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龍機器人】周報:智元推出通用具身大模型,重視人形機器人大腦發展

2025-03-11 21:48

(來源:華龍證券研究)

邢甜:機械行業分析師

摘要:

2025年3 月3日至 2025年3月7日,人形機器人指數上漲 2.52%。同期滬深300上漲 0.99%,上證綜指上漲 1.56%,深成指上漲2.17%。

行業政策更新:2 月 28 日,北京出臺政策,加快危險、重複、繁重崗位作業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替代。深圳市科技創新局於2025年3月3日發佈《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2025年3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門印發的《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並通過政府官網發佈公開徵求意見。2025年3月6日晚,《人形機器人標準化白皮書》正式發佈。

中國政府網於2025年3 月3日晚通過其官方網站及官方公眾號發佈了創意視頻《機器人羣俠傳》。 

《政府報告》中首次出現「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新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小米、小鵬、蔚來等多家汽車產業鏈公司宣佈切入「人形機器人」 賽道。①小米機器人團隊宣佈了人形機器人進展,目前正推進旗下CyberOne(鐵大)在自家制造產線上的分階段落地。CyberOne被官方定義為「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支持家庭護理、陪伴等多種場景。②理想汽車放出做人形機器人的消息,100%會做人形機器人,但節奏不是現在。何小鵬此前透露,AI 機器人小鵬 Iron將搭載多塊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擁有15 個可動自由度、支持觸控反饋的擬態雙手。③財聯社消息,蔚來汽車已組建了一支約20 人的團隊,專門調研機器狗項目。

2025年3月10日,智元機器人與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推出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啟元/智元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enie Operator-1,簡稱 GO-1)。據瞭解,GO-1 模型基於智元機器人 2024 年年底發佈的 AgiBot World 數據集開發,並開創性提出了 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構,實現了利用人類視頻進行學習和小樣本快速泛化,顯著降低了具身智能的技術門檻。目前,GO-1 模型已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機器人本體中,與機器人系統緊密結合。隨着后續的持續進化和優化,GO-1模型將為具身智能技術發展帶來更多前所未有的可能。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已進入「技術突破→量產降本→場景滲透」的黃金周期,行業有望成為2025年核心投資主線,維持行業「推薦評級」。建議圍繞:①大腦作為機器人進化的突破口,正快速迭代。智元 GO-1模型實現了利用人類視頻進行學習和小樣本快速泛化,顯著降低了具身智能的技術門檻。后續可關注華為在語言整合、視覺與運動控制等方向的技術突破;②場景創新,包括極限作業(電力巡檢、礦山等)、醫療康復、智慧物流等方向;③各大主機廠供應鏈邊際變化,三個方向進行佈局。

個股方向可以關注:(1)特斯拉鍊三花智控(002050.SZ)、拓普集團(601689.SH)、峰岹科技(688279.SH)、綠的諧波 (688017.SH)、五洲新春(603667.SH)、鳴志電器(603728.SH)、 雙環傳動 (002472.SZ) 、 北特科技 (603009.SH) 、 恆立液壓 (601100.SH)、凌雲股份(600480.SH)。(2)宇樹鏈長盛軸承 (300718.SZ)、曼恩斯特(301325.SZ)、道通科技(688208.SH)、奧比 中光-UW(688322.SH)。(3)華為鏈兆威機電(003021.SZ)、中 堅 科 技 (002779.SZ) 、 禾 川 科 技 (688320.SH) 、 埃 夫 特 -U(688165.SH)、拓斯達(300607.SZ)。(4)智元鏈卧龍電驅 (600580.SH)、藍思科技(300433.SZ)、中大力德(002896.SZ)、富臨 精工(300432.SZ)、博眾精工(688097.SH)等。(5)樂聚鏈:富 佳 股 份 ( 603219.SH ) 、 海 晨 股 份 (300873.SH) 、 藍 黛 科 技 (002765.SH)。(6)小米鏈:震裕科技(300953.SZ)、恆立液壓 (601100.SH)、雙環傳動(0024720.SZ)、金楊股份(301210.SZ)等。

風險提示:

技術迭代風險、量產進度不確定性、估值風險、政策風險、所引用數據來源發佈錯誤數據等。

1. 行情回顧

我們選取 wind 人形機器人概念指數 8841699.WI 作為跟蹤對象,2025年 3 月 3 日至 2025 年 3 月 7 日,人形機器人指數上漲 2.52%。同期滬深300 上漲 0.99%,上證綜指上漲 1.56%,深成指上漲 2.17%。

Wind 人形機器人概念指數共包含個股 87 支,2025 年 3 月 3 日至 2025年 3 月 7 日漲幅前五的公司分別為豐立智能(+38.59%)、集智股份(+36.54%)、捷昌驅動(+28.7%)、恆立液壓(+19.65%)、巨能股份(+18.54%);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別為中大力德(-10.45%)、新時達(-8.41%)、慈星股份(-6.67%)、漢宇集團(-6.65%)、柯力傳感(-4.78%)。

