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07 18:41
美股連續多日下跌,港股昨日卻創下新高,未來市場走勢會如何?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昨日分享了他對市場的看法。
投資作業本課代表整理了要點如下:
1、最近的政策和DeepSeek人工智能的突破能帶來多大的EPS(每股盈利的增長)纔是關鍵。但目前市場尚未驗證這一預期,更多是在做多情緒推動下前行。
2、現在的(港股)市場情緒這麼極致,大家都擠破腦袋往里衝,反而讓我覺得這個環境沒有一月份那麼友好。大家可以稍微等一下,手上有貨的朋友,我覺得拿着就好。但如果要加倉,可能會有更好的時機。
3、美股雖然回調了10%,可能會有小幅反彈,但回調的勢頭應該還沒有結束。儘管特朗普的「看跌期權」或「靴子落地」的意圖是有的,但他實際上可能做不到。
4、無論是從市場的倉位來看,還是從美元周期來看,還是從美國經常賬户赤字的現狀來看,我們都認為美元已經進入了一個走弱周期。
5、市場是有選擇性地忽視關税的影響。目前表現較好的板塊,比如內需股和科技板塊,其實受關税影響較小,反而更多受到國內經濟環境和政策的影響
洪灝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基本符合預期,有些表述超預期,市場積極反應的部分原因在於對政策的正面解讀。並特別強調了近期港股的強勢表現,特別是在科技和消費板塊。此外,還討論了中美關税問題對市場的影響以及美元的未來走勢。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整理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市場更多是在做多情緒推動下前行
政府工作報告GDP 5%左右,通脹2%,財政赤字4%。絕大部分人都已經預期到這組數字了,這些數字並沒有超預期。但是他的語言超預期,比如説消費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是在過去十年里頭最高的一次。第二就是就業,還有就是創新。所以這些詞出現的頻率最高,也是最近幾年的頻率最高的一次。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最近消費板塊漲得非常好。比如説我們看到的奶茶股,變成了這個IPO的凍資王,凍結了大概1000億港元的資金。
同時很明顯,這次領漲的是中國科技板塊。科技板塊由於其市值較大,且之前的估值相對較低,因此受到內地投資者青睞。內地A股沒有這些股票,我認為所有最好的中國科技股都在香港上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港股市場在科技權重股的帶動下不斷上漲。
3月5日也有官方類似表態,説要集中力量穩定股市和房市,使其繁榮。這些更多是情緒面的鼓舞,為當前的技術性反彈提供了加速動力。
最后還是要回歸基本面。最近的政策和DeepSeek人工智能的突破能帶來多大的EPS(每股盈利的增長)纔是關鍵。但目前市場尚未驗證這一預期,更多是在做多情緒推動下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場的北水(內地資金南下)已佔港股成交量的近半,對行情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
A股板塊之間的分化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基建板塊、AI板塊、智能板塊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比如A50漲得非常好,創業板里的科技板塊也漲得相對非常好。
但是剛纔我們説的這些科技股,在內地市值比較小,權重也小,所以它並不能帶動整體指數往上攻。然而,香港的科技板塊市值比較大,權重也高。我記得在2021年,恆指上調了科技股的權重,加大了對科技股的配置。所以,五年前的這個決定,現在顯示出了威力。因此,科技股指數在漲,也帶動恆指往上走。
現在港股市場情緒太極致,
這些板塊都接近超買,可以等等再買
最近(港股市場)的情緒太飽滿,所以我覺得大家可以等一下。比如主要標的物阿里、港交所等,港交所,沒有突破去年9月份那波的高點。阿里大概140港元/股,也沒有突破這一輪的高點。所以我覺得情緒非常極端,其實所有這些板塊都接近超買階段了。
作為一個逆向投資者,我覺得我們對這波行情看得比較早。因為在春節前,我們就覺得這波行情有戲。同時,我覺得中國市場是今年最逆共識的交易。當時我們其實並不看好美股。這兩個月下來,大體上也體現了我們的看法。
但現在的市場情緒這麼極致,大家都擠破腦袋往里衝,反而讓我覺得這個環境沒有一月份那麼友好。
