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1 19:02
Manus對國內Agent生態的發展、Agent技術的落地,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
Manus爆火之后, CAMEL-AI.org社區創始人李國豪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Manus點燃了Agent(智能體)技術,技術讓更多人關注到纔會更快地迭代和進步。」
截至目前,多家AI企業相繼成功復現Manus產品。此前第一財經對話MetaGPT團隊解析復現路線,3月11日,同樣成功復現的李國豪向第一財經記者解析Manus對行業造成的影響。
嚴格意義上,CAMEL-AI.org並非一家公司,而是一個開源社區。2023年3月21日,CAMEL框架便正式對外發布,在該框架內,用户只需輸入一個初步想法,系統就能自動制定詳細的實現步驟,隨后AI助理智能體和AI用户智能體通過聊天協作的方式逐步完成任務。
其后,團隊為CAMEL框架新增交互能力,推出具身智能體(embodied agent),具備瀏覽互聯網、閲讀文檔等能力。基於這樣的基礎,Manus爆火后,CAMEL團隊推出 OWL(Optimized Workforce Learning)項目,該項目是基於 CAMEL-AI 框架構建的Multi-Agent(多智能體)系統,目前已在GAIA 基準測試中取得58.18的平均分。
此前Manus披露在GALA基準評測中達到當前最優水平(SOTA),超越OpenAI Deep Research等競品。李國豪此前在交流羣中表示:「OWL封頂GALA開源第一,有信心‘刷爆’Manus。」
GAIA是由Meta AI、HuggingFace和AutoGPT團隊推出,圖靈獎得主Yann LeCun與HuggingFace首席科學家Thomas Wolf參與的平臺,主要解決現有大語言模型基準測試被快速突破、難以評估新模型的問題。
已完成Manus復刻的MetaGPT團隊所發佈的OpenManus,也屬於AI Agent 產品,與Manus同採用Multi-Agent架構,能夠將複雜任務拆解為多個子任務,並分配給不同的Agent執行。而李國豪團隊在2023年便發佈論文,介紹其團隊開發的開源多智能體框架 CAMEL。只是時間發展至2025年,AI框架的競爭更為激烈,CAMEL.AI雖然在多智能體協作領域具有開創性,但在商業化和大規模應用方面相對緩慢。
談及團隊能夠快速復刻Manus的具體原因時,李國豪表示,主要得益於CAMEL框架具備成熟的生態系統,很多基礎技術與產品此前已經做好,每個基礎的Agent工具已經在那里了。只是這一次團隊將這些Agent產品簡單地串聯了一下。
但在時間線與開發初衷上,李國豪稱,OWL項目本身是一個較為嚴肅的科研項目,團隊已經做了幾個月時間,只是因為最近的行業熱點事件才選擇這個時間點去披露發佈。而Manus的成功在李國豪看來,也是建立在各種智能體技術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出圈現象。他稱,Manus本身是個優秀的項目,產品側做得很好,工程角度也有可借鑑之處,只是由於目前在輿論側太火了,導致出現兩極分化的聲音。
對於Manus在AI行業的影響,李國豪對記者表示,Manus像一把火點亮了行業,讓更多人關注到Agent領域,對國內Agent生態的發展、Agent技術落地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開發者羣體也看到,投入Agent開發存在更多的可能性。以CAMEL-AI.org社區本身為例,李國豪披露Manus火了之后,社區昨日湧入五千多位開發者來使用CAMEL框架下的開源產品,並提出具體意見,幫助社區快速迭代技術。
去年12月,李國豪便判斷智能體將很快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會有多個智能體幫助完成工作,「一人公司」也會越來越多。開源證券分析師認為,Manus或開啟通用AI智能體時代,並帶動頭部大模型廠商加速推出Agent,通用及垂直領域Agent有望並行,疊加多模態AI的突破,進一步助力端側AI應用落地。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