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1 01:16
當下「996」文化在互聯網行業持續引發爭議,越來越多的企業正開展反內卷、反加班的行動。
近日,無人機龍頭企業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疆)叫停加班文化,引發廣泛關注。據悉,大約兩周前大疆開始實施「強制不讓加班超過晚上9點」的政策,即一到晚上9點,主管和HR(人事)會分三輪趕人下班,禁止員工加班。該消息在上周末登上社交媒體熱搜。
3月10日晚上8點20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深圳南山區的大疆總部基地「天空之城」。多位大疆員工確認,公司確實執行了強制下班政策。「今天(指3月10日)晚上8點半我就被趕下來了,(晚上)8點半開始趕一波,讓大家在(晚上)9點前陸續都下班,從效果來看,大家上班的時候會更高效一點。」晚上9點,陸續有百位員工從「天空之城」離開。截至發稿,「天空之城」部分樓層燈光依舊明亮,有員工提示稱:「燈是持續亮着的。」
大疆並非首個加入反加班行列的企業。3月10日,有消息稱,美的也開始執行強制下班政策。過去,加班文化被視為敬業和拼搏的象徵,但長期加班被指不僅會影響員工身體健康,還會導致心理壓力過大,並且加班也並不意味着高效。如今,多家大廠開始向職場內卷説不,或將形成標杆效應,不僅會提升企業的僱主品牌吸引力,員工還能通過技能提升與時間管理在8小時內創造價值。不過,也有人擔憂「強制下班」是否會成為取消加班費的變相降薪,實際上大廠員工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壓力並未減少,或導致一些員工將工作帶回家處理。
實探大疆總部
近日,在社交平臺上,不少大疆員工曬出了自己被「趕」下班的經歷;有員工稱「經歷人生中第一次被趕出公司」;還有的員工稱喜迎強制下班晚高峰。
3月20日,在大疆總部基地,有員工對記者表示:大疆長期實行上午9點至10點30分的彈性上班制度,去掉中午午餐、午休的一個半小時,實際上班達到七個半小時即可下班。公司目前不讓加班超過晚上9點是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平衡生活與工作,並且關注提效,現在員工更多的是感受到不鼓勵加班的導向,也不會有下班早走的心理負擔。
據她介紹,經過這次政策調整后,包括她在內的一些員工每天早上會早一些抵達公司。她認為,現在更高效,因為大家作息規律,來得也早了,這是一個正循環。
對於外界質疑的大疆強制下班是否會導致員工回家繼續加班,一位工作了三年的員工表示:辦公電腦是不能被帶回家的,如果要帶辦公電腦回去,需要申請,所以這次的政策有實質性的好處。以前大疆也鼓勵工作日有一天可以晚上7點半下班,但是比較忙碌的時候就不能早走。這次是強制性的,大家都覺得挺好,下班后有自己的生活。
多家公司「反內卷」
大疆並非首個加入反加班行列的企業。3月10日,有消息稱,美的也開始執行強制下班政策,即規定晚上6點20分強制下班。與此同時,微博熱搜下,多個美的官方賬號也迴應稱「被老闆催着關燈下班」、「到了(晚上)6點就回家」。
隨后,美的集團方面針對上述消息迴應稱,早在今年初,美的就明確了關於簡化工作方式要求的「六條禁令」,其中就包括「嚴禁下班時間開會、形式主義加班」。
此前的2月5日,名創優品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葉國富在公司內部發布了新春開工寄語,向員工提出六大要求:嚴禁一切形式主義;簡化溝通形式;堅持會議「333」原則;精簡決策環節;提升審批效率;堅持數字化提效。其中,堅持會議「333」原則是指:內外部會議以30分鍾為宜,最長不超過1小時;匯報資料不超過3頁;重大事項若經3次討論無果則及時叫停。
此外,去年10月,內卷嚴重的光伏行業也發出了「反內卷」的聲音。2024年10月14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文表示,近段時間以來,光伏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滑,整個行業陷入了非理性競爭的惡性循環中。為落實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維護光伏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引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於2024年10月14日在上海舉行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專題座談會。各位企業家及代表就「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並達成共識。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AI延伸閲讀
