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徐福記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嗎?

2025-03-10 09:43

從小認識的老熟人,突然成了洋氣的外賓,這是種什麼感覺?

最近,一代人的童年記憶徐福記,被外來的雀巢全資控股,成了如假包換的洋牌子。

看到老朋友更換國籍,一些網友睹物思人,想起曾經的吃糖歲月;但如今的徐福記,卻因為包裝袋中的糖果太少,杏仁、麻辣酥糖口味抽象,以及品控的不嚴格,而飽受人們的質疑。

過去的吃糖伴侶徐福記,險些成為「時代的眼淚」,除了以上「三宗罪」之外,似乎還源於低糖、健康飲食的流行,以及西式糖果營銷、功能上的洗腦。

為此,歷經風霜的它也在轉型,一面推出糖果之外的多元化產品,一面利用過年、婚禮等場景,打造品牌的高端人設,但效果卻並不明顯。

壓力山大的徐福記,之所以被雀巢看好,似乎因為它傳統渠道有優勢、產品上能夠互補、以及業績上的亮眼表現;但被雀巢收購之后,會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畢竟,外資企業與傳統品牌融合,本就是件紛繁複雜的事,與雀巢牽手的徐福記,能不能因此煥發新生,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一、徐福記「三宗罪」

3月3日,雀巢在官網宣佈,已與徐氏家族達成協議,收購徐福記剩余40%的股份。中國糖果業的傳統巨頭,徹底成了外資企業。

作為曾經的吃糖*,徐福記在80、90后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網友表示:「小時候巨愛它的酥糖,花生味在咀嚼的時候,會有微微的顆粒感;黑芝麻味有芝麻香,吃起來不會太膩。」

另一邊,還有網友表示:「徐福記的金幣巧克力,金燦燦地一大片,每次過年買回家,都會有種很富足的感覺。」「徐福記的軟糖硬度適中,吃起來有嚼勁,口感也不會齁甜。」

如今,徐福記被雀巢鳩佔后,有網友擔心其傳統口味,可能會發生改變;不過,早在收購完成之前,徐福記出品的糖果,就被一些網友貼上了「三宗罪」標籤:

*宗罪來自包裝。

不少網友發現,徐福記的果汁橡皮糖,包裝袋里的糖果數量不一,有些裝了滿滿十多顆糖;有些里面卻只有一顆,彷彿糖果住進了大別墅,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空包。

對此,網友阿狸提出質疑:「徐福記糖果一般是散稱,包裝本身也佔一定分量,包裝袋里如果只有一顆糖,消費者是不是吃虧了?」

小志曾在徐福記工廠做過暑期工,他告訴潘哥:「放糖的機器是半自動化的,工人要把糖放在一個簍子里,數量一般是3到7顆,然后機器負責包裝。但有時候機器會出問題,比如你放了4顆糖,機器包裝的可能比你放的少,或者乾脆一個也沒有。」

第二宗罪來自口味。

作為徐福記的招牌糖果,酥糖依靠其眾多的口味,佔據了很多人的回憶C位;但如今徐福記也有些新品,被網友們戲稱為黑暗料理。

比如,徐福記的杏仁酥心糖,就讓很多網友感到不適,有人吃出了油漆甲醛味,有人吃出了汽油味,有人吃出了殺蟲劑味,本應獲得的甜美感受,反倒成了一場味蕾折磨。

另一邊,徐福記麻辣味糖果,也讓一些網友吃下之后,立刻遭遇了麻辣背刺。潘哥嘗試后發現,剛入口是酥糖的甜味,隨后麻辣味突然到來,最后整個口腔被辣佔據,恍惚間還以為自己吃了辣條。

第三宗罪來自品控。

玄學的包裝、抽象的口味,已經讓不少網友感到頭疼,如果他們最近運氣不佳,還可能在徐福記糖果中,發現意外的驚嚇。

比如,網友阿星拆開一包軟糖,準備把糖果送到嘴里時,捏到了一個硬硬的物體,純白色的粘在軟糖上,她聯繫徐福記官方之后,對方表示可能是模具里的澱粉。

而對於阿星提出的第三方檢測,徐福記方面並不同意,只接受寄回公司檢測,並提出送阿星徐福記產品,作為吃出異物的賠償。

二、艱難地前行

除了以上「三宗罪」之外,作為曾經的吃糖*,徐福記逐漸退出糖果C位,似乎還有些非自身的原因。

首先,中國人越發注重健康飲食,那些含糖量較高的食物,正在被人們所拋棄。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糖果市場規模,2017年達到900億元的*,之后就一路下跌,2023年已降至850億元。

