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家】鵬華閆思倩:我們正經歷從平凡到非凡,機器人是新的國之重器

2025-03-08 09:45

觀點摘要:

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將為下一個時代增長打開新的空間,我覺得特別驕傲,我們不是性價比,而是高質量,以前大家都開進口車,現在,我們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接下來可能是人形機器人會突破,這是一個幾十萬億的製造業體量,我們已經具備基礎優勢。

人形機器人從0-1可能不需要像電動車一樣用6—7年的時間,有可能兩三年三四年,就能夠完成。一是電動車用了很長時間才形成成熟的產業鏈,特斯拉產業鏈到2019—2020年才形成,而人形機器人有特斯拉產業鏈的企業在不斷研發和進步,已經有很好的技術;二是在軟件上,有無人駕駛、DeepSeek大模型等;三是互聯網巨頭的加入,從Open AI到特斯拉,從華為到小米、字節等都在陸續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國內外人形機器人百花齊放,產業化正在加速,行業量產有望出現在2025年,人形機器人的Model 3時刻即將到來。

DeepSeek的意義在於,可以用很少的卡,訓練出同樣性能甚至性能更好的大模型。在解決了算力卡和大模型的瓶頸后,我們的AI正應用到各行各業,在B端、C端、政府端都陸續落地,可以預見,三五年后,各行各業的龍頭將逐漸浮出水面。當年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也花了幾年時間,包括阿里、騰訊等。

科技爆發的速度很快,但它在哪些行業快一點哪些行業慢一點,它爆發的潛在空間有多大,將決定科技股未來演繹的空間。從投資的角度,要搞清楚產業發展的進度,如果明年就能給出一個完美的產品,泡沫會更大一些,如果技術的突破和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里的時間是后年,股價的表現就會緩一點。科技變化很快,需要持續跟蹤,最終股價和產業真實發展節奏是一致的。

對每一個深度研究科技的人來講,如果只是爲了卡一個估值的線,而放棄未來有潛力的方向,不是一個最佳選擇。我覺得應該給自己更多選擇,不管是細分行業、產業的不同環節還是投資它的時間、區間,都可以做更多的互補和匹配。

對科技公司的投資會比較前期,你買的時候它可能沒有業績,但如果它有產品力,后面就會有業績,比如電動車在早期沒有業績,但在它成為一個產品后,消費者會去買,就會有業績,這樣的投資不能説是失敗的投資。

正文

科技領域的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投資格局,從AI技術的突破到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崛起,再到智能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投資的熱情被點燃。一批擅長科技投資的優秀基金經理開始嶄露頭角,鵬華基金權益投資三部總經理、投資總監、基金經理閆思倩就是其中頗有代表性的一位。

閆思倩有超過14年證券從業經歷,曾任華創證券、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工銀瑞信基金研究員、基金經理,2022年1月加盟鵬華基金。閆思倩深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研究與投資,早在2023年三季度,她便在新能源汽車縱深的產業鏈條中,將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等前沿科技領域列為重點關注方向,通過提前佈局,在今年以來的科技股重估行情中脫穎而出。

閆思倩如何從新能源領域研究員成長為擅長科技投資的基金經理?她怎麼看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又怎麼應對科技股可能出現的巨幅波動?日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了閆思倩,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從新能源車縱深產業鏈研究,捕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前沿機會

券商中國記者:你入行超14年,有什麼難忘的人和事?

閆思倩: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中的很多大事,都令我難忘。2011年我開始負責看新能源車,當時新能源車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只有300公里續航,很難成為終極消費品,技術上也明顯落后於特斯拉,后來還經歷過燒車、騙補等負面事件的衝擊,道路比較曲折,但國內電池行業仍克服了重重困難,持續進步。

券商中國記者:研究新能源車,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閆思倩:從新能源車入手做研究,是一個蠻好的開始。鋰電池最早用在手機和電腦上,所以除了電動車,我還要研究蘋果產業鏈、鋰電的上游,包括鋰礦、有色、材料等;2019年,電動車開始智能化,基本上是把手機和PAD的功能全搬到車上,涉及到各種硬件、芯片等,這讓我學習了很多,我念書時的專業是計算機,學習起來也非常感興趣;后來,華為、小米等企業入局新能源車,我開始學習無人駕駛、軟件等;2022年特斯拉開始佈局人形機器人和AI,我又開始學習相關知識。蘋果產業鏈、特斯拉產業鏈,包括整個汽車產業鏈,都是跨全球的,上下游也很廣,在研究學習這些產業鏈的過程中,大大拓展了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券商中國記者:你2017年開始管基金,獲得了優異的投資業績,你收益的來源主要是什麼?

