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製藥突破港股創新葯估值邏輯生變 雲頂新耀和百奧賽圖均漲逾10%

2025-03-07 11:16

財聯社3月7日訊(編輯 胡家榮)港股創新葯今日延續強勢表現,相關個股成為資金追逐焦點。

截至發稿,雲頂新耀-B(01952.HK)、百奧賽圖-B(02315.HK)、騰盛博藥-B(02137.HK)分別上漲14.67%、10.07%、6.40%。

image

注:創新葯的表現

市場分析認為,AI技術驅動藥物研發突破的預期,疊加中國藥企加速全球化佈局,正重塑行業估值邏輯。

AI賦能研發:從實驗室到臨牀的突破

3月6日,雲頂新耀宣佈其自主研發的首款AI驅動mRNA個性化腫瘤疫苗EVM16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完成首例患者給藥。這款疫苗依託公司獨有的EVER-NEO-1「妙算」AI系統,通過分析患者腫瘤突變特徵,篩選出具有高免疫原性的新抗原,進而設計出編碼數十種靶點的mRNA疫苗。

image

百奧賽圖近日宣佈完成AI抗體研發平臺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並與公司「千鼠萬抗」計劃形成深度協同。該平臺能從千萬級真實抗體庫中智能篩選高親和力、低免疫原性的候選分子,並可模擬設計雙抗、多抗等複雜結構。這種「AI+高通量實驗」模式將傳統抗體發現周期從年縮短至月級別,為全球藥企提供突破性研發方案。

image

行業變革:從成本優勢到技術範式重構

當前市場共識認為,AI正從底層顛覆藥物研發邏輯。中信建投研報指出,AI製藥(AIDD)已滲透至靶點發現、分子設計、毒性預測等全流程,大幅提升早期研發效率。

傳統新葯研發平均需10年、26億美元,成功率不足10%,而AI技術有望將臨牀前階段成本降低至1/10,時間壓縮2/3。

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葯ETF基金經理劉傑近日表示,港股創新葯板塊也在發生一些變化,處於量變聚集質變的過程。

他還指出,就像DeepSeek以高效低成本模式挑戰AI巨頭一樣,中國創新葯企也在用類似的路徑重塑全球醫藥創新格局:用更低的成本,達到效果相近甚至更好的創新成果。出海愈發頻繁、越來越好的臨牀數據,中國創新葯在海外的出色表現也引發外媒頻頻報道。

全球競速:技術迭代催生新生態

中信建投表示,海外公司在AI製藥領域探索時間相對較長,經歷了一些挫折后近年來有望迎來突破。薛定諤從軟件服務開始逐步拓展到自主推進AI管線,Recuision通過表觀篩選在研管線佈局豐富,通過與Exscientia整合有望進一步加強頭部企業能力,IQVIA與ICON在臨牀研究過程中積極整合AI技術,有望將臨牀實驗效率帶入新階段。

國內企業中多數AI製藥相關公司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如晶泰科技、英矽智能等也已經開始或者成功進入二級市場,助力公司發展邁入下一階段。國內CXO企業如泓博醫藥、成都先導已經開始推出各自技術平臺,運用AI加速新葯研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