要客户包括阿里巴巴、Agilox、Brain Corp、新石器等;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已為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的大約2600名客户提供服務。2025年Helios系列激光雷達產品搭載於宇樹科技H1機器人,並登上央視春晚。

四、投資建議

1、盈利預測

速騰聚創深耕激光雷達行業,在ADAS/機器人多應用領域開展廣泛佈局,服務OEM/Tier 1、定點車型、SOP數量居於全球領先地位。我們認為伴隨2025年起高階智駕加速下探至10-20萬車型、終端客户持續導入,公司ADAS產品出貨及營收有望持續快速提升;同時公司在機器人領域全面佈局,並持續拓展靈巧手、力傳感器等機器人零部件產品技術,25年機器人業務相關訂單有望實現高增長,中長期成長空間廣闊。我們預測公司2024/25/26年營收為億元,同比增速為;歸母淨利潤為,同比增速為

(1)ADAS激光雷達產品:公司主要向汽車OEM及乘用車/商用車Tier 1銷售產品,客户包括比亞迪、小鵬、極氪、智己、埃安、長城、路特斯、豐田等。截止2024年11月29日已成功獲得28家汽車整車廠及Tier1的92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公司實行多樣化產品和技術路線,自研SoC芯片助力新品MX實現大幅降本,產品具備高性價比優勢。伴隨2025年高階智駕加速下沉至10-20萬車型,預計未來3年ADAS相關定點有望實現大規模放量,成為驅動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公司積極拓展車載全球化業務,截止24Q3已成功與7家全球車企品牌達成定點合作,其中24Q3新增一家日本銷量排名前三的車企和一家全球領先的國際主機廠的定點合作,有望打開中長期出海成長空間。此外伴隨公司自研芯片應用及規模化優勢持續顯現,盈利能力有望不斷向上。我們預計2024~2026年公司ADAS激光雷達產品營收為億元,同比增速為;毛利率。

(2)機器人及其他激光雷達產品:公司機器人激光雷達主要應用於自動駕駛出租車、清潔、物流、工業等場景,並快速切入商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等賽道。24Q3機器人領域產品和業務取得多項突破,機器人合作伙伴已突破至2600家,訂單規模超預期;海外機器人業務同步佈局,目前已斬獲多個海外機器人重點領域客户定點。預計公司25年機器人出貨量有望突破10萬台。公司同時在視覺、觸覺、電機以及執行單元等關鍵模塊提供機器人相關核心增量部件及解決方案,24年11月公司展示自研三維力傳感器技術的8主動自由度靈巧手研究成果,25年1月進一步召開「Hello Robot」2025 AI機器人全球發佈會全面呈現機器人戰略級落地成果。未來伴隨產品價格下探、機器人激光雷達應用滲透率提高,公司機器人業務有望成為未來集團新增長引擎。我們預計2024~2026年公司機器人及其他激光雷達產品營收為億元,同比;毛利率。

(3)解決方案:公司解決方案為包含硬件、軟件、部署和專業服務在內的要素組合,目前已在汽車和農業/檢測/V2X等非汽車領域有所應用。解決方案業務充分融合了公司軟硬件一體優勢,技術壁壘和利潤率較高,伴隨公司業務能力提升,中長期有望成為驅動公司發展的新動能。我們預計2024~2026年公司解決方案業務營收為億元,同比增速為;毛利率。

(4)服務及其他:服務及其他業務主要來自技術開發服務,按照定製要求生產產品樣件。該業務涉及的項目周期較長、定製化程度高,目前平均售價較高但項目較少。我們預計2024~2026年公司服務及其他業務營收為,同比增速為;毛利率。

毛利率方面,受益於批量生產的規模效應及公司高集成化產品設計、自研芯片的應用,公司毛利率有望持續改善,預計2024-2026年公司總體毛利率。費用率方面,隨着公司收入規模高速提升、內部管理優化,我們預計費用率將

