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1 22:07
甬派客户端見習記者 金宇涵
近期,2025寧波市獨角獸(準獨角獸)榜單由寧波股權投資與創業投資行業協會聯合杭州市創業投資協會、微鏈發起徵集,吸引了近200家企業報名。
此次榜單徵集,是一場杭甬共同挖掘雙城準獨角獸企業的活動,也是寧波首次舉辦「獨角獸(準獨角獸)」評選活動。
「獨角獸」一詞,通常指成立不超過10年、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它們在短時間內崛起,具有極強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
獨角獸企業出現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發了不少關注與討論,其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區的創新活力和發展速度。
這場寧波首次舉辦的評選活動,發掘出產業「叢林」中的獨角獸企業情況如何?欲讓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的風口上成長為「獨角獸」,寧波又該如何發力?
寧波,需要奮起直追
「頂流」AI大模型DeepSeek背后的深度求索,可謂是今年「最火獨角獸」之一;春晚「出圈」的人形機器人背后的宇樹科技,則上榜了2024年的杭州準獨角獸企業榜單。
「寧波的獨角獸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從全國來看處於第二梯隊。」長城戰略諮詢寧波研究院院長江錫軍説,「和領先的城市相比,還需要奮起直追。」
在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和中關村論壇——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4年)》中,寧波均有兩家企業上榜,分別是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的極氪汽車和集成電路領域的榮芯半導體。
其中,極氪汽車已於去年5月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此前幾年,寧波最多時有四家企業上榜全球榜單,另兩家健世科技和甬矽電子均已成功IPO。
而「潛在獨角獸」的估值超過1億美元,是獨角獸企業的后備軍。據長城戰略諮詢發佈的《GEI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榜單2024》,寧波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為9家,主要分佈於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創新葯等多個戰略新興行業。
上述報告顯示,全國47個城市中,「北上深廣杭」就集聚了超過六成的「獨角獸」,其中人工智能和集成電路領域的數量最多;「潛在獨角獸」方面,「北上蘇深」同樣集聚了中國近六成的企業,此外杭州、南京、合肥、無錫等城市的數量均超過25家。
相比之下,寧波的數量並不算多。但近期,已有好消息傳來——2月,來自寧波化工領域的科元精化獲得D輪首筆融資,作為全球最大的本體法ABS樹脂生產商之一,估值達80億元。本輪融資后,獨角獸榜單上的寧波企業,數量有望再加一。
「智」能製造,新賽道
「培育‘獨角獸’的核心在於構建創新生態。」江錫軍説,「這個創新生態要高度開放,是創新要素跨領域、跨產業、跨區域的流動,實現異質性組合,從而產生突變涌現出新技術、新模式,進而誕生新物種、新賽道。」
一個理想的創新生態,意味着產業鏈、資金鍊、創新鏈和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我們可以看到,準獨角獸、獨角獸企業羣體,和專精特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着不小比例的重合。
上榜《GEI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榜單2024》的全部企業中,有近兩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而上榜的9家寧波潛在獨角獸企業中,藍卓、均聯智行和海天智勝等均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從目前寧波專精特新企業規模來看,‘潛在獨角獸’的佔比還很小,這是寧波製造業的產業特點所決定的。」江錫軍説。
去年,寧波共有2116家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領先;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800家,增速連續3年居全省首位——這一優勢,如何轉化?
「這其實藏着機遇,我認為這些專精特新企業將在‘先進製造業+人工智能’上大有可為。」
江錫軍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支持龍頭專精特新企業擴大自身平臺化、生態化的佈局規模,投資、孵化更多本土「(潛在)獨角獸」;二是寧波企業可與科技前沿的企業進行高密度對接和業務合作,共同孵化裂變出「(潛在)獨角獸」。
新風口,慢不得亦急不得
《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4年)》顯示,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平均估值最高。
從大模型DeepSeek、具身智能再到AI應用Manus,短短几個月內,人工智能「新」風勁吹。
要趕上這一風口,慢不得,也急不得。
「目前,寧波人工智能產業主要是側重於應用。這和寧波的製造業比較發達,圍繞人工智能應用的需求較大、場景較多有關。」寧波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黃晁説。
人工智能發展速度日新月異,擁抱隨之而來的新的技術與產業革命,慢不得。
當下,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已有一些企業嶄露頭角,如提供人工智能數據標註服務的寧波博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應用方面,「人形機器人行業處於高起步階段,技術進度上大家差距都不大。」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運營官宋道靈説,「而且寧波新能源車企比較多,生產製造能力是先天優勢。」
「每個城市和區域的資源稟賦、人文環境和產業特點都不一樣,不能盲目比較,而要揚長補短。」黃晁説,「杭州有‘六小龍’,我們要去規劃‘六小龍’嗎?這不是規劃出來的,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創新生態和平臺的打造上。」
創新資源的積累、良好生態的打造,需要時間。
黃晁認為,政府可以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作為人工智能產業基礎設施,集聚產業發展的多種要素,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支撐,從而打造生態。
「人工智能發展需要算力和大模型,政府可以搭建公共算力平臺和大模型能力平臺,就像建發電廠來發展工業一樣,為相關企業使用資源降低門檻和所需資金。」
「人工智能最終將以基礎設施的方式普惠大眾。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化的過程里,將產生大量新的產業機會。與之相關的哪些行業、產品、服務或模式中藴藏着機遇,是我們要積極尋找的。」
比如,寧波製造業發達,而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離不開製造。「寧波家電製造類企業,如果能夠將智能家電升級為家用智能終端產品,有需求,有市場,有客户,還有企業自身的快速生產能力與渠道優勢,就可以快速轉型、搶佔市場。」
「此外,在大模型的應用端,我們要找到好的應用場景和先進的應用方向。」黃晁向記者解釋道,比如向大模型輸入管理需求文檔就能直接輸出量身定製版工廠數字化管理系統,如果有企業將之實現,也許就能借此產品變成行業中的獨角獸或龍頭企業;
在新材料企業的研發中,大模型應用的運用可預測材料組成或結構,以前要做100次的實驗,現在可能只需10次,這將極大提升研發速度和企業競爭力,也許還能改變行業的範式……
「寧波企業大都低調務實。企業發展從長期來看,核心還是產品和給客户創造的價值。」宋道靈説,「發展還是要按照自己的步調,急不得。不用刻意去追逐‘獨角獸’的標籤,這是做好事情后順其自然就會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