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10 19:14
轉自:上觀新聞
最近,長三角三省一市下轄的各縣(市、區)的2024年GDP成績單已基本公佈。翻看成績單,有兩大亮點不得不説:一是江陰成為全國第二個站上「5000億級」新臺階的縣級市,由此江蘇坐擁全部兩座「5000億縣」;二是長三角千億縣「擴容」,江蘇徐州的新沂市、安徽合肥的長豐縣攜手躋身千億縣。
縣域經濟,不僅是承擔經濟大循環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更是中國經濟增長和發展潛力的重要基本盤。去年7月,賽迪顧問發佈的《2024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顯示:2023年,全國縣域(包括縣及縣級市等)GDP超過1000億元的「千億縣」為59個。千億縣是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領跑者,其以全國1.2%的陸地面積、4.5%的常住人口,貢獻了全國7.6%的GDP、10%以上的規上工業產值。
江蘇、浙江是全國縣域經濟大省,兩省佔全國比重過半。若分析原因,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蘇南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江蘇便以縣域經濟強而著稱,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宜興、太倉等一眾蘇南縣市,常年霸榜全國百強縣前十名;浙江縣域經濟雖不及江蘇亮眼,但慈溪家電、樂清電氣等「塊狀經濟」,也讓浙江千億縣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打法,成為浙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鮮明註腳。安徽作為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3年,肥西是該省唯一的千億縣。
突破天花板
2024年,江陰突破縣域經濟「天花板」——今年1月27日,江陰市統計局發佈消息,202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126.13億元,增速5.6%。江陰成為繼崑山之后,中國第二座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在全國設區市尚在努力躋身萬億城市行列時,我國縣域經濟「雙子星」江陰與崑山已進入Next Level。
近年來,江陰GDP呈現出令人振奮的上揚曲線:2007年,江陰GDP突破1000億元,2010年破2000億元,2016年破3000億元,2019年破4000億元。
江陰靠的是什麼?堅持實體經濟發展,是江陰的重要發展密碼。目前,江陰已連續多年位列中國工業百強縣(市)之首,在「2023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上,12家江陰企業入圍。同時,民營經濟是江陰的重要發展動力,其貢獻了江陰70%以上的GDP和税收、80%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產值、90%以上的企業數和就業數。
「站上新起點,如何再攀高?」江陰市委主要領導直接地拋出這個問題。當地嘗試給出答案:2月5日,江陰召開「科創江陰」建設新三年行動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動員大會,以「新春第一會」的形式正式發佈《「科創江陰」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
在此之前,江陰已為新發展騰出空間。2021年5月,江陰率先啟動工業園區升級改造「三年大會戰」,力求以工改「再造一個新江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江陰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為江陰贏得「中國製造業第一縣」的金名片。但到了近幾年,江陰市域987平方公里範圍內,200個各類園區佈局散、隱患多、效益低的問題逐漸暴露,土地開發幾乎觸及「天花板」,這纔有了持續數年的工業園區升級改造行動,其利於新質生產力的佈局。
多年來,江陰與崑山可謂棋逢對手。很長一段時間內,江陰GDP大幅領先崑山。直到2009年,崑山超越江陰,當年崑山與江陰GDP分別為1750.1億元、1713.2億元。隨后,崑山雖一直保持領先,但並無絕對優勢,江陰一度成為已經踩到腳跟的追趕者,2018年江陰曾將與崑山的差距追至僅相差25.9億元,隨后又逐漸拉開。如今,邁上5000億元新臺階的崑山與江陰,還將延續不斷突破天花板的態勢。
目前,崑山已連續20年位居「全國百強縣」之首,2024年崑山GDP為5380.1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1%。崑山、江陰這一經濟體量不僅已領先於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7個省會(首府)城市,更已「富可敵省」,若放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與寧夏GDP相當,遠超青海、西藏。
與江陰一樣,崑山同樣選擇再攀高峰,拒絕「躺贏」。為此,崑山正拉高發展標杆,跳出縣域思維,主動與經濟規模相當的城市攀高比強。去年召開的「改革再出發 奮進新徵程」2024崑山發展大會上,崑山立下的新目標——到2035年,立志成為全國首個GDP超萬億元的縣級市,也就是「再造一個崑山」。
江蘇是縣域經濟強省,多年來,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長期霸榜全國百強縣前四。其中,張家港、常熟也是接下來的「5000億縣」種子選手,2021年張家港GDP達3030.21億元,是全國第三個GDP總量破3000億元的縣級市;2024年,常熟GDP為3079.10億元,成為全國第五個3000億元級別的縣級市。再看浙江,2024年慈溪GDP達2928.64億元,距3000億大關僅一步之遙。
有意思的是,最近長三角縣域經濟「尖子生」之間的串門、交流,多了起來。2月26日,江陰市委主要領導帶隊赴隔壁的張家港學習考察。張家港曾創造出與「崑山之路」「園區經驗」齊名的「張家港精神」,此次江陰市代表團主要為學習當地人才引育、科技創新、促進產才融合等經驗,為深入推進「科創江陰」拓展思路。次日,義烏市委主要領導率領的義烏市黨政代表團赴崑山學習考察。類似考察活動不妨再多些,如此對縣域經濟發展將大有裨益。
千億縣迎新
2024年,長三角「千億縣」迎來新成員——徐州新沂和合肥長豐。
新沂破千億的話題熱度,遠不及將於2025年衝刺萬億的徐州。看似名不見經傳的新沂,已是全國百強縣常客,2024年更是交出了「三個千億」的亮眼成績單。其中,新沂GDP預計首破1000億元大關,增長8.3%,增速居徐州第一;同年,工業開票銷售收入超過1150億元,服務業開票銷售收入1010億元,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相比之下,長豐的名氣要大上不少。2024年,長豐實現「五個千億」,成為繼肥西后的安徽第二個「千億縣」。數據顯示,2024年長豐GDP為1038.6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長豐規上工業產值超2000億,增長28%,總量全省縣域第一;合肥比亞迪成為全市首個千億汽車製造企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超千億、全省唯一;下塘鎮成為全省首個千億產業鎮……
雖名為「長豐」,卻因旱澇頻發乃至十種九不收,長豐被當地人自嘲「常窮」。1994年,長豐被列為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2012年才脱貧摘帽,下塘鎮則以「下塘燒餅」有些薄名。隨着2021年合肥比亞迪落地長豐下塘,這里一躍站上安徽新能源汽車這個「首位產業」的「C位」,分管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長豐縣領導自豪地表示,「過去5分鍾打一個燒餅,現在50秒下線一輛比亞迪汽車」。如此看,尚屬千億縣「新面孔」的長豐,縣域經濟有望持續衝高。
目前,長三角還有一些「準千億縣」城市,比如江蘇揚州的寶應縣、浙江嘉興的嘉善縣、安徽合肥的肥東縣等地,2024年GDP均達900億元以上。其中,2024年寶應GDP為980.87億元,距離千億僅差臨門一腳;嘉善2024年GDP突破950億元,今年1月嘉善縣委全會亮出新年目標——全力成為GDP千億縣;同年,肥東GDP為922.5億元,今年1月,肥東縣十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提出,2025年,全縣上下將昂首闊步邁入千億之城。
原標題:千億縣、5000億縣,為何扎堆長三角?
欄目主編:陳抒怡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任俊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