2、估值分析

公司主營業務為激光雷達產品及解決方案,下游為汽車、機器人等。我們選取同行業的激光雷達公司禾賽科技(HSAI.O)作為可比公司。

我們選用市銷率(PS)進行估值對比,主要原因是:1)激光雷達行業的研發投入、技術成熟度等因素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公司淨利潤的釋放。目前除禾賽科技(HSAI.O)外,海內外激光雷達主要上市公司如Luminar(LAZR.O)、Innoviz(INVZ.O)、Ouster(OUST.O)、Aeva(AEVA.O)等均未能實現正利潤,使用市盈率PE估值會出現失真情況。2)當前智能駕駛處於高階智駕加速下沉階段,激光雷達在車載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激光雷達企業的成長性主要來自於技術進步和份額提升帶來的收入高增長,在目前階段,營收增長比利潤增長更能反映國內激光雷達廠商的成長性。

禾賽科技對應2024-2026年的平均PS為倍,我們的盈利預測對應的速騰聚創2024-2026年PS為倍。基於激光雷達行業未來三年的高成長性及公司的領先地位,建議關注。

3、風險提示

(1)自動駕駛行業進展不及預期風險: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成熟度、人們對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以及政府監管方面的影響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若未來自動駕駛發展進度不及預期,ADAS對於激光雷達的需求可能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對公司營收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2)技術開發不及預期風險:公司的未來增長取決於對新市場的滲透、使現有產品與解決方案滿足新應用和客户的需求,並推出獲得市場認可的新產品。未來如果研發工作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公司的新產品可能無法取得預期業績增長。

(3)終端定價壓力風險:公司的許多客户、尤其是汽車整車廠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再加之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激烈、下游客户較為集中、中國電動車價格呈下降趨勢,加劇了公司面臨的定價壓力,可能對未來利潤率及業績造成影響。

(4)定點訂單轉化不及預期風險:取得定點訂單並不能保證收入,公司取得定點訂單時通常還未與整車廠簽訂合同,因此取得定點訂單並不能保證公司的出貨量與售價,如果定點車型的銷售未能達到預期、整車廠決定減產或者公司面臨降價壓力,定點訂單帶來的銷售額可能會低於預期。

(5)市場競爭風險:激光雷達行業競爭激烈,尤其是在汽車領域。公司不僅面臨現有的激光雷達廠商的競爭,還面臨着潛在激光雷達廠商的競爭。若競爭加劇,公司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定價與銷售壓力,進而影響公司的營收與盈利能力。

(6)供應鏈短缺風險:公司依賴上游第三方供應商提供光學部件、特殊電子器件及結構部件等零部件,由於供應商數量有限,且其中一些是難以替代的專業供應商,如果這些專業供應商無法提供所需零部件,公司可能難以以合理的價格進行採購,可能會增加公司的生產成本和削弱公司及時交付客户訂單的能力。

團隊介紹

鄢凡: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經濟學雙學士,光華管理學院碩士,17年證券從業經驗,08-11年中信證券,11年加入招商證券,現任研發中心董事總經理、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TMT及中小盤大組主管。

團隊成員:王恬、程鑫、諶薇、研究助理(塗錕山、王虹宇、趙琳)

團隊榮譽:11/12/14/15/16/17/19/20/21/22年《新財富》電子行業最佳分析師第2/5/2/2/4/3/3/4/3/5名,11/12/14/15/16/17/18/19/20年《水晶球》電子2/4/1/2/3/3/2/3/3名,10/14/15/16/17/18/19/20年《金牛獎》TMT/電子第1/2/3/3/3/3/2/2/1名,2018/2019 年最具價值金牛分析師。

投資評級定義

股票評級

以報告日起6個月內,公司股價相對同期市場基準(滬深300指數)的表現爲標準:

    強烈推薦:公司股價漲幅超基準指數20%以上

    增持:公司股價漲幅超基準指數5-20%之間

    中性:公司股價變動幅度相對基準指數介於±5%之間

    迴避:公司股價表現弱於基準指數5%以上

行業評級

以報告日起6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於同期市場基準(滬深300指數)的表現爲標準:

    推薦:行業基本面向好,行業指數將跑贏基準指數

    中性:行業基本面穩定,行業指數跟隨基準指數

    迴避:行業基本面向淡,行業指數將跑輸基準指數

重要聲明

特別提示

本公眾號不是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招商證券」)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本公眾號只是轉發招商證券已發佈研究報告的部分觀點,訂閲者若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瞭解或缺乏相關的解讀而對資料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