閆思倩:在那一階段,新能源行業快速成長,我的投資業績主要受益於行業的增長。當然,拉長時間看,我會做一些主動的選擇,為產品貢獻了業績,一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把握產業鏈上細分行業的機會,二是精選優質公司。

券商中國記者:2022年以來,新能源經歷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你怎麼應對?

閆思倩:過去幾年,光伏鋰電池行業經歷了階段性的供需錯配,我一直在尋找有更好盈利機會的子行業:從基金的定期報告可以看到,2022年我投資了光伏逆變器和儲能;2023年投資了華為智能汽車產業鏈,同時開始佈局特斯拉產業鏈上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拉長時間看,都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券商中國記者:你怎麼看新能源行業的未來前景?

閆思倩:展望未來10-20年,新能源行業有很多亮點,包括低碳、無人駕駛,以及汽車產業鏈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佈局,智能智造升級等。最令我驕傲的是,去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國內幾乎人人都開國產車了。中國製造的領先,已經從手機、電腦,到了全球產值幾十萬億的汽車行業,而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將是比汽車更大的產業,中國的新能源和製造業企業、互聯網科技企業都在紛紛進入,機器人是AI科技落地的最大硬件載體,將成為未來各國爭搶的巨大蛋糕和國之重器。

提前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在有魚的地方釣魚

券商中國記者:你在2023年開始關注並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為什麼?

閆思倩:2022年,一些國內汽車產業鏈上的公司開始佈局人形機器人,2023年這些公司陸續公告了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擴產和佈局情況,2024年,它們在技術上大幅突破,前景越來越清晰,我也開始調整持倉,加大對人形機器人的佈局。

從科技和製造業發展空間來看,機器人是AI科技落地的終極產品,而製造業發展空間過去最大產品是汽車、手機,未來將是機器人,可以是幾十萬億的產值。

券商中國記者:2024年,你管的產品一度出現較大回撤,是否是你的至暗時刻?

閆思倩:今年以來特別是春節以后,關於人形機器人的新聞很多,但在去年一年,幾乎沒有任何關於人形機器人的新消息,相反,美國對墨西哥加百分之百的關税,汽車產業鏈面臨估值的壓力。我們在跟蹤和研究中觀察到,很多企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我們為它們感到開心和驕傲,但市場不僅沒有反應,相關公司股價還在持續下跌,從投資的角度,這時候確實比較至暗。

券商中國記者:當時為什麼能夠堅持?

閆思倩:對科技行業而言,只要終端產品有產品力,就會有需求,而產品力是通過技術進步來體現的。我一直在跟蹤產業鏈,看到技術和產品都在不斷進步,前年機器人走路很慢,能做的動作特別少,也不怎麼説話,但在2024年,AI進步非常快,而AI應用的終極載體是一個「人」,這增強了我的信心。就像電動車在300公里續航時,確實沒什麼人開它,隨着續航向600公里、800公里突破,電動車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

券商中國記者:從新能源車到AI,你為什麼總能在有魚的地方釣魚?

閆思倩:在經歷了新能源這種好的賽道后,我相信如果能夠找到需求非常好的方向,再選出好的企業,就能獲得好的回報。特期拉在多個科技領域都有佈局,我們也同步研究了很長時間,長期跟蹤讓我對一些科技的細分賽道更有信心,當然,投資除了前瞻的眼光,還要有耐心,能夠逆人性去等待。

2025年,人形機器人的Model3時刻即將到來

券商中國記者:你什麼時候開始沿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做上下游佈局?

閆思倩:我在2023年開始投科技、AI,比如,我當時投資了華為智能汽車產業鏈,那時候,我們造電動車已不是問題,但在智能駕駛上仍相對落后,我相信未來將會有突破。2024年我投資了華為服務器、GPU卡、鴻蒙生態等,鴻蒙生態是完全自主可控的,華為P70手機也是在拿不到高端芯片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這對中國的自主可控非常重要。事實上,我們的自主可控已從半導體設備到手機、車機、平板、屏幕、物聯終端、AI大模型,以及科技創新的每個領域。

券商中國記者:我想到了一個大家常説的詞:國運。

閆思倩:我覺得精神內核可能是新國運的本質,我們看到《黑神話 悟空》的創始人馮驥、《哪吒》的導演餃子、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鋒以及宇樹科技的王興興、告到央媽的奧運冠軍潘展樂等,他們都有着從平凡到非凡的精神內核。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將為下一個時代增長打開新的空間,我覺得特別驕傲,我們不是性價比,而是高質量,以前大家都開進口車,現在,我們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接下來可能是人形機器人會突破,這是一個幾十萬億的製造業體量,我們已經具備基礎優勢。

券商中國記者: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我們是否有機會彎道超車?