2. 產業動態

2月28日,北京出臺政策,加快危險、重複、繁重崗位作業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替代。2025 年 2 月 28 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提出加快推動工業、商業場景規模化落地。政策要求通過央地協同,鼓勵汽車生產、電子製造、工業焊接、煤炭礦業等領域的央國企率先開放應用場景,促進技術方與場景方聯合研發,提升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危險、重複、繁重崗位中的任務執行能力,加速機器人替代進程。(北京發佈公眾號) 

中國政府網於 2025年3月3日晚通過其官方網站及官方公眾號發佈了創意視頻《機器人羣俠傳》。該視頻以武俠風格展現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多領域技術突破,涵蓋工業、服務、特種及醫療機器人等場景,並預告了次日(3 月 5 日)發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科技創新的內容。(中國政府網)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於2025年3月3日發佈《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指出到2027年,在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AI 芯片、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融合技術、多模態感知技術、高精度運動控制技術、靈巧操作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過百億企業10家以上、營收超十億企業20家以上,實現十億級應用場景落地 50 個以上,關聯產業規模達到 1000 億元以上,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羣相關企業超過 1200 家。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矩陣,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創新團隊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產業生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深圳科技創新公眾號) 

2025 年 3 月 5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門印發的《5G 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並通過政府官網發佈公開徵求意見。在「5G+人形機器人」任務中,方案提出:探索在人形機器人中預置 5G 模組,加強人形機器人與 5G 工業互聯網的協同適配能力;推進具備 5G 通信能力的人形機器人在高端製造場景、消費服務場景的規模化應用,並拓展人機協同、柔性生產等新模式。(北京企業技術中心創新服務聯盟) 

2025 年 3 月 6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基金將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來能源、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鄭柵潔還表示,越來越多的產品裝上了「中國芯」,打壓封鎖只會讓中國加快步伐。(財聯社) 

《政府報告》中首次出現「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新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今年以來,從絲滑舞蹈到前空翻,再到進廠「打工」,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已經進入加速發展的爆發期。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陪伴型機器人可能在三年左右進入家庭,能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進行護理的機器人,有望在五年左右的時間進入家庭,並將催生未來萬億元規模的新興產業。(央視新聞)

2025 年 3 月 6 日晚,《人形機器人標準化白皮書》正式發佈。白皮書系統梳理了當前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標準化現狀,指出行業存在術語不統一、關鍵技術指標(如運動靈活性、反應速度)缺乏明確衡量標準、安全性與倫理規範缺失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產品性能參差不齊,用户體驗不一致,且制約了跨領域應用(如家庭、醫療、教育)的規範化發展。(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小米、小鵬、蔚來等多家汽車產業鏈公司宣佈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目前正推進旗下 CyberOne(鐵大)在自家制造產線上的分階段落地。」 小米機器人團隊宣佈了人形機器人進展。CyberOne 被官方定義為「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支持家庭護理、陪伴等多種場景。「100%會做人形機器人,但節奏不是現在。」理想汽車放出做人形機器人的消息。何小鵬此前透露,AI 機器人小鵬 Iron 將搭載多塊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擁有 15個可動自由度、支持觸控反饋的擬態雙手。蔚來汽車已組建了一支約 20人的團隊,專門調研機器狗項目。(財聯社) 

中國移動、華為和樂聚發佈 5 G-A 機器人。據財聯社消息:近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5)上,中國移動、華為、樂聚聯合發佈全球首款搭載 5G-A 技術的人形機器人。據悉,此次發佈的 5G-A 人形機器人「夸父」,系中國移動、華為與樂聚機器人在 GTI 平臺下合作的階段性成果。GTI 是由中國移動、日本軟銀、英國 Vodafone 等運營商於 2011 年發起成立的國際合作平臺,其首要目標便是推動 5G-A 技術和產品實現智慧融合。(財聯社) 

中國智造再突破,優必選推動機器人羣體智能進化。中國經濟網記者從優必選獲悉,其在極氪 5G 智慧工廠開展全球首例多臺、多場景、多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協同實訓,推動人形機器人從單機自主向羣體智能進化。據瞭解,在此次實訓中,優必選首次將羣體智能技術引入人形機器人,以人形機器人集羣為物理載體,探索通過羣體行為與外部物理環境密集交互而進化出的高階具身智能。優必選提出了人形機器人羣腦網絡(BrainNet)軟件架構,並設計人形智能網聯中樞 Internet of Humanoids (IoH),為羣體智能的軟硬件實現提供了可借鑑的路徑。針對人形機器人羣體協作場景,優必選羣腦網絡(BrainNet)架構由端雲協同的推理型節點和技能型節點靈活鏈接,形成羣體維度下的超級大腦和智能小腦,重新定義人形機器人的大小腦。(中國經濟網) 

