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海研究 | 電子:AI Agent產品Manus亮相,AI眼鏡驅動消費電子新一輪增長

2025-03-11 13:26

(來源:東海研究)

證券分析師:

方霽,執業證書編號:S0630523060001

聯繫人:

董經緯,郵箱:djwei@longone.com.cn

// 報告摘要 //

電子板塊觀點:AI Agent產品Manus發佈,能根據用户指令直接交付完整成果,推動AI範式轉型,建議持續關注AI模型、AI應用層面落地進展;MWC 2025順利開展,雷鳥創新、三星、星紀魅族、傳音等各廠商AI眼鏡新產品亮相,推動消費電子市場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當前電子行業需求處於温和復甦階段,建議關注AIOT、AI驅動、設備材料、消費電子周期築底板塊四大投資主線。

國內Monica.im團隊發佈AI Agent產品Manus,推動AI範式轉型,建議持續關注AI模型、AI應用層面落地進展。3月6日,國內Monica.im團隊推出全球首款自主AI Agent產品「Manus」,在接收到用户發送的複雜任務指令時,Manus能夠將任務分解為多個子任務,無需用户進行額外的提示或干預,自動規劃出合理的執行步驟。在演示demo展示的案例中,Manus能夠直接交付完整成果,展現出強大的通用性和執行能力。Manus在GAIA基準測試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績,超越GPT-4Turbo,在基礎任務的測試中,Manus已經接近人類水平(Manus,任務準確率達86.5%、中級任務為70.1%、高級任務為57.7%,而人類在GAIA測試中的平均準確率為92%)。目前由於算力限制,Manus仍採用邀請碼制。Manus的發佈或加速AI Agent商用化,推動AI在to B、to C層面的落地,但實現真正意義上AGI的過程中依然需要面對包括模型能力、自主能力、任務泛化能力等領域的多個挑戰,建議保持關注。

MWC 2025順利開展,AI眼鏡等新產品亮相,推動消費電子市場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2025年3月3日至6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5)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本屆展會以"連接"為核心主題,共逾2700家全球企業參展,其中中國企業超過300家,包括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為、榮耀、TCL、聯想、科大訊飛等中國企業紛紛亮相,展示內容涵蓋全系列、全場景的5G-A產品解決方案,以及最新旗艦智能手機、PC、AR智能眼鏡等多款可穿戴終端產品。從AI眼鏡方面看,雷鳥創新發布RayNeo Air 3s(沉浸式音頻+200英寸虛擬屏)、RayNeo X3 Pro(全綵AR顯示+實時翻譯)及RayNeo V3(AI攝像+三麥克風陣列);三星首次公開展示了首款Android XR頭顯Project Moohan,該設備搭載驍龍XR2+ Gen2處理器和雙4K Micro-OLED屏幕;傳音推出AI Glasses Pro;星紀魅族StarV Air2以44克超輕機身和13國外語實時互譯功能,上市首季市佔率達41.5%,領跑全球市場。其同聲傳譯功能支持手機/眼鏡雙端同步顯示,翻譯響應速度提升40%。根據IDC,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將達1280萬台,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為275萬台,同比增長107%。長期來看,AI眼鏡有望成為AI端側應用的新的增長點。

電子行業本周跑贏大盤。本周滬深300指數上漲1.39%,申萬電子指數上漲2.74%,行業整體跑贏滬深300指數1.35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第9位,PE(TTM)60.56倍。截止3月7日,申萬電子二級子板塊漲跌:半導體(+2.85%)、電子元器件(+2.50%)、光學光電子(+3.51%)、消費電子(+1.96%)、電子化學品(+3.49%)、其他電子(+1.94%)。

投資建議:行業需求緩慢復甦,國內技術不斷進步,長期看電子科技行業的成長機遇依然較大。建議關注:(1)AIOT板塊,關注樂鑫科技恆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2)AI創新驅動板塊,算力芯片關注寒武紀海光信息龍芯中科,光器件關注源傑科技長光華芯中際旭創新易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3)上游供應鏈國產替代預期的半導體設備、零組件、材料產業,關注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拓荊科技華海清科富創精密新萊應材中船特氣華特氣體安集科技鼎龍股份晶瑞電材(4)消費電子周期有望築底反彈的板塊。關注CIS的韋爾股份思特威格科微,射頻的卓勝微唯捷創芯,存儲的兆易創新東芯股份江波龍佰維存儲,模擬芯片的聖邦股份艾為電子思瑞浦,功率板塊的新潔能揚傑科技宏微科技

