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晶泰力拓「人工智能+」 助灣區提升AI競爭力

2025-03-09 20:43

轉自:中國網

  晶泰控股於去年6月在港上市,為首家通過18C規章掛牌的特專科技公司

  晶泰控股於去年6月在港上市,為首家通過18C規章掛牌的特專科技公司

 温書豪:港擁人才科研金融優勢 擬加大投資

  3月5日,廣東省政府重大戰略投資平臺廣東恆健控股與晶泰控股、壽光蔬菜在廣州簽約,宣佈將共同打造「人工智能+種業」創新聯合體,通過AI技術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國際領先的智能育種體系。此前廣東恆健控股與晶泰控股在今年2月開啟大灣區「人工智能+」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聯合體項目,將在未來10年內拉動數十億人民幣投資,助力大灣區打造世界一流的AI研究基礎設施,驅動AI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機器人等產業的未來發展。

  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大灣區匯聚了一批優秀的創新資源,在交通基礎設施和規則機制聯通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企業能更好應用區內各城市的獨特優勢,在AI機器人的創新浪潮中搶佔先機。温書豪認為,晶泰的發展離不開來自深圳和東莞的機器人供應鏈,以及香港的資本市場和創科資源,因此公司「可謂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典型案例」,未來更應結合區內城市的互補優勢,助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世界級灣區。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到訪晶泰科技公司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到訪晶泰科技公司

  2月8日至10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到河套、前海等地進行調研,其間也走訪了深圳晶泰科技。他在調研中特別強調要繼續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並期望粵港澳大灣區更多互惠合作、聯動發展。

  温書豪看好香港的科研環境,相信能把握AI領域的創新創業機會

  温書豪看好香港的科研環境,相信能把握AI領域的創新創業機會

  當身處杭州的DeepSeek紅遍全球,晶泰控股也不斷完善其在大灣區的AI佈局,而創科氛圍濃厚、資本市場完善的香港,正是業務拓展的好去處。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早前在科大發表演講時亦大讚香港AI發展,認為已屬世界級,相關的研究引用次數是世界最多的地方之一。

  「人才永遠是核心支柱。」温書豪看好香港的科研環境,指這里不僅具備基礎科學領域的頂級高校,也吸引全球最頂尖的科學家、學者,公司已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從企業和產業的角度共同培育人才,「憑藉強大的科研陣容,香港在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進程中能把握許多AI領域的創新創業機會。」

 18C新規助科企融資發展

  温書豪分享自己的觀察,認為通過18C來港上市的科企可以在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建立更多研發中心,「我們在這方面也有想法,正準備找一個地方建立AI‘未來之城’」,除了研發生物醫藥材料,也會孵化更多AI企業,以及探索AI光子芯片、腦機接口技術等領域,許多在晶泰生態體系內的合作公司也會在該區域內發展,未來亦有望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新加坡 (前右)到訪晶泰科技公司

  新加坡 (前右)到訪晶泰科技公司

  「從科技公司的角度來看,一座偉大的城市肯定有偉大的科技,並以此吸引到最好的資本和金融資源。」温書豪直言,香港具備成熟的資本市場,只要有優質的上市公司、把握前沿科技浪潮,便能繼續吸引投資者,而隨着本地資本市場越發繁榮,IPO市場的活躍將吸引到許多公司,「那麼香港也好,整個大灣區也好,AI屬性將越來越強,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

 AI助降成本 科研商業化提速

  晶泰控股將推動AI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的未來發展

  晶泰控股將推動AI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的未來發展

  温書豪近期忙於通過AI技術研究沙漠治理。「沙漠種植核心在於光、水和土壤」,他指出,要想將其轉化為可盈利的商業模式,關鍵在於控制成本,AI可以優化沙漠治理的材料,也可以不斷AI優化調整材料的組合,降低昂貴材料的使用,成本也會隨之減少,「沙漠治理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AI agent便是能將成本優化到極致的技術方案。」

  温書豪透露,晶泰控股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戈壁沙漠開闢了兩處試驗田,最終將由AI來管理沙漠治理這一系統性工程。他坦言,公司所做的不僅是爲了賺錢,更多是希望惠及人類社會、環境、生態等各方面,「為什麼要涉足戈壁?因為那里的土壤結構和火星很像」,直言人類不應該永遠在地球上玩零和遊戲。

  在經過最初的積累后,晶泰控股即將步入商業化快車道。温書豪表示,材料領域的迭代閉環更加完整,不存在生物醫藥臨牀階段那樣的長周期,以沙漠種植為例,作為牛羊飼料成分的苜蓿草一年能種三季,兩個半月就能見到成效,市場規模也非常大。

 國際投資者追捧 兩次配售反應佳

  晶泰控股近來連續推進兩次配售行動,均受到市場歡迎。温書豪提到,公司需要囤積更多資金來涉足更多行業,從而收集更多數據並積累實戰經驗,未來也將更關注具備技術、數據和人才的企業的併購機會。

  晶泰控股過去是研發驅動型企業,未來將轉變為商業驅動型企業

  晶泰控股過去是研發驅動型企業,未來將轉變為商業驅動型企業

  晶泰控股年初至今已進行兩次配售,於1月24日完成的第一次配售獲市場積極反饋,有投資者表明僅獲配計劃認購金額的一成;公司在2月19日啟動新一輪配售,集資20.8億元,再獲市場熱捧。

  擔任配售代理的中信里昂表示,第二次配售吸引了包括全球知名長線機構、頭部多策略基金以及戰略投資人踴躍認購,募資額從基礎發行規模2.38億美元擴大至2.68億美元,約等於IPO及前次配售募資的加總。温書豪透露,「市場給予了晶泰極大支持,配售情況遠超我們的預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