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2 23:47
文 | 吳明輝
默默發力的國產威士忌正在崛起。
回望國產威士忌的過去10年,其消費市場增長4.2倍,產能規模增長10倍以上,產區從無到初步形成千島湖、峨眉山、邛崍、大理等雛形區域。
崛起的背后,離不開資本的助推。
大量異業資本在2021年之后湧入國產威士忌賽道。只是,從投入到產出,威士忌大約以10年為一個周期。這是一個長周期行當,資本卻是逐利的。
在行業看來,2025年,威士忌將邁入「國產時間」。值此之際,探尋誰在豪賭中國威士忌,釐清其投資邏輯,是追求短期利潤,還是長期可持化發展等,對國產威士忌下一個10年的成長軌跡至關重要。
中國威士忌十年
豪飲超230億元
威士忌在中國,似乎藴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回望過去10年,中國市場的威士忌消費規模,增長了4.2倍。同時,大量資本流入國產威士忌賽道,使其產能成倍增長、產區雛形初步形式。
基於嘉世諮詢《中國威士忌2024市場簡析報告》、百瓶APP《百瓶威士忌2024年度行業報告》以及其它公開信息交叉印證,統計2015年以來發生在中國大陸境內(港澳臺地區數據缺失較多未納入統計)涉威士忌投資案例。2015-2024年,共計發生33起投資案例,累計投資金額超230億元(不含未披露投資金額的項目)。
從資方主體性質來看,企業風險投資(CVC)是過去十年國產威士忌的主要投資者,共計投資了23個國產威士忌項目,佔到過去十年國產威士忌項目三分之二以上,而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和個人投資者、家族辦公室、政府引導基金則共計參與10個國產威士忌項目投資活動。
如按原本業務是否涉酒的標準來看,在23起CVC投資類型的國產威士忌項目中,以保樂力加、帝亞吉歐、郎酒集團、麒麟烈酒為代表的同業資本(酒類企業)仍是本輪國產威士忌投資熱潮主要推動者,投資案例多達17起,而蒙泰集團、新加坡先鋒物流集團、湯臣倍健等異業資本投資了6起國產威士忌項目。
如按照原本業務是否涉威士忌的標準再看,則會發現過去10年重倉國產威士忌的是異業資本,郎酒集團、江小白、中國貴酒集團等白酒巨頭,青島啤酒等啤酒巨頭,蒙泰集團等非酒類企業共計投資15起,約佔所有CVC投資類型項目的65.22%。
而按照企業是否是中國企業的標準來看,國內企業是國產威士忌投資熱潮的主要推動者,投資金額超130億元,其中15個項目由中國企業獨立推動,3個項目又中外企業合力打造,中國企業的身影滲透進了近8成CVC投資類型項目;而外資也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柏寰威士忌酒廠、疊川麥芽威士忌酒廠、雲拓威士忌酒廠等投資過億的超級項目(8個)背后,離不開奧歌詩丹迪集團、保樂力加、帝亞吉歐、麒麟烈酒等外國企業的支持。
僅從單個項目投資規模來看,2015-2024年投資金額過億(部分項目未披露具體投資金額)的項目約有19起,除去含其它項目的青島啤酒項目及江小北與高瓴資本收購羅曼湖集團兩個項目,百潤股份、郎酒集團在國產威士忌項目上投資金額超過了30億元。麒麟烈酒、保樂力加、湯臣倍健、大芹威士忌在國產威士忌上的投資也超過了10億元,另外奧歌詩丹迪集團在國產威士忌上兩個項目(分別是淳岸威士忌蒸餾廠與柏寰威士忌酒廠)的金額累計也超過了10億元。
從投資國產威士忌的方式來看,「建廠」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因此產能也是觀察過去十年誰在豪賭國產威士忌的重要維度。僅從能查詢到的產能來看,百榮股份、大芹威士忌、奧歌詩丹迪集團、郎酒集團在華投資產能(含設計產能)超萬噸,花潤股份、湯臣倍健、保樂力加、帝亞吉歐、青島啤酒產能超2000噸,如香格里拉酒業等資本投資的項目產能相對較低。
投機主義or長期主義
從投資方式或策略來看,2015-2024年,超7成「資本」採取了重資產投資策略(即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固定資產、廠房設備、土地等有形資產上),建廠、自建生產線、用户體驗中心等形式是本輪國產威士忌投資熱潮資金的主要去處。通常來説,建廠等重資產投資策略具有資金投入大、資金靈活性較差、投資周期長等特點。
以百潤股份投資的邛崍蒸餾廠為例。2016年,百潤規劃在邛崍修建崍州蒸餾廠;2017年簽訂投資協議(先行投資5億元,后追加2億元投資,並在「烈酒(威士忌)陳釀熟成項目「與「麥芽威士忌陳釀熟成項目"先后投資11.74億元、15.6億元)並開始動工;2021年,崍州威士忌酒廠舉行開元灌桶儀式;2024年底,投產已滿三年的崍州蒸餾廠才推出兩款威士忌產品——「崍州單一麥芽威士忌創世版」「百利得單一調和威士忌創世版」,從規劃建廠到產品上市周期長達8年。百潤股份在公告中也曾表示,烈酒項目含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稅后)為10.48年。
