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2 17:38
來源:於見專欄
如今,中國移動語音社交行業已邁入成熟期:用户規模突破10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這一賽道的繁榮,既得益於5G、AI等技術革新,也離不開用户對即時互動與個性化體驗的強烈需求。
縱觀全局,頭部企業估值分化顯著。微信生態內語音工具估值普遍低於獨立平臺,而具備垂直場景,如遊戲語音、在線教育這類平臺則更受資本青睞。
趣丸集團,這家以「遊戲語音社交」起家的公司,多年來都希望能成為繼快手、B站之后又一家以「宅經濟」概念包裝的上市企業。只可惜,至今都未能如願。
表面上看,趣丸集團是「Z世代社交」的寵兒,實則深陷擦邊內容依賴、盈利模式單一、用户流失加速的泥潭。結合招股書數據、行業動態與監管背景,或許可以窺探出趣丸集團光鮮財報背后的隱憂。
01
上市失敗,趣丸面臨戰略迷途
趣丸集團(TT語音母公司)原計劃通過香港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Vision Deal(07827.HK)完成上市,但雙方於去年年末宣佈終止合併交易。終止原因是交易未能滿足港交所規定的交割條件,且雙方未同意延長截止期限。
Vision Deal作為殼公司,后續需尋找新併購目標以維持上市地位,但其自身也因未滿足上市規則被港交所要求停牌,並面臨退市風險。
在這之前,趣丸集團已經經歷數次IPO失敗,或許正說明了在資本熱捧與流量狂歡背后,趣丸正面臨用户增長放緩、合規成本攀升、商業模式單一等多重挑戰。
翻看過往,趣丸集團的上市之路似乎充滿緊迫感。自2021年首次遞表港交所以來,其經歷了三次申請失效或聆訊未通過。2024年9月,趣丸集團不得不用借殼上市的形式登陸港交所。
這一迫切性背后,是資本對賭協議的重壓。根據招股書披露,趣丸在2020-2021年的四輪融資中,約2/3的融資條款包含「可贖回條款」,要求公司在2024年前完成上市,否則需按高額利息回購股份。
只可惜,SPAC借殼失敗。直到今天,趣丸集團仍未實現上市目標。結合公開信息,交易失敗很可能是因為近年來SPAC市場環境惡化,香港SPAC市場自2022年開放后表現低迷,市場對SPAC模式信心不足,投資者普遍持謹慎態度。
2024年香港證監會調整SPAC規則(如降低市值要求),但市場反應平淡。與此同時,中國對互聯網平臺的內容監管持續收緊,進一步增加了趣丸集團的合規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趣丸集團多次上市失敗,后續或許會影響到投資者信心。這樣一來,資本市場信任受損,趣丸集團未來的融資難度也會加大。
總的來説,趣丸集團的未來面臨兩大不確定性。其一是政策風險:中國對直播、社交平臺的監管持續加碼。其二是競爭環境白熱化,語音社交賽道已從藍海變為紅海。歡聚集團(Hello語音)、騰訊(QQ語音)等巨頭入場,趣丸的TT語音市場份額難以抵禦擠壓。 趣丸集團的借殼上市,本質是資本對賭壓力下的無奈選擇。其商業模式建立在脆弱的打賞經濟與監管灰色地帶之上,缺乏真正的技術壁壘與用户忠誠度。若不能解決合規頑疾、拓展可持續收入來源,即便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也可能淪為資本遊戲的犧牲品。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或許是一場需要極度謹慎的賭局。
02
盈利模式單一:打賞經濟的脆弱性
面對核心業務的經營風險,趣丸集團曾嘗試多元化轉型,但均未成功。首先是電競業務,趣丸集團2018年收購《王者榮耀》XQ戰隊和《英雄聯盟》DMO戰隊。結果是戰隊成績墊底,未能帶來收入反成財務負擔——2021年虧損近10億元。
相比之下,語音直播業務憑藉高抽成和低成本迅速成為趣丸的現金奶牛,2023年貢獻了9成營收。然而,這種選擇也埋下了合規隱患——TT語音因內容違規在2019年、2021年、2022年三次被下架。另外,未成年人身份驗證漏洞,比如藉由成年人身份證註冊賬號這樣的隱患,仍未有妥善的解決方案。
隨后就是大熱的AI風口,2024年趣丸集團高調宣傳語音合成大模型「MaskGCT」和音樂生成工具「天譜樂」。目前來説,這些技術尚未商業化,且研發投入佔比不足5%,遠低於營銷費用。
這些嘗試暴露了趣丸集團的戰略短板,也就是缺乏長期技術沉澱,過度依賴短期流量變現。即便AI技術未來落地,其應用場景仍需面對與抖音、快手的正面競爭,而后者在算法、流量和資金上更具優勢。
趣丸集團的收入結構高度依賴用户打賞。2021-2023年,其增值服務(虛擬禮物、會員訂閲)和音頻娛樂(直播分成)收入佔比始終超過95%,其中主播打賞抽成佔比從2020年的4.3%飆升至2023年的23.6%。