多家企業開啟「反內卷」的深層次背景(由DeepSeek生成)
一、經濟轉型壓力: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效率」
產能過剩與利潤歸零的倒逼
中國製造業(如光伏、家電)長期依賴低成本勞動力擴張規模,但全球需求放緩導致價格戰加劇,行業陷入「增產不增收」的惡性循環。例如,2023年光伏組件價格暴跌40%,頭部企業淨利潤率跌破5%,倒逼美的、海爾等企業通過「反形式主義加班」降低隱性人力成本,聚焦技術升級。
互聯網行業(如電商、本地生活)用户增長見頂,平臺從「流量爭奪」轉向「存量深耕」。拼多多取消「僅退款」規則、美團優化騎手考覈,本質是減少無效內耗,提升單位人效。
國際競爭的技術壁壘升級
歐美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反強迫勞動法案》等限制中國低端產能出口,迫使企業轉向高附加值領域。例如,大疆為規避美國製裁風險,將研發重心從「低價走量」轉向無人機核心算法突破,要求研發團隊「強制雙休」以保障創新效率。
二、政策與監管的強力驅動
中央政策定調「高質量發展」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破除內卷式發展」,明確要求企業減少低效重複勞動。市場監管總局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內卷式競爭開出的百億級罰單,直接推動互聯網平臺調整運營策略。
人社部2025年修訂《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將「隱形加班」(如微信羣指令、居家待命)納入監管,企業為避免法律風險主動規範工時管理。
地方政府的產業升級考覈
廣東、浙江等地將「單位GDP能耗」「研發投入強度」納入政績考覈,倒逼地方政府清理低效產能。例如,深圳對「人均產值低於50萬元」的企業徵收階梯式能源附加費,迫使富士康等代工廠優化生產流程,減少無效加班。
三、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革
人口紅利消退與人力成本飆升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11年下降,製造業普工工資年均漲幅超8%,但「996」模式導致員工流動率高達30%。企業發現:延長工時反而增加培訓成本和事故風險(如2023年某新能源電池廠因員工過勞導致生產線爆炸),倒逼美的通過「18:20清場」降低綜合用工成本。
新生代勞動者的價值覺醒
90后、00后員工將「工作尊嚴」置於薪酬之上,抵觸「開會表演」「PPT內卷」等形式主義。智聯招聘調研顯示,83%的Z世代因「無效加班」選擇裸辭,迫使企業重塑管理文化。例如,海爾取消「周末團建打卡」、小米推行「會議禁帶電腦」,以提升年輕員工留存率。
四、技術革命重構生產邏輯
數字化工具替代低效人力
美的「數字化看板」自動生成經營分析報告,取代80%的人工報表;大疆用AI巡檢系統減少60%的質檢人力。技術升級使企業意識到:依賴「人海戰術」反而阻礙效率提升。
華為「AI編碼助手」將程序員從重複勞動中解放,推動考覈標準從「代碼行數」轉向「算法創新」,客觀上消解了「熬夜衝KPI」的文化土壤。
全球化協作的時區約束
跨國企業(如TikTok、Shein)需24小時對接歐美市場,原「全天候待命」模式導致員工身心俱疲。強制9點下班后,SHEIN改用異步協作工具(如Notion、Figma)提升跨時區溝通效率,反而縮短產品上線周期。
總結:反內卷是多重危機的系統性響應
企業「反內卷」並非單純的人文關懷,而是經濟轉型、政策約束、人力成本和技術革命四重壓力下的生存選擇:
經濟層面:告別「以命換增長」的草莽時代,向精益管理要利潤;
政策層面:規避法律風險,響應國家產業升級號召;
社會層面:適應勞動力從「工具人」到「價值主體」的認知躍遷;
技術層面:用數字化重構生產函數,擺脫低水平人力消耗。
這場變革的終極目標,是推動中國企業從「內卷紅海」躍入「創新藍海」,在全球價值鏈中爭奪更高生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