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通淨流入創十年新高!香港證監會最新發布

2025-03-06 23:45

3月6日,香港證監會在新一期《季度報告》中指出,受惠於投資氣氛好轉,以及資管業表現強勁、市場聯繫進一步加強,香港資本市場2024年以強勢作結。期間,香港註冊成立的基金淨流入金額高達1629億港元,同比大增88%,資產管理總值也同比增長22%至1.64萬億港元。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隨着內地自去年9月以來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持經濟發展,香港市場在富有挑戰的2024年成功克服考驗,展現出其一貫的韌力,並持續獲得國際投資者青睞。在此良好基礎上,香港證監會將繼續致力促進發展,推動市場創新,並同時維持市場的廉潔穩健及質素。」

交易:港股通淨流入創十年新高

2024年,滬深港通迎來了首個十年的輝煌成績。年內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額飆升55%至482億港元,佔香港市場成交額超過18%。港股通淨資金流入亦創十年新高,達8079億港元,而截至12月,累計淨資金流入已錄得近3.7萬億港元。

在資產管理業方面,香港ETF市場2024年日平均成交額同比急升35%至189億港元,佔股市總成交額的14%。ETF在年內錄得的淨資金流入為228億港元,而數目亦增加11%至194只。

與此同時,兩隻香港ETF於2024年10月首次在沙特阿拉伯跨境上市,加強了與區內市場的聯繫。截至2024年12月,兩隻ETF的市值合計接近16億美元,是沙特市場中最大型的ETF。

自2024年4月起,隨着「ETF通」落實優化措施及數家內地龍頭企業相繼來港上市,香港與內地市場之間的聯繫更趨緊密。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的優化措施亦在2025年1月生效,大幅推動了香港基金的銷售額。

上市:全年處理257宗上市申請

2024年,香港證監會處理了合共257宗上市申請,包括169宗新上市申請,同比增加10.5%。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處理了41宗新申請,包括一宗以SPAC併購交易方式上市的申請,8宗來自尚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申請,以及2宗來自特專科技公司的申請。

此外,繼中國證監會於2024年4月宣佈進一步支持企業赴港上市后,截至2024年底已有4家內地龍頭企業在香港上市,分別是$美的集團 (00300.HK)$$華潤飲料 (02460.HK)$$地平線機器人-W (09660.HK)$$順豐控股 (06936.HK)$

2024年內,港股市場上市申請的平均處理時間為92個營業日,較去年縮減15.1%。據悉,在截至2024年底的三年內,香港證監會共審閲361宗上市申請,其中94%的申請在60個營業日內完成。

根據香港證監會與香港聯交所在2024年10月宣佈的優化審批時間表,香港證監會對新上市申請的平均回 覆時間為20個營業日內。兩個監管部門還於2024年12月就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規定的建議展開諮詢,旨在提升香港上市證券市場的競爭力。

監管:全球虛擬資產中心路線圖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香港持牌機構及人士和註冊機構的總數為48559,其中包括3305家持牌機構、45145名人士及109家註冊機構。年內持牌機構總數及牌照申請宗數分別上升1.5%和15%。

值得注意的是,在虛擬資產方面,香港證監會於2025年初,又向三個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批出牌照,使得此類牌照總數增至十個。2025年2月19日,亦公佈了「ASPIRe」路線圖,列出12項主要措施,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角色。

據介紹,「ASPIRe」路線圖的五大支柱,分別為連接(Access) 、保障(Safeguards)、產品(Products)、基建(Infrastructure)和聯繫(Relationships)。路線圖涵蓋虛擬資產場外交易及虛擬資產託管服務的新監管框架,亦將推動虛擬資產產品和服務的擴展。其他措施包括優化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運營要求、打擊非法活動、投資者教育及與持份者積極溝通。

香港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表示:「新路線圖秉承投資者保障、可持續流動性和靈活監管的核心原則,精準迴應了新興虛擬資產市場的挑戰,從而引領我們的生態系統步向未來。」他還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創新樞紐。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