另一邊,全球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品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100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15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4%。

其次,費列羅、士力架等西式糖果,在營銷、功能性等方面,對徐福記造成了衝擊。

在營銷上,費列羅與愛情深度綁定,成為情人節的硬通貨,金燦燦的球形巧克力,承載了多少人的甜蜜回憶。

功能性上,瑪氏公司推出的士力架,將能量小助手作為標籤,橫掃飢餓的洗腦廣告,讓急需補給的網友們,*個想到的就是它。

內外交困的背景下,徐福記雖然四面楚歌,但也在做出改變。

首先,從產品矩陣上,從糖果為主到多元化產品轉型。

2021年春節期間,徐福記推出堅果糖果禮盒,后續又推出糕點、黑巧、果凍等食品;到了2022年,徐福記又推出薯片、餅乾、蛋糕等零食,新品數量超過200款。

不過,對於多元化產品的品控,徐福記的一些表現,卻依舊不盡如人意。

網友小愛告訴潘哥:「我在一家超市里,買到了散裝的徐福記沙琪瑪,打開后發現里面有死去的小黑蟲,去徐福記微信公眾號投訴,把問卷調查全部填完后,才發現問卷服務已過期。」

之后,小愛將這段經歷發在小紅書上,小紅書的徐福記官方賬號,通過私聊找到了她,但后續同樣不了了之。

其次,從品牌營銷上,專注過年、婚禮兩大場景,打造品牌高端調性。

2024年6月,徐福記在三亞舉辦發佈會,推出了20個系列、100多款喜糖新品,覆蓋多種中西式婚禮場景。

2025年春節之前,徐福記又推出「撒糖中國行」,從北京三里屯發車,經過鄭州、武漢、上海、福州,最后回到東莞總部,一路發放了上億顆糖果。

不過,從大趨勢上來看,從2014年到2024年,中國結婚人數從1300萬對,降低到不足700萬對。

同時,尼爾森數據顯示:中國人春節禮盒的消費情況,依次為堅果、茶葉、白酒、奶製品、糖果、水果,留給徐福記的時間,似乎已經不多了。

三、雀巢能消化嗎?

徐福記面臨內憂外患,但雀巢卻對其比較看好。

早在2011年,雀巢就拿出17億美元,收購了徐福記60%的股份。如今,更是直接全資控股,誓與徐福記共進退。

逐漸式微的徐福記,何以贏得雀巢的青睞?原因似乎有三點:

首先,徐福記在線下渠道有優勢。

在線下渠道方面,徐福記目前擁有3500家經銷商,130萬家終端門店,散裝糖、巧克力市佔率30%以上。

利用這些線下渠道,雀巢可以將自身的咖啡、寵物食品等,滲透至三、四線城市;徐福記也可以利用雀巢的全球網絡,實現中國糖果的出海。

其次,徐福記的產品,可以和雀巢形成互補。

在產品種類方面,徐福記的散裝糖果、沙琪瑪,可以與雀巢的脆脆鯊、美祿等,形成產品上的中西互補,打造更全面的零食帝國。

畢竟,在中國人的口味方面,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徐福記,比雀巢更懂得如何給網友甜頭。

最后,徐福記業績表現不錯,且創始人后代接班意願不大。

在雀巢首次收購時,徐福記2010年營收43.1億元,淨利潤6.02億元,佔中國散裝糖果市場30%的份額,連續16年位居行業龍頭。

而在2024年,徐福記年營收達到70億元,連續4年實現高位增長,散裝糖果、散裝巧克力、散裝糕點市場佔有率均為*。

不僅如此,作為徐福記的創始人,徐氏兄弟如今平均年齡超過70歲,且二代成員均未進入核心管理層。

雖然併購看上去水到渠成,但雀巢對於徐福記的控股,似乎也面臨着一些問題。

畢竟,作為一家外資品牌,雀巢多年前推出的冰爽茶,最后無奈退出了中國市場;曾被雀巢完全控股的銀鷺,最后也落得被出售的下場。

這樣看來,洋氣的外資品牌雀巢,能否消化立足本土的徐福記?后續的經營會不會水土不服?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智商税研究中心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