這種模式存在兩大風險。第一,用户付費集中度高。2023年,平臺僅100萬月付費用户(佔總月活7.8%)就貢獻了29億元收入,頭部用户依賴顯著。一旦監管收緊或頭部用户流失,營收將劇烈波動。
第二,分成成本侵蝕利潤。為吸引主播,TT語音平臺需支付高額分成。分成佔營收成本約八成,毛利率從2018年的71%降至2023年的52%。
更致命的是,打賞經濟與監管政策高度綁定。2022年,因響應整改要求清退不合規主播,趣丸營收首次出現同比下降,月活用户從1680萬降至1280萬。
儘管趣丸標榜「Z世代社交」,但其用户增長已顯疲態。2021年,TT語音的用户日均使用時長僅180分鍾,低於抖音、B站等競品。而且,過去多次下架事件導致用户信任度下降,2022年整改期間月活流失超300萬。
截至2024年,其收到數千項未成年人充值投訴,多起訴訟未決。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平臺需全額退還未成年人充值,但TT語音的退款流程複雜,投訴量常年居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平臺前列。這類問題也直接威脅到TT語音的品牌聲譽和商業可持續性。
03
從藍海到紅海,TT語音競爭壓力大
2014年成立的趣丸集團,最初以「TT語音」切入市場,定位為一款解決玩家組隊溝通需求的工具型應用。彼時,移動遊戲產業正值爆發期,《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競技類遊戲風靡,但多數遊戲內置語音功能尚不完善。
TT語音憑藉低延迟、高穩定性的語音服務迅速積累用户,2014年註冊用户即突破300萬,次年日活用户超50萬。
截至2024年,中國移動語音社交日活躍用户(DAU)達數億級別,微信、QQ等頭部平臺日均使用時長超120分鍾。下沉市場成為增長主力,三四線城市用户佔比提升至45%,中老年用户活躍度同比上升18%。然而,用户增速已從2018年的30%降至2024年的8%,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早期TT語音的成功源於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捕捉。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趣丸集團58.6%的收入來自增值服務,主要為虛擬禮物打賞。2020年這一比例攀升至90.9%,TT語音成為絕對核心業務。
此時的趣丸,已從單一工具轉型為「遊戲+社交」雙輪驅動的平臺:一方面深耕遊戲語音服務,另一方面通過語音直播、動態社區等功能強化社交屬性。2021年上半年,其平均月活用户達1620萬,付費用户82.68萬,用户日均使用時長158分鍾,儼然成為Z世代社交的新據點。
然而,表面的繁榮難掩隱憂。工具型產品的先天短板——用户黏性低、替代性強——逐漸暴露。隨着《王者榮耀》等頭部遊戲內置語音功能的完善,TT語音的核心場景被擠壓。招股書顯示,2020年趣丸集團經營利潤為-1.54億元,2021年上半年虧損更擴大至9.89億元。 語音社交賽道的技術門檻較低,市場上涌現出YY、Hello語音等競品,功能同質化嚴重。趣丸雖宣稱擁有「實時語音技術」優勢,但其自研數據庫曾因性能瓶頸導致QPS(每秒查詢率)從300萬激增至948萬時出現服務中斷,最終不得不遷移至華為雲GeminiDB以提升穩定性。
此外,AI語音助手、虛擬數字人等創新嘗試,如2024年推出的數智人「小云」仍處於探索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化收入。顯然,對TT語音來説,技術壁壘的缺失導致護城河難以構築。
即便未來趣丸上市成功,TT語音仍需回答兩個問題:如何在不觸碰監管紅線的前提下維持增長?如何突破「工具屬性」構建真正的社交護城河?從目前看,其答案仍模糊不清。
04
結語
趣丸集團的困境折射出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的典型困局:在風口期憑藉單一產品快速崛起,卻因商業模式單一、技術壁壘不足而陷入增長瓶頸。
樂觀看待,語音移動社交行業的黃金期尚未結束,只是競爭規則已從「流量爭奪」轉向「生態構建」。這家曾經的明星企業,仍在尋找那條通往可持續增長的道路。未來,在虛擬數字人、AI大模型的浪潮下,趣丸能否真正打破「工具依賴症」,或許將決定其下一個十年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