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06 19:25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李振、丁莉、程浩 北京報道
今年開春以來,從深度求索(DeepSeek)橫空出世,到宇樹機器人登上春晚,不少現象級的科技飛躍迅速佔領全國乃至全球認知。
今年全國兩會上,很多首次出現的「新詞」也都與現象級科技飛躍相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十余省市已在今年明確,衝刺具身智能或智能機器人,產業熱度陡然攀升。在今年年初,廣東就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摩根士丹利發佈的《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顯示,11家粵企入選榜單,約佔上榜中國企業的三分之一。廣東的智能機器人產業為何與衆不同?廣東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有多能打?
在受訪專家看來,廣東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最大優勢在於應用場景豐富和市場規模巨大。廣東人形機器人產業的供給與需求均已具備,具身智能爆發也只是時間問題。尤其是隨着具身智能市場逐漸成熟,不少智能機器人企業選擇到廣東尋找應用場景和市場,廣東有望繼續引領新變革,催生出更實用、可盈利的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七劍客」為何如此能打?
廣東憑藉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和龐大的市場規模,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集聚區,涌現出機器人「七劍客」(美的庫卡、優必選、匯川技術、越疆機器人、拓斯達、華數機器人、巨輪智能)。
例如,庫卡作為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可實現「機器人造機器人」,全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平均30分鍾就能下線一臺機器人,是美的能飛速造家電的一大法寶。
優必選,作為中國「人形機器人第一股」,上得了春晚舞臺也進得了先進工廠,已牽手一眾大廠推進工業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
匯川技術,人送外號工控界「小華為」,是全國最大的控制器、伺服系統供應商,旗下產品已出口至20多個國家和地區,敢與西門子、ABB等全球頂尖企業「對壘」。
連續多年蟬聯國產工業機器人出口榜首的越疆機器人,實現全技術鏈自研,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時捷、豐田造車等超80家世界500強企業使用。
廣東機器人「七劍客」為何如此能打?這要歸功於廣東發展具身智能的獨特優勢。
一方面,作為製造業大省,廣東機器人產業「家底」雄厚。2024年,廣東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4萬台,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31.2%,佔全國的40%以上。如今全國每三臺工業機器人,超過一臺是「廣東造」。
另一方面,作為唯一一個兼具機電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勢的地區,廣東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集聚區。3D視覺系統、伺服驅動器、傳感器……機器人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都可以在廣東找到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廣東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優勢。
廣東既擁有龐大的應用市場,也擁有規模化製造優勢,在汽車、家居家電、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有巨大需求,為機器人產業提供了200多個細分領域的應用場景。
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評價,廣東發展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應用場景豐富和市場規模巨大。「機器人的生產和應用都在廣東,我們沒理由做不好。」
誠如任玉桐所言,掌握了應用市場,就掌握了產業先機。當前,廣東在以製造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上依然佔據不可替代的領先地位,已經有不少智能機器人企業選擇到廣東尋找應用場景和市場。
日前,杭州宇樹科技已在深圳成立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智能機器人研發與銷售、工業機器人銷售、服務消費機器人制造與銷售等。
2024年,廣東GDP正式衝破14萬億元大關,當中更藴含着巨大的傳統制造轉型需求,這意味着,在「具身智能」從實驗室踏進真實世界的過程中,廣東能夠提供海量的寶貴訓練數據,以及一個廣闊的驗證空間和應用市場。
搶佔全球產業先機
隨着對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各類政策支持不斷增多,廣東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有望在技術創新、產業規模、應用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在全球產業競爭中搶佔先機。
經過數十年發展,廣東已形成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為核心,珠三角協同發展的智能機器人產業格局。全省初步建立了「關鍵零部件—整機制造—集成應用」智能機器人全產業鏈。
廣東省科技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圍繞智能機器人前沿基礎、應用技術、成果轉化、科技中介四個關鍵環節,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廣數、達意隆、大疆、研祥、巨輪),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2家(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省機器人創新中心),省級公共技術支撐平臺8家,機器人省重點實驗室15家,新型研發機構17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
作為機器人產業引領者,廣東正加速搶佔智能機器人市場全球先機。
越疆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培超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機器人進入人類生活的場景可以分為三類,工業場景,訓練機械臂在這樣的環境里進行搬運和生產組裝的工作,規範性很強;商業場景,機械臂正可以接手重複性工作,解放員工去做交互類的工作;最后則是家庭場景。「未來機械臂一定能走進家庭,幫你疊衣做飯、收拾家務,我認為只要3年左右的時間,這樣的場景就可以實現。」
越疆機器人於2024年4月率先推出具身智能機器人X-Trainer,已在比亞迪、立訊精密、創元等多家制造業龍頭企業落地應用。今年將致力於加速智能機器人在全球的廣泛應用。
作為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智能機器人領域工業機器人產業鏈「鏈主」企業,拓斯達當前也在推動新一代X5機器人控制平臺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加快探索。
巨輪(廣州)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潤龍也透露,公司正加大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投資力度,一方面加大減速器的研發、另一方面進行擴產,為廣東機器人產業提供優質的機器人減速器,助力粵產機器人走向全國、全球。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鍾錚表示,希望可以繼續打造有利於企業創新和應用的環境,鼓勵企業更多地嘗試和應用新技術、新產品。目前,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科技園已吸引多家上下游企業入駐,覆蓋伺服電機、驅動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園區供應鏈配套率達到85%以上。
「樂聚的目標一直很明確,我們不只是要做一臺能跑能跳的人形機器人,而是要真正推動人形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樂聚機器人董事長冷曉琨調研發現,工業領域存在大量非標場景,相關崗位已面臨招工難、培訓成本高、管理粗放等問題,只有人形機器人能憑藉其靈活性、泛化性和通用性優勢解決傳統制造的難題。
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集聚,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高地正在廣東加快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