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05 16:44
2025年伊始, 蒙牛乳業 (2319.HK)深陷因激進併購帶來的經營困境,2024年的盈利預警公告揭示了淨利潤暴94.8%-98.9%,僅剩0.5億至2.5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不僅創下了蒙牛自2017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更暴露出其在追逐「千億目標」過程中所犯下的嚴重戰略錯誤。近年來,蒙牛不斷通過收購雅士利、貝拉米等品牌試圖擴大市場份額,尤其在奶粉業務上尋求突破,但如今來看,這些併購非但未能成為增長引擎,反而成為壓垮業績的沉重包袱。面對接連不斷的商譽減值、虧損擴大以及市場份額流失,蒙牛正處於其歷史上最艱難的階段。
激進擴張埋下隱患,貝拉米鉅虧拖累業績
自2013年起,蒙牛踏上了激進的併購之路,試圖通過收購加速市場滲透,然而,併購的代價卻遠超預期。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莫過於2019年蒙牛斥資14.6億澳元(約78.6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有機奶粉品牌貝拉米,試圖藉此進入中國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然而,由於貝拉米未能通過中國配方註冊審批,其在國內市場舉步維艱。截至2024年,蒙牛已累計為貝拉米計提商譽減值超50億元,成為拖累公司業績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2024年業績預警公告,蒙牛預計將對貝拉米計提38億至40億元的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直接導致全年盈利大幅下滑。收購貝拉米原本是爲了彌補蒙牛在奶粉市場的短板,但如今卻變成了一場災難,甚至比當年收購雅士利的失敗更為慘痛。這不僅暴露了蒙牛在併購決策上的缺乏前瞻性,更讓外界質疑其在投資併購時是否進行足夠的市場調研與風險評估。
現代牧業 由盈轉虧,蒙牛供應鏈失控
除了貝拉米之外,蒙牛的另一家聯營公司現代牧業(1117.HK)也成為拖累業績的重要因素。現代牧業作為蒙牛的重要奶源供應商,曾被視為蒙牛的「上游護城河」,但如今卻成為虧損重災區。2024年,現代牧業預計淨虧損13.5億至15.5億元,導致蒙牛在該公司錄得7.9億至9億元的虧損。
現代牧業的困境源於國內原奶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持續下跌。儘管蒙牛通過增持股份增強了對現代牧業的控制,但市場環境的變化已超出管理層的掌控。奶源過剩、成本高企以及行業競爭加劇,使得現代牧業由「增長引擎」變成「業績黑洞」。這一情況不僅讓蒙牛在供應鏈管理上遭受打擊,也進一步放大了公司的財務壓力。
淨利潤暴跌近99%,蒙牛陷入發展困境
2024年,蒙牛淨利潤暴跌至0.5億-2.5億元,相較於2023年的48.09億元,同比降幅高達94.8%至98.9%。這一業績表現令市場震驚,成為蒙牛近8年來盈利能力最差的一年。更令人擔憂的是,2024年上半年,蒙牛淨利潤尚有24.46億元,但下半年突然暴跌,意味着蒙牛在短短六個月內虧損了超過22億元。
對比競爭對手,伊利(600887.SH)近年來淨利潤穩步上升,而蒙牛的盈利狀況卻極為不穩定。Wind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蒙牛的淨利潤大部分時間僅為伊利的一半,且時常出現滑坡甚至虧損。這種長期的不穩定性,暴露出蒙牛在戰略規劃、管理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方面的明顯短板。
併購接連失敗,蒙牛十年燒掉百億商譽
回顧過去十年,蒙牛在奶粉業務上投入巨大,然而,激進併購換來的並非市場份額的提升,而是接連不斷的商譽減值。從2013年收購雅士利,到2019年收購貝拉米,再到2023年私有化雅士利,蒙牛在奶粉業務上投入資金超200億港元,但回報卻十分慘淡。
2016年,時任總裁盧敏放上任后,蒙牛因雅士利的商譽減值計提22.54億元,導致公司淨虧損7.51億元。2021年,雅士利因旗下奶粉品牌多美滋經營不善,再次計提3億元商譽減值。而如今,貝拉米成為新的「業績黑洞」,僅在2024年就將產生40億元的商譽及資產減值損失,使得蒙牛過去十年在奶粉業務上的商譽減值總額超過100億元。
此外,蒙牛在2019年還曾以40億元出售君樂寶,這一決策被市場普遍認為是「自斷一臂」。君樂寶在蒙牛體系內時,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奶粉品牌,2018年營收達130億元,奶粉業務超過50億元。然而,放棄君樂寶后,蒙牛試圖用貝拉米填補市場空缺,最終卻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
新管理層面臨艱難抉擇,蒙牛能否扭轉頹勢?
面對業績崩盤,蒙牛管理層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2024年3月,高飛接任蒙牛總裁,肩負起帶領公司走出泥潭的重任。然而,前任留下的爛攤子異常棘手。一方面,高額的併購成本和整合難題讓蒙牛揹負沉重的財務壓力;另一方面,過度依賴併購而非內生增長的戰略選擇,使得蒙牛在覈心競爭力方面表現乏力。
要想走出困境,蒙牛必須放棄以往的「唯快不破」戰略,轉向更加穩健的發展模式。減少不必要的資本開支,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品牌建設和市場佔有率,將是蒙牛未來必須要做的事情。此外,如何在行業下行 周期 中尋找新的增長點,進一步鞏固乳業市場的 競爭優勢 ,也成為擺在高飛面前的難題。
曾幾何時,蒙牛豪言要在奶粉市場與伊利分庭抗禮,並立下「千億營收」的目標。然而,現實卻是商譽減值不斷、業績大幅滑坡、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逐步蠶食。如果蒙牛不能儘快找到新的增長點,並對過去的戰略失誤進行徹底反思,其在中國乳業市場的地位恐怕將越來越邊緣化。
蒙牛的未來,已經不容再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