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BOSS直聘季報圖解:營收18億同比增15% 已接入DeepSeek-R1

2025-03-11 23:15

雷遞網 雷建平 3月11日

BOSS直聘(納斯達克:BZ;香港聯交所:2076)今日公佈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及全年的未經審計財務業績。財報公佈后,BOSS直聘股價大漲,美股盤前上漲近10%,股價創60日新高。開盤后,大漲超過5%。

財報顯示,BOSS直聘2024年營收為73.56億元(10.08億美元),較2023年全年的59.52億元增加23.6%。

BOSS直聘2024年經營利潤為11.73億元(1.61億美元),較2023年全年的5.81億元增加101.9%;經調整淨利為23.17億元(3.17億美元),較2023年全年的16.38億元增加41.4%。

BOSS直聘2024年淨利潤為15.67億元(2.15億美元),較2023年全年的10.99億元增加42.6%;經調整淨利潤為27.1億元(3.71億美元),較2023年全年的21.56億元增加25.7%。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計為超過2.25億用户、超過1660萬企業提供過服務。2024年全年,超過18.5億人次的用户在平臺獲得雙邊達成。

BOSS直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趙鵬表示,「2024年是疫情結束之后的第二年,也是新AI基礎出現之后的第二年,公司面對諸多不確定性,核心策略是堅持把對的事情做到位。保增長並堅決保利潤。降本但加大技術投入。打通提升用户滿意度的外部服務主題與提效減墒的內部管理主題。」

BOSS直聘Q4營收18.23億 同比增15.4%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8.23億元(2.5億美元),較2023年同季度的15.8億元增加15.4%。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對企業客户的在線招聘服務收入為18億元(2.47億美元),較2023年同季度的15.67億元增加15.2%。該增加主要受付費企業客户的增長所帶動。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其他服務(主要為向求職者提供的付費增值服務)收入為1950萬元,較2023年同季度的1350萬元增加44.4%,主要受益於用户羣擴大。

接入DeepSeek-R1 在AI大模型上的能力儲備增加

目前,BOSS直聘APP已接入DeepSeek-R1,在APP中的一些場景中審慎灰度測試。同時,產品上也採取自研模型「南北閣」提供服務。

在招聘者端,僱主與智能體交流招聘訴求,智能體在龐大的求職者數據庫中自主開始選擇和匹配,向僱主推薦候選人,並輔之以具體的推薦理由。一部分僱主在灰度測試中將體驗更為「激進」的場景。他們在確定所選擇的求職者后,智能體將被「委託」與該求職者持續溝通,直至求職者接受邀約或拒絕。這一切的前提是,關於對面使用了機器人這件事,求職者有權知道,有權接受或者拒絕。

求職者端,搜索場景下在現有「搜關鍵詞」的基礎上,增加了「向AI提問題」的交互方式,支持用户用更自然的語言表達需求,獲取職位、就業相關信息及問題答案。此外,經驗不多的求職者還可以在AI的陪伴下進行模擬面試,為實地面試做好提前準備。

「Nanbeige」「南北閣」,是BOSS直聘自研大語言模型序列的代號。2024年5月「南北閣」團隊對Nanbeige2-16B-Chat進行開源,該模型在 OpenCompass 5月模型評測主觀綜合榜中位列開源模型第三。在后續版本中,「南北閣」在模型結構上持續創新,在保障效果的同時壓縮訓練成本及推理成本。在2024年12月智源研究院組織的FlagEval大模型角鬥場榜單及辯論賽榜單中,「南北閣」位列國內第一梯隊。

隨着DeepSeek-R1的部署,BOSS直聘在AI大模型上的能力儲備進一步增加。「南北閣」與DeepSeek-R1的結合,有望讓產品技術團隊靈活應對用户需求場景,在保障服務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此外,平臺多年積累的數據與精細化產品服務基礎,也將讓AI大模型技術「有養分可長」、「有場景可施」,讓產品技術團隊繼續將大模型技術紅利有效轉化為用户便利。

2024年藍領收入佔比提升至38%

不斷新湧入的用户對產品匹配效率提出了更多挑戰。

為此,產品與技術、運營團隊針對不同場景的用户需求,持續完善精細化服務。以藍領相關的招聘服務為例,為解決藍領招聘領域信任度低的剛需難題,公司發起「海螺優選」,讓優質招聘企業獲得更多與候選人溝通的機會,讓「好人獲得更多收穫」,努力扭轉當前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狀。

