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用A股行業分類看美股2025年漲跌幅

2025-03-07 15:45

(來源:北信瑞豐基金)

北信瑞豐基金基金經理 王玉珏

由於美股行業分類與中國不同,投資者很難對兩國市場進行直觀比較,本文我將用國內投資者比較熟悉的A股、H股行業分類法對美國進行重新分類,希望可以幫助投資者瞭解美股2025年的變化。

總體看,2025年美股基本持平,總市值從年初的約76.9萬億美元小跌至2025年3月4日收盤的76.6萬億美元,但其行業內部發生了較大的分化,也就是A股投資者所講的「結構化」行情。

總起來看,2025年美股的TMT板塊表現較差,貢獻了主要的跌幅;消費醫藥大金融貢獻表現不錯,貢獻了主要的漲幅;汽車行業表現最差,開年至今加權下跌18%。

注:市值由紐交所、納斯達克、美交所上市公司構成,包含同一公司不同代碼合計17373只股票,市值以2035年3月4日收盤計算

1)與A股不同,美股的主要板塊是TMT+互聯網,佔美股總市值的39%,兩大板塊今年下跌1.4萬億美元,大致下跌4.6%。

2)美國的第二大板塊是大金融,即保險、銀行、券商、資管和消費貸,佔美股總市值的17%,今年加權漲幅大約是6.5%,主要是保險在上漲,哈撒韋,美國國際大約上漲了9%。

3)醫藥、大消費大約佔美股總市值的16%,今年醫藥是美股漲幅最好的板塊,上漲了5400億美元,大約為7.3%。

具體而言

1)美股軟件與互聯網,主要包括軟件基礎架構、軟件應用、互聯網內容、互聯網零售等。其中,軟件基礎架構類似於A股的「操作系統、數據庫和基礎件」概念股,主要公司包括微軟、甲骨文,兩者今年分別跌7.6%和5.3%。軟件應用類似於A股的「雲服務和垂直軟件」,代表公司是SAP、賽富時、Adobe等;互聯網內容、互聯網零售的代表是谷歌、meta(以前的Facebook)、亞馬遜,今年谷歌、亞馬遜分別跌9.4%、7.11%;但meta上漲9.3%,是美股big7中表現最好的。此外,需要説明的是,美股互聯網零售今年上漲0.24%,但其上漲主要由中概股貢獻,阿里、拼多多、京東的美股分別上漲53%、17%和18%。

2)美股半導體和消費電子,主要包括英偉達、臺積電、博通、蘋果等,今年分別下跌13.6%、8.9%、19.1%、5.7%。需要説明的是,雖然美股半導體和消費電子行業的市值高達12.45萬億美元,但是企業市值差距極大,僅上述4只股票的市值就有8.14萬億,佔整個板塊的65%。用A股投資者熟悉得的話,就是「龍頭」佔比極高。

3)美股大金融板塊合計13.12萬億市值,其中市值比較高的公司包括伯克希爾(1.07萬億美元)、摩根大通(6997億美元)、VISA(6881億美元)、萬事達(5060億美元)、美國銀行(3244億美元)、富國銀行(2410億美元)、上市公司今年表現不錯,分別上漲9.4%、4.9%、11.64%、5.6%、-2.9%、4.9%。

4)美股醫藥包括市值大約7.98萬億,是今年表現最好的美股板塊。其中代表性的公司及今年漲幅分別為,禮來(8638億美元,上漲18.2%)、強生(3982億美元,上漲15.3%)、諾和諾德(3886億美元,上漲1.7%)、艾伯維(3668億美元,上漲18%)、雅培(2386億美元,上漲22.3%)。總體看,今年美股大醫藥板塊上漲了約5400億美元。

5)美股大消費板塊市值約3.8萬億美元。與A股不同,美股主要的大消費是連鎖百貨,沃爾瑪、好市多市場分別高達7629億美元和4602億美元,今年分別上漲5.1%、13.3%;日常消費中,可口可樂、菲利普莫里斯、麥當勞、百事可樂、星巴克、百威英博,市值分別為3019億、2394億、2185億、2114億、1273億、1200億美元,今年分別上漲12.7%、28%、6.1%、1.4%、23.5%、22%。

6)美股市場的資源股,以石油為主,黃金、煤炭、有色雖然有個別大市值公司,但總體看市值偏低。總體看,除上漲19.5%的黃金外,其他大宗表現一般,最差的美股煤炭股今年下跌23%。

7)美股交運與公用大約2.5萬億市值,今年加權上漲1.1%,其中表現比較好的是水務,上漲了9.9%,表現比較差的是公路運輸下跌了11.4%。

8)美股的房地產與A股有較大區別,美股中純地產企業很少,大多是上市的reits,其中今年表現最好的reits是醫藥reits,上漲了15%,表現較差的是酒店reits,下跌了9%。

9)美股汽車股是表現最差的大板塊之一,主要是投特斯拉年內下跌超過30%。

10)美股其他板塊合計市值約12萬億,其中比較大的板塊是軍工(1.19萬億,上漲3.1%)、輕工家居地產鏈(合計約1.3萬億美元市值)、傳媒(9262億市值,上漲4.8%),

以上是以中國投資比較熟悉的視角看美股市場2025年漲跌情況,當然上述分類是我自己做的,可能不夠科學也可能有遺漏,僅供大家參考。

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此文或節目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本資料中全部內容均為截止發佈日的信息,如有變更,請以最新信息爲準。投資者購買基金時,請仔細閲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説明書》,自行做出投資選擇。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