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2 20:44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3月12日訊(記者 林堅)北京國資參控股的券商達到5家。3月12日,方正證券公告稱,2025年3月12日,瑞信證券收到中國證監會《關於覈准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變更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批覆》,覈准北京國資公司成為瑞信證券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對北京國資公司依法受讓瑞信證券85.01%股權無異議。
方正證券發佈公告內容。
北京國資公司是北京市為數不多具有金融主業的市管國有企業,業務涉及銀行、證券、要素市場、消費金融等領域,是北京銀行的中方第一大股東、北京農商銀行的第二大股東、建信消費金融的主要股東、北京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的並列第一大股東。
至此,北京地方國資體系參控股的券商至少有首創證券(實控人是北京國資委)、第一創業(第一大股東為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也就是北京國管)、金融街證券(原名「恆泰證券」,實控人金融街集團為北京市西城區國資委旗下企業)、中信建投證券(第一大股東是北京金控集團)以及最新被覈准收購的瑞信證券。
上一次股權收購的進展在四個月之前的2024年11月,彼時,證監會對瑞信證券變更主要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申請提出反饋意見。核心的看點在於材料的説明不夠充分,主要是對財務健康、合規性、風險管理、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關注。
北京轄區內券商名單。
圍繞此番最新進展,至少有四個方面信息值得關注。尤其是,隨着北京國資公司的動作,圍繞着北京轄區內券商的併購傳聞與事件只增不減,且主要集中在首創證券、第一創業、中信建投、中金公司、銀河證券、東興證券、國開證券、方正證券、信達證券、國都證券等主體,不難看出,其中北京國資系參控股的券商比重最大,比如中信建投曾參與第一創業的定增,首創證券與第一創業多次有傳聞。
看點一:北京國資公司成為實際控制人
瑞信證券的十年浮沉起了新的一段故事。瑞信證券前身為2008年由方正證券與瑞信銀行合資設立的瑞信方正證券,初始持股比例為方正證券66.7%、瑞信33.3%。2020年瑞信增資后持股比例升至51%,方正保留49%。然而,隨着瑞信集團2023年被瑞銀(UBS)收購,瑞信證券股權歸屬發生變動,瑞銀繼承原瑞信權益,最終選擇與方正共同出售股權。
目前來看,北京國資所獲得的85.01%股權由兩個部分構成,分別是方正證券持有的瑞信證券49%股權,對價8.85億元;瑞銀集團通過其子公司瑞信持有的瑞信證券36.01%股權,對價約合6.505億元。
從時間線來看,此番交易可追溯一年前。2024 年 6 月,瑞銀和方正證券與北京國資公司達成三方協議,瑞士銀行與方正證券分別向北京國資公司出售所持有的瑞信證券36.01%及 49%股權。
看點二:更名「北京證券」傳聞已久
此次交易標誌着瑞信證券從外資控股券商轉型為國資主導。財聯社曾在《北京國資公司距離接手瑞信證券還有多遠?剛獲監管9條反饋意見》《北京國資公司擬15.4億清倉瑞銀證券33%股權,再引猜想:距離外資獨資券商已不遠?》等系列報道中,對北京國資對瑞信證券、瑞銀證券等牌照的運作有過跟蹤報道。
對於收購瑞信證券股權,北京國資公司也曾提到過,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延伸,也是落實國家和北京市對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相關要求的具體舉措。
記者注意到,2025年開年以來,有坊間消息稱,隨着股權收購轉讓的推進,瑞信證券或將在未來進行更名,目前有傳聞稱,更名或為「北京證券」,但目前並無任何實質性求證。
這一傳聞或有依據可參考。2024年8月,恆泰證券公告擬更名為「金融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並解釋此舉旨在實現與金融街集團的品牌協同,融入其金融全產業鏈佈局。2022年9月,原大股東天風證券以18億元對價向北京華融綜合投資有限公司(金融街集團全資子公司)轉讓恆泰證券2.49億股股份(佔股約9.58%)。此次交易后,金融街集團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合計持有恆泰證券29.99%股權,再后來,金融街集團於2023年2月正式獲證監會覈准成為恆泰證券實際控制人。
這兩年有更名的券商不在少數,多數發生在股權變更之后,例如網信證券(麥高證券)、九州證券(華源證券)等、華融證券(國新證券)、新時代證券(誠通證券)。
看點三:瑞信證券或實現業務轉型
此次國資接盤后,瑞信證券或藉助北京國資公司的本地資源實現業務轉型。整體來看,北京國資接盤瑞信證券,延續了近年來地方國資加強金融資產控制的趨勢。國資背景可為券商提供資本、政策及客户資源支持,尤其在服務區域經濟、國企改革等領域更具優勢。目前有一個解讀猜想是,北京國資入主后,瑞信證券或轉向服務國企改革、北交所企業融資等本土化業務。
瑞銀亞太區總裁及財富管理全球聯席總裁康瑞博(Iqbal Khan)受訪表示:「亞太區是瑞銀戰略目標的核心,而中國是其中的重要市場。此次交易進一步優化了我們在中國境內平臺的戰略佈局。我們與北京國資公司的合作伙伴關係已有 20 年,很高興能與他們繼續攜手前行。」
值得關注的是,瑞銀為何要將瑞信證券36.01%股權售給北京國資公司?這主要是根據「一參一控」的規定,一家機構不能同時控股兩張證券業務牌照。瑞銀名下原有兩個券商股權,分別是瑞銀證券以及瑞信證券,瑞銀以67%實控瑞銀證券。由於持股瑞銀證券67%股權,瑞銀根據政策要求,也需要把二者股權進行處理。
反觀北京國資公司,旗下也持有瑞銀證券33%股權。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消息,2024年11月北京國資公司擬出售這部分股權。目前來看,北京國資公司已傾向瑞信證券,而瑞銀更可能希望緊握瑞銀證券。
看點四:體現方正證券戰略考量
最新方正證券公告顯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同意與瑞銀、北京國資公司共同簽署《關於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85.01%股權之股權出售和購買協議》,將公司持有的瑞信證券49%股權出售給北京國資公司,轉讓對價8.85億元。
這也意味着,方正證券徹底退出合資券商陣營。業內人士解讀,包括今年2月出售鄭州裕達國貿大樓,方正證券正「盤活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這既體現了方正證券戰略的考量,也折射出中國證券行業格局的深層變動。
方正證券最新表示,公司將和相關各方一起按照監管的批覆要求做好瑞信證券股權變更工作,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