2025 年 3 月 10 日,智元機器人與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推出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智元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enie Operator-1,簡稱 GO-1)。據瞭解,GO-1 模型基於智元機器人 2024年 年 底 發 布 的 AgiBot World 數 據 集 開 發 , 並 開 創 性 提 出 了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構,實現了利用人類視頻進行學習和小樣本快速泛化,顯著降低了具身智能的技術門檻。目前,GO-1模型已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機器人本體中,與機器人系統緊密結合。隨着后續的持續進化和優化,GO-1 模型將為具身智能技術發展帶來更多前所未有的可能。(人形機器人發佈)

3.公司動態

【雙環傳動】2025 年 3 月 5 日-2025 年 3 月 6 日,監事李瑜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供 3.02 萬股。 

領益智造】公司通過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常州優融、上海邁環、萬里揚管理、蕪湖華安、常州青楓、常州星遠、常州超領、江蘇信保等 8 名交易對方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江蘇科達 66.46%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昊志機電】2025-03-04 董事韓守磊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 2.79萬股,成交均價為 CNY26.5 元;此次減持后持股數為 8.37 萬股。2025-03-04,韓守磊減持韓守磊減持股份 2.79 萬股公司股份,成交均價為 CNY26.5 元,平均減持價格為 26.5CNY。 

【卧龍電驅】截至 2025 年 3 月 3 日,卧龍電氣驅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高級管理人員黎明先生持有公司股票 1,637,459 股,約佔公司總股本 1,302,622,626 股的 0.1257%,公司董事萬創奇先生持有公司股票1,229,921 股,約佔公司總股本 1,302,622,626 股的 0.0944%。 

華興源創】2025-03-03 董事陳文源通過二級市場買賣方式增持股份20 萬股,成交均價為 CNY27.946 元;此次增持后持股數為 5719.25 萬股。

4.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已進入「技術突破→量產降本→場景滲透」的黃金周期,行業有望成為2025年核心投資主 線,維持行業「推薦評級」。建議圍繞:①大腦作為機器人進化的突破口,正快速迭代。智元 GO-1模型實現了利用人類視頻進行學習和小樣本快速泛化,顯著降低了具身智能的技術門檻。后續可關注華為在語言整合、視覺與運動控制等方向的技術突破;②場景創新,包括極限作業(電力巡檢、礦山等)、醫療康復、 智慧物流等方向;③各大主機廠供應鏈邊際變化,三個方向進行佈局。

個股方向可以關注:(1)特斯拉鍊:三花智控(002050.SZ)、拓普集團(601689.SH)、峰岹科技(688279.SH)、綠的諧波 (688017.SH)、五洲新春(603667.SH)、鳴志電器(603728.SH)、 雙環傳動 (002472.SZ) 、 北特科技 (603009.SH) 、 恆立液壓 (601100.SH)、凌雲股份(600480.SH)。(2)宇樹鏈:長盛軸承 (300718.SZ)、曼恩斯特(301325.SZ)、道通科技(688208.SH)、奧比 中光-UW(688322.SH)。(3)華為鏈:兆威機電(003021.SZ)、中 堅 科 技 (002779.SZ) 、 禾 川 科 技 (688320.SH) 、 埃 夫 特 -U(688165.SH)、拓斯達(300607.SZ)。(4)智元鏈:卧龍電驅 (600580.SH)、藍思科技(300433.SZ)、中大力德(002896.SZ)、富臨 精工(300432.SZ)、博眾精工(688097.SH)等。(5)樂聚鏈富佳股份( 603219.SH ) 、 海 晨 股 份 (300873.SH) 、 藍 黛 科 技 (002765.SH)。(6)小米鏈:震裕科技(300953.SZ)、恆立液壓 (601100.SH)、雙環傳動(0024720.SZ)、金楊股份(301210.SZ)等。

5.風險提示

  • 技術迭代風險:靈巧手、傳感器方案未統一,柔性關節可能顛覆傳統傳動,需要警惕技術迭代對相關上市公司產生影響。

  • 量產進度不確定性:主機廠量產進度不及預期可能對行業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特斯拉產能爬坡可能延迟,供應鏈彈性需驗證等。 

  • 估值風險:部分概念股短期漲幅過高,需關注業績兑現能力。

  • 政策風險:人形機器人領域立法尚不完善,缺乏具體法律法規來規範開發、生產和使用,存在法律空白和不確定性。

  • 所引用數據來源發佈錯誤數據:本報告數據來源於公開或已購買數據庫,若這些來源所發佈數據出現錯誤,將可能對分析結果造成影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