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1 17:53
牽一發而動全身。
起點鋰電獲悉,近日由於全球鈷礦重要生產國剛果(金)改變政策,該國鈷礦暫停出口,引發電池行業地震。
受此影響,多家國內公司也發佈公告進行響應,例如網傳新余贛鋒電子發出一封客户告知函提及「因為鈷價大漲,所有正極材料供應商停止報價,短期內無法下單採購,即日起所有新訂單均需重新確認價格。」目前贛鋒鋰業暫未回覆此事。
洛陽鉬業則表示公司位於剛果的TFM和KFM礦區生產運營正在有序進行,預計該臨時措施不會對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已成立專項工作組與剛果(金)政府及行業管理機構保持積極溝通,密切跟蹤政策執行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洛陽鉬業近年來在剛果(金)的產能逐漸加大,產量飆升,如果本次剛果(金)官方態度強硬,那麼該公司的兩座大型礦產今年上半年產量都會受到影響。
同樣,在宣佈禁止出口政策第二天,國內鈷礦相關上市公司寒鋭/騰遠/利源/永茂泰/華友紛紛股價上漲。鈷價格也迎來逆襲,截至3月10日,國內鈷(1#)平均價達到22.3萬元/噸,較2月24日低點累計上漲40.25%。昔日的「鈷奶奶」大勢重聚。
01
暫停出口原因:利潤過低
相關人士表示,剛果(金)已不是第一次做出此類行為,暫停進口均是在價格底部的時候出禁令。
隨着消費電子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流行,對於電池的需求增多導致鈷礦開採規模擴大,讓剛果(金)獲得了不少利潤,但供需關係反轉之時,剛果(金)為保持利潤均衡,做出過數次暫停出口行為。
2002年剛果(金)政府為允許私營資本進入礦產資源領域,中國民營企業進入剛果(金)礦業市場,以華友鈷業、寒鋭鈷業為代表,為中國鈷產業應用奠定基礎。
但2010年、2013年剛果(金)兩次頒佈精礦出口禁令,結果因為當地基礎設施不完善,沒有執行成功;2016年中國獲得剛果(金)最大鈷礦,由洛陽鉬業操盤,斥資26.5億美元拿下TFM銅鈷礦半數股權,但美國企圖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側面干預洛陽鉬業,該礦也被迫停工數月。
2018年隨着鈷價暴漲,剛果(金)修訂了《礦業法》,提高剛果政府持有股權,政策開始傾斜;2019年齊塞克迪總統上任后加丹加省明確禁止銅鈷精礦出口,導致洛陽鉬業9個月無法出口。
2021年5-6月,政府再次發出禁令,但允許卡車繼續運輸精礦;2022年暫停出口事件再掀波瀾,2月某剛果公司因額外特許權使用費問題起訴洛陽鉬業;6月該公司又稱洛陽鉬業低估了儲量水平,減少了支付的額外特許權使用費,並要求中企分享自今年1月1日起的所有營銷和出口信息;7月5日路透社報道稱,一名剛果法院管理人員要求洛陽鉬業暫停產品營銷出口,稱洛陽鉬業通過低估儲量水平,減少了付給剛果公司的特許權使用費。
起點鋰電認為,政治干預以及對價格不滿,是剛果(金)暫停出口的根本原因。
鈷價高峰期一度達9萬美元/噸,如今價格差不多等於原來的零頭,加之印尼近幾年鈷產量快速增長和中國廠商大規模囤積原料,讓剛果(金)感覺利益不保,屬於「飢餓營銷」政策。
02
稀有金屬博弈或將加劇
鈷是鋰電池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三元電池和消費類電池中尤其如此,以三元電池為例,鈷價每上漲60%,一輛汽車的電池成本就會提高1000元。
主流動力電池技術有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鈷和鎳對於三元電池能量密度至關重要,由於鈷資源的稀缺性和高價格,高鎳低鈷技術正在成為主流演變方向。我國電子產品使用同樣需要大量鈷酸鋰電池,如果剛果(金)將政策堅持到底,3C消費電子市場也會迎來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外媒認為隨着能源轉型,石油將不再是各國經濟與政治博弈的關鍵工具,石油政治時代即將過去,世界正進入金屬政治時代,稀有金屬或將成為國與國之間重要的談判籌碼。
中國新能源產業崛起讓歐美焦慮加劇,為此希望構建新礦產供應鏈來應對,例如歐洲新聞網去年報道稱3年來歐盟委員會一直默默聯繫關鍵原材料的潛在供應國,與其簽署諒解備忘錄,截至2024年4月已簽署12份。
非洲和拉美地區也有相應國家進行佈局,例如2023年8月,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訪問贊比亞等非洲國家,在鈷礦問題上進行詳談。
僅僅幾年時間,數百項關鍵礦產彈性和生產的國家政策已經出臺且不是多邊性質,相關學者認為在關鍵礦產領域合作效益大於脱鈎,不僅是對全球和諧的訴求,也是基於經濟理性主義戰略考慮。
國內企業也在努力,試圖用實力維持鈷礦強勢局面,本月5號金川集團鎳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川鎳鈷)向甘肅證監局提交IPO輔導備案,引起行業熱議,因為該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鎳鈷金屬生產商。
金川鎳鈷前身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國內首條鎳鈷鉑族金屬生產線,直接改變缺鎳少鈷的歷史。目前金川鎳鈷鎳、鈷產量分列全球第三和第五,鉑族金屬產量穩居亞洲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回收系統的完善,未來鎳鈷鋰的回收潛力也會逐漸爆發。
隨着「提前批」和「第一批」電動汽車電池退役潮到來,鋰、鈷、鎳的回收量將大幅增加,可滿足一定比例的金屬需求,有效緩解供應壓力。相關機構預計鋰、鈷、鎳回收量將在2035年形成規模,2050年快速增長,加之磷酸鐵鋰電池不再依賴鎳和鈷,需求將會逐漸下降,鈷資源供應風險只會越來越低。
作 者:宋博文
(轉自:起點鋰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