風險提示:(1)宏觀復甦不及預期風險;(2)AI應用落地不及預期風險;(3)國際貿易規則收緊風險。

// 正文 //

1.行業新聞

1)MWC 2025:從技術輸出到生態協同,「中國力量」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3月3-6日,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據官方披露,MWC 2025吸引逾2700家全球企業參展,其中中國企業超過300家。本屆MWC,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為、榮耀、TCL、聯想、科大訊飛等中國企業紛紛亮相,分享其最新發展洞察與創新成果。展示內容涵蓋全系列、全場景的5G-A產品解決方案,以及最新旗艦智能手機、PC、AR智能眼鏡等多款可穿戴終端產品。(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2)博通2025財年第一財季AI收入激增77%

博通公佈了截止至2025年2月2日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具體來看,Q1營收達到了149.16億美元,同比增長 25%,高於市場預期的146.1億美元。CEO陳福陽表示,公司第一季度營收和調整后的EBITDA均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AI半導體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軟件業務的強勁推動。從業務構成來看,博通在這一季度的半導體解決方案收入達到了82.12億美元,同比增長11%;而基礎設施軟件收入則更為亮眼,達到了67.04億美元,同比增長47%。此外,與AI相關的收入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長了77%,達到了41億美元。這主要得益於超大規模合作伙伴對AI XPU(某領域專用處理器)和AI數據中心連接解決方案的持續投資。(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3)蘋果發佈搭載M4芯片的全新MacBook Air

3月5日晚間,蘋果公司正式發佈了搭載M4芯片的13英寸與15英寸MacBook Air新機型。此前,在發佈搭載M4芯片的iPad Pro時,蘋果表示其單核和多核任務性能相比M3芯片提升了約20%。據蘋果官方數據,M4芯片的性能相比搭載英特爾芯片的MacBook Air提升了最高23倍,而相對於M1芯片的機型實現了兩倍的性能提升。此外,新款MacBook Air支持在屏幕開啟狀態下同時連接兩臺外部顯示器,而這一功能在M3版本中僅限於屏幕關閉時使用。(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4)高通發佈X85 5G芯片:峰值速率12.5Gbps

在202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高通正式發佈了全新的X85 5G調制解調器-射頻系統。作為高通第八代5G調制解調器到天線解決方案以及第四代AI驅動的5G連接系統,這款產品專為下一代聯網和人工智能應用設計,能夠提供最高達12.5Gbps的峰值下行速率,顯著提升用户體驗。它不僅支持無縫的流媒體播放、高速下載與上傳,還能夠在網絡擁堵區域提高連接可靠性,延長設備電池壽命,並進一步提升定位精度。據瞭解,高通X85是業內首款支持高達400MHz下行鏈路帶寬的基帶方案,這也是目前行業內可支持的最大帶寬。通過充分利用現有頻譜資源,X85實現了12.5Gbps的峰值下行速率,為用户帶來更卓越的網絡性能。(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5)臺積電宣佈計劃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擴大美國芯片生產

芯片代工巨頭臺積電計劃對美國工廠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以提升其在美國本土的芯片產能,並支持總統特朗普壯大國內製造業的目標。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周一在白宮與特朗普一同公佈了公司擴大美國業務版圖的願景,這一佈局始於特朗普第一任期的2020年。特朗普表示,此舉意味着「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將在美國本土製造」。魏哲家表示,將在已規劃的650億美元投資的基礎上追加這筆投資,將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6)安森美提議收購芯片企業 Allegro,預估 69 億美元

安森美3月5日披露,計劃以每股 35.1 美元、共計 69 億美元(當前約 500.29 億元人民幣)的現金收購芯片企業 Allegro MicroSystems,這一價格相較 Allegro 二月末收盤價高出 57%。作為參考,安森美自身目前市值約為 196 億美元。Allegro 由日本三墾電氣於 1990 年在美設立,三墾也是該企業目前的最大股東。Allegro 主營傳感器、功率 IC 和光子學半導體業務。安森美稱 Allegro 的產品線可補充其在面向汽車、工業和 AI 數據中心的智能電源和傳感器方面的領先地位。安森美已為迅速完成對 Allegro 的收購進行了談判和融資上的準備。(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7)國家統計局:2月份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價格、電子半導體材料價格、汽車整車製造價格降幅比上月均有所收窄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解讀2025年2月份CPI和PPI數據,一是CPI中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穩中有漲。二是工業品需求穩步釋放,相關行業價格小幅上漲。裝備製造業中,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價格同比下降13.0%,電子半導體材料價格同比下降9.7%,汽車整車製造價格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均有所收窄。(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8)因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軟,4Q24 NAND Flash營收季減6.2%

