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1 17:32
近年來,全球能源結構正經歷深度調整,儲能行業成為資本市場和產業界關注的焦點。隨着新能源發電比例的提升,儲能電芯作為支撐可再生能源穩定消納的關鍵環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機遇。2024年,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達314.7GWh,同比增長60%,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這一輪行業擴張中,中國企業憑藉技術積累、規模效應和供應鏈優勢,持續佔據主導地位,並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
0
1
中國企業穩居全球市場前列
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發佈的數據,2024年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排名前五的企業均為中國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維權)/比亞迪/海辰儲能/中創新航。
這一格局表明,中國企業已全面主導全球儲能電芯市場。相比之下,日韓企業的市場份額卻在萎縮。數據顯示,三星SDI和LG新能源的排名已從2023年的第六、第八位滑落至2024年的第十、第十一位。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分析認為,韓系企業在全球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的份額雙雙下降,而中國企業則在全球市場中持續擴大優勢。
0
2
磷酸鐵鋰電池成為增長核心
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市場的崛起,得益於磷酸鐵鋰(LFP)電池的廣泛應用。相較於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長的循環壽命和更低的成本,在儲能系統中更具優勢。2024年,全球磷酸鐵鋰儲能電芯出貨量高達317GWh,佔全球總出貨量的絕大部分,進一步鞏固了中國企業的市場領導地位。
在這一趨勢下,韓國製造商因未能大規模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市場份額遭到中國企業蠶食。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國企業不僅掌握了先進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還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使其產品在全球市場極具競爭力。
0
3
財報數據印證行業趨勢
中國電池企業的強勁增長也在財務數據中得到了體現:
寧德時代:2024年預計實現淨利潤490億至530億元,同比增長11.1%至20.1%。
中創新航:預計淨利潤增長80%至100%,顯示出高速擴張態勢。
而韓國電池製造商則面臨業績下滑:
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在2024年第四季度合計錄得8000億韓元的營業虧損。
這些數據表明,全球儲能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企業憑藉技術優勢、成本控制和產業鏈整合,正在持續擴大市場領先地位。
0
4
大容量電芯成市場新趨勢
隨着儲能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電芯的性能要求也在提升。大容量儲能電芯正逐步成為市場主流,尤其是在大儲能應用場景中,市場對高容量、高能效的電芯需求激增。
2024年,全球大儲電芯出貨量達283.0GWh,同比增長68.0%。其中,314Ah級別的「300Ah+儲能電芯」市場滲透率接近50%,成為行業標配。下一代「500Ah+大容量電芯」正在加速研發,預計2025年下半年進入量產。
億緯鋰能預計,國內大儲市場將在2025年全面轉向314Ah電芯,而海外市場則可能保持280Ah和314Ah電芯共存的狀態。市場人士認為,大容量電芯的快速普及,將成為企業爭奪市場份額的關鍵。
0
5
市場需求旺盛,中國企業加速佈局
2024年,全球儲能市場的增長熱點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東和亞太。高工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2024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口訂單超過120GWh,其中歐美市場佔比達73%,展現出強勁需求。
儘管部分國家針對中國儲能電池產業出臺貿易壁壘,試圖限制中國企業的市場擴張,但中國頭部企業已經採取積極的全球化佈局策略:
超過10家中國電池企業計劃在海外設廠,以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同時提高本地市場的競爭力。
2024年海外市場儲能電芯出貨量達137.3GWh,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392GWh,同比增長25%。
InfoLink公佈的全球企業海外市場儲能電芯排名(涵蓋大儲、户儲及工商業應用),前五名依然是中國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遠景動力及瑞浦蘭鈞。
0
6
展望2025:中國企業如何保持領先?
東吳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大儲市場的增長確定性極高,預計2025年市場將繼續擴張:
美國市場將在2025年加徵關税前迎來搶裝潮,裝機量預計增長45%,達到51GWh。
歐洲市場的增長將由英國、意大利、德國引領。
中東、智利、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大項目逐步落地,預計2025年裝機量將大幅增長221%,達到34GWh。
可以預見,隨着全球儲能市場的持續增長,中國企業將在技術創新、生產規模和全球佈局三方面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未來3-5年,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市場的主導地位將更加穩固。
全球儲能市場正處於高速增長期,中國企業憑藉領先的技術、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以及敏鋭的市場洞察力,成功領跑全球市場。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突破、大容量電芯升級以及海外市場擴展的多重推動下,中國儲能企業不僅穩居行業龍頭,更有望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