閆思倩:我們一直都具有製造優勢、以前是硬件有優勢,軟件不行。但現在軟件與硬件都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國科技生態越來越強,具備更好的彎道超車基礎。一是插上了華為的翅膀,華為汽車、華為手機、華為服務器等一直在追趕和超越;二是插上了DeepSeek的翅膀,DeepSeek帶來算力平權,也將帶來智駕平權(車企面臨智駕+機器人賦能的重估)和機器人+。

券商中國記者:人形機器人目前處在什麼發展階段?

閆思倩:目前的人形機器人有點像2015年的電動車,只有300公里的續航,還不成熟。但大模型加速了AI的訓練,英偉達最新的模擬仿真訓練軟件,能夠提高50萬倍,同樣一個動作過去要做50萬次,現在很快就能積累出數據,將來人形機器人,可以訓練幾十億參數幾千億參數的模型,會非常智能。

券商中國記者:人形機器人要多長時間完成從0到1?

閆思倩:電動車在100萬輛之前,都是從0到1的階段,還不是一個非常令人滿意的成熟消費品,這個過程經歷了六七年。人形機器人也一樣,今年2月9日,特斯拉發佈的指引是今年會推出一萬台人形機器人,明年推出10萬台,后年達到100萬台,推進的速度非常快。人形機器人從0-1可能不需要像電動車一樣用6、7年時間,有可能兩三年三四年,就能夠完成從0到1。

券商中國記者:為什麼人形機器人發展速度會比電動車快?

閆思倩:一是電動車用了很長時間才形成成熟的產業鏈,特斯拉產業鏈到2019年、2020年才形成,而人形機器人有特斯拉產業鏈的企業在不斷研發和進步,已經有很好的技術;二是在軟件上,有無人駕駛、DeepSeek大模型等;三是互聯網巨頭的加入,從OPEN AI到特斯拉,從華為到小米、字節等都在陸續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國內外人形機器人百花齊放,產業化正在加速,行業量產有望出現在2025年,人形機器人的Model3時刻即將到來。

AI已到應用落地階段 我們可以做得既快又好

券商中國記者:DeepSeek對科技創新有什麼意義?

閆思倩:科技是十年一個發展周期,現在處於AI的發展周期,2023年ChatGpt面世后,大家開始爭搶算力卡來訓練大模型,然后把大模型應用到各行各業。DeepSeek的意義在於,可以用很少的卡,訓練出同樣性能甚至性能更好的大模型,然后將大模型應用到各行各業,包括手機、汽車、工廠等,這大大加速了我們在應用端的落地。在解決了算力卡和大模型的瓶頸后,我們的AI正應用到各行各業,在B端、C端、政府端都陸續落地,可以預見,三五年后,各行各業的龍頭將逐漸浮出水面。當年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也花了幾年時間,包括阿里、騰訊等。

券商中國記者:中國科技股重估行情正在火熱展開,有沒有可能形成2000年互聯網似的泡沫?

閆思倩:回顧歷史,科技泡沫的形成一要有牛市的氛圍,二要真實的產業發展速度。當前整體的市場氛圍較好,一是通縮在過去幾年已經消化得差不多,宏觀經濟在出現好轉,二是市場的流動性相對較好,市場風險偏好在提升;產業方面,真實的產業進步很快,在很多領域,在AI硬件軟件上,推進的速度都很快。當前AI已走到應用落地這一步,在這一階段,國內沒有太多卡脖子的東西,發展速度可能會比較快,就像互聯網,我們落地做得很快也很好。從這兩方面看,科技股重估行情可能會走得比較遠。

券商中國記者:如何把握這一輪科技股重估行情?

閆思倩:科技爆發的速度很快,但它在哪些行業快一點哪些行業慢一點,它爆發的潛在空間有多大,將決定科技股未來演繹的空間。從投資的角度,要搞清楚產業發展的進度,如果明年就能給出一個完美的產品,泡沫會更大一些,如果技術的突破和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里的時間是后年,股價的表現就會緩一點。科技變化很快,需要持續跟蹤,最終股價和產業真實發展節奏是一致的。

券商中國記者:科技股波動較大,你怎麼看?

閆思倩:科技股的確容易出現泡沫和波動,特別是在發展前期,產品還不成熟,業績還沒兑現,未來還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出現比較大的波動。

券商中國記者:你怎麼應對波動?

閆思倩:要應對波動蠻難的,一是要深度研究產業真實的發展進度,如果產業發展階段比我們想像得更長,可以持有的時間更長,如果觀察到技術發展沒有預期那麼長,就需要提前做一些應對,所以,前瞻的判斷很重要。第二,在選擇上,AI的跨度很長,從算力到應用,包含很多環節,可以更多投資預期兑現和落地更快的環節,去年我持有汽車產業鏈的標的,還沒有那麼多人形機器人的預期,今年這些公司漲幅比較大,可能會提前反應預期。第三,從主動投資的角度,如果對估值再設一個線,也可以減少波動。當然,對每一個深度研究科技的人來講,如果只是爲了卡一個估值的線,而放棄未來有潛力的方向,不是一個最佳選擇。我覺得應該給自己更多選擇,不管是細分行業、產業的不同環節還是投資它的時間、區間,都可以做更多的互補和匹配。

券商中國記者:你怎麼看國家政策對人工智能的支持?