對於威士忌而言,8年、10年僅僅只是入門,而對於資本市場的基金而言已達到生命的大后期(通常為5+2模式,即5年投資期,2年退出期)。華蓋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許小林認為,7-10年已算是長壽基金了。這也能夠解釋,為何過去10年由VC/PE主導投資的威士忌項目較少,且標的多隻有品牌、沒有生產線的原因。
在採取重資產投資策略的案例中,三類企業較為活躍。其一是如郎酒集團、天佑德酒等白酒企業,在中國白酒進入新一輪調整周期,存量內卷競爭愈發明顯(除天佑德酒外,其余已公開涉威士忌項目均在2022年之后)之際,紛紛以「1+x+n」(「1」代表大單品,「N」代表多產品系列,而「X」則代表新品類)策略深度挖掘消費場景。
而10年消費規模增長4.2倍的威士忌,是白酒企業進一步精細化運營消費場景的重要抓手。郎酒股份副總經理,峨眉山高橋威士忌酒業董事長劉楊指出:「郎酒打造世界級威士忌酒莊,將為每一位來訪者帶來峨眉山文化之行、美景之行、美酒之行、美食之行的卓越體驗。」古井貢酒董事長梁金輝此前也表示:「在后200億時代,要充分發揮亳州的中藥等資源稟賦優勢,深挖大健康場景。」古井貢酒與法國卡慕集團的建立威士忌酒廠也是中藥風味的中式威士忌。
其二是如青島啤酒、百潤股份等其它酒類企業,在原本核心業務市場面臨飽和的背景下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引擎。目前,百潤股份已將威士忌列入財報主營收入,且提出了「重點發展威士忌,佔位高品質烈酒,成為中國本土威士忌行業龍頭」的戰略指引,目標將威士忌打造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而青島啤酒證券部也迴應稱:「啤酒市場有些飽和,公司也需要考慮更多的路徑。一方面就是往飲料拓展,從渠道上看,飲料和啤酒比較類似;另一方面就是威士忌,這個市場潛力是比較大的。」
其三是如保樂力加、帝亞吉歐等跨國烈酒企業,為規避國際貿易風險、降低成本和進一步開發中國龐大的酒類市場,也將目光投向了藍海增量市場——威士忌。
以帝亞吉歐為例,帝亞吉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程展鵬(Atul Chhaparwal)表示:「中國消費者對威士忌的偏好與日俱增、對威士忌文化傳統的興趣愈發濃厚,堅信中國威士忌市場藴含巨大的增長、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潛力。」但帝亞吉歐2025財年上半年中華區淨銷售額卻同比下降了4%,其中蘇格蘭威士忌的銷售也出現了下滑。程展鵬認為:「跨國企業要緊密貼合市場動態、深入洞察本土消費者,推出中國原產威士忌產品吸引消費羣體。」
不過回顧前些年的「醬酒熱」,大量熱錢湧入赤水河谷,建廠等重資產投資策略並不少見,可見投機者與長期主義者亦不能在資本角度用「豪賭」來區分,還需交給時間及市場做進一步驗證。
下一個十年
國產威士忌的投資風吹向何處?
關於國產威士忌的「賭局」還在不斷擴大。
一方面,產能仍在不斷提升,根據中國酒業協會日前在首屆中國國際威士忌發展大會上透露的信息,截止2023年,中國威士忌實際產能超5萬千升,設計產能提升至8萬千升,總產能規劃達25萬千升。另一方面,「產區」對中國威士忌的豪賭仍在加碼。2025年,已有國產威士忌「產區」搶跑了,3月7日,峨眉山市政府舉辦威士忌產業招商推介會,以項目簽約即落地、落地即開工的措施向各大企業拋出橄欖枝。
從過去十年國產威士忌投資項目規模(投資金額及產能)變化來看,前半程近半項目投資規模低於億級,且項目規劃產能普遍低於2000千升,而后半程超8成項目投資金額在億級以上,也出現了一部分萬噸產能以上的項目,未來國產威士忌賽道投資將從產能建設轉為產能優化。
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2024年全年的烈酒進口數據,去年威士忌進口量約為2.92萬千升,約佔中國威士忌市場規模的58.4%。按照大芹威士忌合夥人、南崑山雲頂酒店董事長葉振波透露2024年中國威士忌市場增速15%計算,到2035年中國威士忌總消費量約為36.85萬千升,國產威士忌消費總量約為23.26萬千升,產能相對飽和。從白酒、啤酒等行業來看,併購、收購將是產能優化時代有利的投資策略,青島啤酒也曾表示:「如威士忌確有市場,公司不一定非得是自產,也可考慮收購。」
此外,國產威士忌賽道投資之風也將從釀酒開始向威士忌生態鏈轉變。以淳安縣為例,其在最新規劃中表示,在2025至2030年,將構建完善的威士忌產業生態圈,涵蓋原料生產、橡木桶製造、生產、銷售及旅遊等多個環節。
后記
酒企、資本佈局國產威士忌,或許很大程度在其是一個新興的潛力市場。
回望過去,這場持續十年的資本盛宴多少為中國威士忌產業築起了產能壁壘、本土風土的話語體系。
但這場豪賭正面臨良幣驅逐劣幣、產能優化、競爭加劇的挑戰。
商業的本質是冒險,國產威士忌的豪賭或許並未結束。只是,對產業而言,資本豪賭之下,它最終需迴歸商業本真的冷靜較量,終需有足夠的定力沉澱下來。
正如崍州蒸餾廠首支單桶威士忌歷經2190天陳釀方纔面世,中國威士忌的故事,也需要用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來書寫最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