根據TrendForce,2024年第四季因PC、智能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廠商持續去化庫存,供應鏈大幅調整採購訂單,造成NAND Flash價格反轉向下,平均銷售價格季減4%,整體出貨位元也下滑2%,整體產業營收為165.2億美元,較2024年第三季減少6.2%。分析2025年第一季市況,儘管供應商已開始積極減產,仍難以避免傳統淡季效應,包括Server等各項終端產品備貨速度已放緩,預估在訂單量、合約價皆大幅衰退的情況下,第一季NAND Flash整體產業營收可能季減高達20%。然而,隨着減產加上價格於第一季逐步觸底,預期下半年可望重回上升軌道。(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9)2024Q4全球PC GPU出貨量環比增長6.2%

市場研究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發佈報告稱,2024年四季度全球面向PC的圖形處理器單元(GPU)出貨量達7800 萬台,同比增長0.8%,環比增長6.2%。PC CPU 出貨量則達到了7200萬台。總體而言,預計從2024年到2028年,全球GPU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並在預測期結束時達到 30.08 億台的安裝量。未來五年,獨立 GPU (dGPU) 在 PC 中的滲透率將達到 15%。(信息來源:芯智訊)

10)士蘭微電子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製造生產線(一期)全面封頂

士蘭微電子8英寸碳化硅(SiC)功率器件芯片製造生產線項目(廈門士蘭集宏一期)正式封頂。該項目爭取在今年年底實現初步通線,明年一季度投產,到2028年底最終形成年產42萬片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的生產能力。項目的建成,將能較好的滿足國內新能源汽車所需的碳化硅芯片需求,並有能力向光伏、儲能、充電樁、Ai服務器電源、大型白電等功率逆變產品提供高性能的碳化硅芯片,同時促進國內8英寸碳化硅襯底及相關工藝裝備的協同發展。(信息來源:同花順財經)

2.上市公告重要公告

3.行情回顧

本周滬深300指數上漲1.39%,申萬電子指數上漲2.74%,行業整體跑贏滬深300指數1.35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第9位,PE(TTM)60.56倍。

截止3月7日,申萬電子二級子板塊漲跌:半導體(+2.85%)、電子元器件(+2.50%)、光學光電子(+3.51%)、消費電子(+1.96%)、電子化學品(+3.49%)、其他電子(+1.94%)。海外方面,臺灣電子指數下跌3.29%,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2.88%。

本周半導體細分板塊漲跌幅分別為:品牌消費電子(+4.62%)、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1.60%)、半導體設備(+4.53%)、面板(+3.42%)、被動元件(+2.80%)、LED(+2.73%)、數字芯片設計(+3.32%)、模擬芯片設計(+3.65%)、印製電路板(+2.38%)、電子化學品Ⅲ(+3.49%)、光學元件(+4.51%)、半導體材料(+0.68%)、其他電子Ⅲ(+1.94%)、集成電路封測(+1.42%)、分立器件(+3.52%)。

我們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部分美股科技股,並將相關信息更新如下。近期大部分海外科技廠商發佈了2024年四季度財報,且業績大多取得了環比改善,本周漲幅居前的為思佳訊(+8.93%)、阿斯麥(+3.26%)和恩智浦(+3.23%)。

4.行業數據追蹤

(1)存儲芯片價格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小幅度反彈,但自2024年9月起,DRAM現貨價格略有承壓,NAND Flash合約價格大幅下滑,2025年1月有所回升。

(2)TV面板價格小幅回升,IT面板價格逐漸企穩。

5.風險提示

(1)宏觀復甦不及預期風險:在宏觀經濟復甦過程中,若實際經濟表現未能達到預期,可能導致需求端承壓,進一步引起企業庫存堆積,影響盈利表現;

(2)AI應用落地不及預期風險:AI雲與端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在商業化層面仍有痛點亟待解決,若應用落地不及預期,或導致相關企業產品出貨受到影響;

(3)國際貿易規則收緊風險:國際貿易摩擦和相關進出口規則進一步收緊,可能導致相關芯片、設備、原材料緊缺,或造成半導體供應鏈風險。

// 報告信息 //

證券研究報告:《AI Agent產品Manus亮相,AI眼鏡驅動消費電子新一輪增長——電子行業周報2025/3/3-2025/3/9》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03月10日

報告發布機構: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聲明 //

一、評級説明:

1.市場指數評級:

2.行業指數評級:

3.公司股票評級:

二、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保證以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邏輯,採用合法合規的數據信息,審慎提出研究結論,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

本報告僅供「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員工及經本公司許可的機構與個人閲讀和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建議,任何形式的保證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本公司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公司客户如有任何疑問應當諮詢獨立財務顧問並獨自進行投資判斷。

四、資質聲明:

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覈準的合法證券經營機構,已經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我們歡迎社會監督並提醒廣大投資者,參與證券相關活動應當審慎選擇具有相當資質的證券經營機構,注意防範非法證券活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