閆思倩:國家政策對AI算力、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的支持非常多,在前不久中央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坐談會上,DeepSeek的梁文鋒、宇樹科技的王興興等都坐在前排,可見中央對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視。另外,工信部近期發佈了支持人形機器人的文件,深圳市政府也開始給予機器人企業補貼,這些都將促進人形機器人的發展。

科技股的基本面滯后 估值常常會很高

券商中國記者:很多科技股還沒什麼業績,股價就開始大漲,這對傳統的價值投資是否一種挑戰?

閆思倩:對科技公司的投資會比較前期,你買的時候它可能沒有業績,但如果它有產品力,后面就會有業績,比如電動車在早期沒有業績,但在它成為一個產品后,消費者會去買,就會有業績,這樣的投資不能説是失敗的投資。我們要深入調研企業的最新情況,分析企業一個季度、半年、一年可兑現的業績,這樣把握性會比較強。

券商中國記者:市場情緒高度一致時,可能導致股價迅速兑現預期,這會否對你的投資造成困擾?

閆思倩:我們會把投資機會分類,從0-1階段的新東西,股價爆發力很強,但波動也很大,比如2012年-2018年,電動車在100萬台之前,從0-1的階段,指數上漲了四五倍,但中間波動很大。從1-N的階段,是基金經理做投資最舒服的階段,比如2019-2021年的電動車,公司業績和股價同步向上。當然,如果看得準,從0-1開始投,獲利空間更大,但並不是總能選出有真實產業趨勢配合的公司,沒有真實的產業趨勢,就會形成真正的泡沫,未來會破滅。

券商中國記者:你怎麼挑選科技股?主要關注哪些因素?

閆思倩:科技股的基本面是滯后的,所以估值會很高,波動也比較大,投資科技股,在不同階段,要選擇不同的環節。從基金定期報告可見,在AI投資中,2023年我選光模塊,主要投資英偉達產業鏈;2024年我開始投資國內算力,以及人形機器人。科技變化非常快,比如DeepSeek帶來的機遇,不僅是股價上的變化,更是真實產業的迭代,我們要深度跟蹤科技的變化,選擇產業鏈里一些基本面能夠兑現的細分行業。

券商中國記者:多年研究新能源車的經歷,對你做科技股是否有較大影響?

閆思倩:這讓我對從0到1的科技創新接納力更強,只要真實的發展速度夠快,我不會輕易離開一個行業。即使中間有波動,只要產業趨勢還在,長期持有仍可獲豐厚回報,比如某鋰電龍頭公司,即使沒有在最高點賣出去,從上市持有到現在還有十多倍的收益。

喜歡瞑想 讓大腦放空

券商中國記者:在你看來,人和機器的區別在哪里?

閆思倩:我覺得情感是最大的區別。人是有情感的,我們人與人見面聊天和電話聊天都感覺很不同,更何況與機器人。機器人沒有情感,雖然很聰明,但如果一個人一直特別聰明,能滿足你的所有需求,但你真的會一直願意跟這個人在一起嗎?

券商中國記者:機器人會越來越多取代人的工作,投研工作有沒有可能被AI取代?基金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閆思倩:可能到時候基金經理的不完美會變得很珍貴,比如基金經理會有一些逆人性的堅持和順人性的興奮,還有一些與衆不同的獨特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到投資的轉化可能都帶有個人要素,而AI跟量化一樣,會很理性的決策,比較適合做研究助理,而在股價層面上、交易心理上,跟行為金融學相關的層面上,AI應該替代不了基金經理。

券商中國記者:作為女性基金經理,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

閆思倩:不僅是女性,科技成長投資領域的基金經理,都要面對很多變化和創新,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研究。還是要做溝通,做好計劃,儘量固定一點時間陪伴家人,承擔一些家庭事務。

券商中國記者:你怎麼減壓?

閆思倩:科技成長投資領域的基金經理,要面對不斷的變化,體力和腦力消耗比較大,加上投資會有一些波動,確實壓力比較大,我減壓的方式 ,一是睡覺,二是瞑想,讓大腦放空一段時間,什麼都不想,這樣可以提升專注力。

券商中國記者:你有沒有特別關注的女性投資人?

閆思倩在投資領域,有ARK基金的木頭姐,投資了很多科技股,被稱為女版巴菲特,她在投資比特幣包括最近的AI醫療等,都做得非常好,她每年都會出科技領域的報告,包括適時的投資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