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MWC 2025:移動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引擎

2025-03-05 14:04

芝能智芯出品

2025年3月3日至6日在巴塞羅那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將移動人工智能(AI)推至聚光燈下。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連接技術盛會,MWC 2025不僅展示了高通、華為等巨頭在5G和AI領域的最新成果,也引發了對移動AI是否正醖釀巨大的變革的熱議。

移動AI被視為智能手機、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的下一代驅動力,但其實際價值仍不明朗。高通推出的X85 5G調制解調器及AI增強平臺、華為在工業智能化轉型中的83個案例,這個領域剛剛展現出巨大技術潛力變革的同時,當然這也需要消費者真正掏錢買單,不像使用deepseek這樣,買新硬件是要換機的。

我們將從技術創新與市場應用的現狀、移動AI的長期發展路徑兩個維度進行分析,探討其是否處於泡沫之中,以及未來的突破可能性。

Part 1

技術創新與市場應用:

移動AI的現狀與潛力

● 移動人工智能在MWC 2025上無疑是亮點。

◎ 高通發佈的X85 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集成了硬件張量加速器和AI處理器,實現12.5Gbps的下行峰值速率,並提升了能效和覆蓋範圍;

◎ 華為則展示了83個工業數字化轉型案例,覆蓋能源、交通等71個場景,並推出10項行業解決方案。

移動AI正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尤其在5G Advanced、邊緣計算和工業智能化領域展現出潛力。當面由於技術涌現的速度比較快,目前市場還在早期,消費者接受度卻未能完全匹配技術熱情,這是有個預期差的。

● 當然移動AI的技術進步集中在硬件性能提升和邊緣側算力增強。

◎ 高通的X85平臺通過AI優化網絡性能,華為則將AI融入ICT基礎設施,強調行業場景的深度融合。

這種「硬實力」提升爲智能手機、物聯網設備乃至固定無線接入(FWA)提供了更強的處理能力。例如,高通的第四代FWA平臺至尊版集成了40TOPS的邊緣AI算力,支持生成式AI創新。

◎ 而華為的AI智能設備則助力企業管理基礎設施。這些技術不僅推動了5G向6G的演進,也為沉浸式體驗和感知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硬件的領先並未直接轉化為消費者感知的價值,智能手機運行數十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LLM)雖令人驚歎,但普通用户可能僅將其視為「炫技」,如文本總結或生成式圖像等功能在新鮮感褪去后實用性存疑。

市場應用的碎片化加劇了泡沫爭議,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在過去幾年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旗艦機型的需求推動了移動AI的嵌入,但整體智能手機市場已趨於飽和。

移動AI目前更多是高端芯片(如高通驍龍8至尊版)和旗艦設備的營銷噱頭,而非普惠性技術。以谷歌Gemini和蘋果Intelligence為例,將AI融入用户體驗,但實用性評價兩極分化——對部分用户而言是生產力工具,對另一些人則形同雞肋。

華為和高通展示的工業和企業級應用雖前景可期,但其高門檻和定製化需求使其難以迅速滲透大眾消費市場,應用場景的不均衡導致移動AI的價值鏈尚未閉合,還需要時間去打磨。

● 競爭格局的複雜性為移動AI的發展提供助燃劑

◎ 高通憑藉調制解調器和邊緣AI技術鞏固了Android生態的連接優勢,

◎ 而華為則通過5G和雲解決方案在中亞、歐洲等地加速佈局。

蘋果的閉環生態、谷歌的軟件優勢以及新興廠商的低成本競爭,這股熱鬧剛剛開始,接下來的移動AI會很變化,當然整個的標準化和普及又存在主導權的競爭。

移動AI是否只是廠商間的軍備競賽,真正的用户需求驅動需要大家不斷把現在的應用AI化。

Part 2

長期發展路徑:

移動AI的馬拉松征途

移動AI底層技術的潛力不容忽視,未來在於從「炫技」向「實用」的轉變,而這一過程更像一場馬拉松,需要時間、投資和試錯的積累。

● 代理型AI(Agentic AI)被視為移動AI的突破方向。

高通和華為均強調了學習型AI的潛力,即通過用户行為訓練打造個性化智能體驗。例如,高通在驍龍8至尊版智能手機上演示的AI智能體可處理音樂、導航等任務,華為則通過多模態AI賦能智能眼鏡和工業場景。這種「量身定製」的AI不僅提升了用户黏性,也為設備賦予了更強的自主性。

然而,代理型AI的訓練需要時間和數據積累,且用户可能不願為前期的不成熟買單。例如,高通展示的終端側多模態AI雖令人眼前一亮,但其實際推廣需解決隱私、算力分配等難題。這種長期投入與短期回報的矛盾,使得移動AI的商業化路徑充滿不確定性。

● 行業生態的協同將是移動AI成熟的關鍵。

MWC 2025上,高通與IBM、NTT DOCOMO等合作推動開放式RAN和企業級AI,華為則攜手全球夥伴發佈行業解決方案,顯示出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移動AI的成功不僅依賴芯片和設備廠商,還需軟件開發者、網絡運營商和監管機構的配合。

例如,高通的5G O-RAN解決方案已在越南Viettel和日本NTT DOCOMO實現部署,但其全球推廣仍需克服頻譜分配和基礎設施差異的挑戰。華為在哈薩克斯坦的5G部署則得益於政府支持,凸顯了政策環境對技術落地的助推作用。未來,移動AI若能形成跨行業的統一標準和開放平臺,其價值或將逐步顯現。

● 移動AI的終極目標在於無縫融入日常生活。

正如分析師所言,打造類似《鋼鐵俠》中Jarvis的智能助手是移動AI的願景。

◎ 高通的FWA平臺和華為的ICT人才培養計劃表明,移動AI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生活方式的變革,願景的實現需經歷多次迭代。例如,當前AI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仍停留在輔助功能(如語音識別、拍照優化),而非顛覆性體驗。

◎ 華為提出的「行業場景深度融合」和高通的「混合AI」理念,指向了未來通過邊緣與雲端協同,實現更高效、更直觀的交互。但在此之前,行業必須熬過技術成熟前的陣痛期,包括消費者教育、成本降低和應用場景的豐富化。

小結

移動人工智能在MWC 2025上的亮相,這是下一代技術的耀眼光環,從技術創新看,高通和華為的突破為移動AI注入了活力,但市場應用的碎片化和短期回報的不足需要我們持續投入;從長期路徑看,代理型AI、生態協同和生活方式的融合爲移動AI描繪了光明前景,但其成熟需要耐心與堅持。這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

原文標題 : MWC 2025:移動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引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