所以我覺得可以稍微等一下(再買)。不過我也知道,每天這樣講,大家可能按捺不住,畢竟看到鄰居在賺錢,手上沒貨的確會讓人焦慮。如果手上有貨的朋友,我覺得拿着就好。但如果要加倉的話,可能會有更好的時機,給大家一個更好的加倉機會。
國內科技和內需股受關税影響較小
目前市場是有選擇性地忽視關税的影響。目前表現較好的板塊,比如內需股和科技板塊,其實受關税影響較小,反而更多受到國內經濟環境和政策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市場不太關心關税的影響。
但我並不覺得,關税好於預期,是比預期要差,影響要比大家想象的多。
同時,你看一下特朗普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税政策,他給了一個月的寬松期來談判。很明顯,他對其他國家的強硬手段大多是談判策略。比如威脅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但第二天又説要繼續援助。這很像是談判手段。然而,對於中國,他似乎沒有任何談判空間。
他沒有表現出願意與我們談判的意願。他直接説要加10%的關税,就開始實施了。而對於其他國家,他的做法更像是談判手段。但我們中國這邊,科技板塊和內需股主要受國內經濟基本面和政策驅動,所以這些板塊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美股回調勢頭還未結束
「特朗普看跌期權」(Trump Put)似乎是存在的。你看,美股從最高點到現在,到昨天(3月5日)之前,已經跌了10%。從技術上講,10%的回調就是一個技術性回調,而且已經出現了。這兩天的跌幅也比較猛。
比如標普經歷了2025年以來最慘的一天,我們看到整個美股市場在特朗普競選后,所有賬户的漲幅全部回吐了。對於美股投資者來説,過去四個月的努力都白費了。
但這種情況一出現,他馬上就説,我們暫緩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徵稅,繼續給烏克蘭提供資源。所以很明顯,他還是很在意市場的。但他的這些舉措是否足以改變市場運行的軌跡,我表示懷疑。畢竟從去年11月第一個星期到現在,他上臺后的所有利好帶動的漲幅都已回吐。
第二點,如果你看一下加密貨幣,也很有意思。特朗普説3月7日要開一個白宮加密貨幣峰會,當時比特幣已經跌到7萬多了,以太幣跌到了2000到2100,然后突然漲了一晚上,又跌回去了。所以我覺得他的影響還是有限的。
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特朗普變化莫測的言行,所以我覺得他對市場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大家知道他可能並不會執行他説的東西,所以這種不確定性反而會導致市場波動,而不是推動市場上漲。
我覺得美股雖然回調了10%,可能會有小幅反彈,但回調的勢頭應該還沒有結束。儘管特朗普的「看跌期權」或「靴子落地」的意圖是有的,但他實際上可能做不到。
美元進入走弱周期
美元周期進入一個走弱階段,應該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
因為美元是所有商品和新興市場債務定價的錨,甚至很多新興市場指數都是用美元定價,所以美元的走勢決定了很多。
首先,美元周期有非常明顯的周期性。一般來説,從底部到頂部再回到底部,大概是7到11年,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中周期,類似一個朱格拉周期。
在這樣的周期里,當美國的經常賬户赤字放大的時候,比如去年美國的經常賬户赤字接近1萬億美元,達到歷史高點,那麼接下來的幾年,美元周期往往會進入一個走弱階段。
我們去年年底提出這個觀點時,整個市場其實還在看多美元。因為美元被認為是「特朗普交易」的一部分。
特朗普的政策,比如讓製造業迴流美國、減少赤字,大家都覺得這對美元有利。因為美國的通脹壓力會上升,美聯儲的降息力度會比較小,所以美元應該走強,資本也會繼續流向美國。當時的市場敍事就是這樣。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很明顯,當共識如此一致的時候,往往就是大家要反着做的時候了。所以無論是從市場的倉位來看,還是從美元周期來看,還是從美國經常賬户赤字的現狀來看,我們都認為美元已經進入了一個走弱周期。
我相信這也是為什麼今年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表現非常好。因為如果美元走弱,人民幣的壓力就會減小,人民幣壓力減小的話,對中國資產的表現就會有扶持作用。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