公司由用户增長驅動收入增長的模式仍然有效。2024年,公司收入結構中,在用户增長的帶動下,藍領、非一線城市、超小微企業等增量市場用户在收入中的貢獻持續提升。其中,2024年藍領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至38%;尤其是藍領製造業,在所有行業中增速最快。

在學生方面,從2024年秋季到2025年春季,BOSS直聘延續往年慣例,整合平臺百萬數量級適配崗位,並引入更多國央企校招崗位,為大學生拓寬就業選擇面。另外,BOSS直聘對學生提供了簡歷診斷、面試刷題、職業測評等實用的免費就業服務。基於DeepSeek-R1能力開發的有了社區職場問答,也有望幫助學生羣體更高效系統的地獲得就業方法論。

此外,BOSS直聘稱努力發掘職位,滿足求職者差異化需要。2024年,平臺上新發布的兼職職位數、招聘者數量及最終達成數同比大幅增長。同期,平臺認證的無障礙職位數量、求職者達成數量也同比上漲。

BOSS直聘Q4成本與費用14.56億 同比增7%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成本與費用為14.5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6億元增長7%。全年的成本與費用為62.22億元(約8.5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54億元。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成本為3.14億元,營銷費用為4.26億元,研發費用為4.4億元。

BOSS直聘稱,2024年在繼續提升用户服務水平的前提下,降本增收優化經營效率。

2024年公司在保持用户穩健增長的背景下,有效控制相關費用。2024年全年月均活躍用户數(MAU)達到5300萬,同比增長25.3%。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12個月內,公司付費企業客户數達到610萬,同比上漲17.3%。

公司2024年營銷費用佔收入比降至28%,達到上市以來新低。其中,第四季度營銷費用創下近兩年單季度新低,為4.2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33億元下降1.7%;營銷費用佔收入比收窄至23%。

研發費用方面,公司保持穩定的持續投入,2024年全年研發費用為18.16億元,同比上漲17.6%。

BOSS直聘Q4經營利潤3.81億 同比增71.2%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的經營利潤為3.81億元(5210萬美元),較2023年同季度的2.22億元增加71.2%。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的經調整經營利潤為6.59億元(9030萬美元),較2023年同季度的5.2億元增加26.8%。

BOSS直聘Q4淨利4.44億 同比增34%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的淨利潤為4.44億元(6090萬美元),較2023年同季度的3.31億元增加34.1%;經調整淨利為7.22億元(約9900萬美元),較2023年同季度的6.29億元增加14.9%。

BOSS直聘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經營現金流達到9.56億元。截至目前,BOSS直聘經營現金流已連續六個季度超過8億元。

長線資金繼續增持

近期,「科技引領中國資產價值重估」成為熱議話題。在多家券商近期的報告中,對AI大模型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主要場景的應用與服務效果提升均有樂觀展望。同時,促進就業相關政策正逐步落地,有望驅動企業用工需求加速回暖。

對公司的長期增長與健康發展,管理層始終持有堅定信心。在2024年3月、8月,BOSS直聘董事會分別批准了價值2億美元、1.5億美元的兩項股票回購計劃,共計3.5億美元可用於回購。公司2024年全年累計回購近2.29億美元股票,對應流通股的3.7%。

綜合信息顯示,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巴克萊等券商對BOSS直聘持買入/增持評級。2024年第四季度多家知名長線資金繼續增持BOSS直聘,其中資本世界投資者(Capital World Investors)增持近2400萬普通股。此外,知名基金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施羅德(Schroders)、紅衫、Ward Ferry亦在第四季度加倉。

目前,BOSS直聘頭部投資者中涵蓋摩根資管(JP Morgan)、瑞銀資管(UBS)、全球資本研究投資者基金(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貝萊德(Blackrock)、加拿大養老投資公司(CPPIB)等多家知名國際長線基金、科技類基金、主權財富基金、機構養老基金。

已斥資2.29億美元回購

於2024年8月,BOSS直聘董事會批准一項新的股份回購計劃,自2024年8月29日起生效,為期12個月,據此公司可回購不超過1.5億美元的股份(包括以美國存托股的形式)。該項股份回購計劃與此前2024年3月20日生效的股份回購計劃(為期12個月,本公司據此可回購不超過2億美元的股份(包括以美國存托股的形式))同時實施。

BOSS直聘在2024年第四季度回購了超過9000萬美元的股份,使2024年全年的回購總額達到約2.29億美元(包括受託人在公開市場購買並以信託持有的股份),佔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發行及流通在外股份的3.7%。

BOSS直聘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總收入介於19億元至19.2億元之間,同比增加11.5%至12.7%。

———————————————

雷遞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