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徐福記被買了

2025-03-05 09:20

糖果大王徐福記被全資收購,創始人家族淡出。

「糖果大王」徐福記進入雀巢全資控股時代。

3月3日,雀巢集團在官網發佈公告,稱已與徐福記創始人徐氏家族達成協議,收購徐福記剩余40%的股份。這距離徐福記與雀巢集團達成合作已經過去了14年。2011年,雀巢集團斥資17億美元收購了徐福記60%股權,此后開始為徐福記提供配方、研發、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技術和市場支持。公告顯示,通過此次交易,徐福記將更廣泛、更便捷地獲取雀巢的全球品牌和產品資源,以實現其增長目標。雀巢也可以通過徐福記的既有優勢,特別是其強大的分銷網絡,來發展國內的零食和糖果業務。成立30余年的徐福記,在歷經行業變化、自身業務調整后,如今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國際食品巨頭加碼中國糖果業務徐福記成立於1992年,由來自中國臺灣的徐氏四兄弟創立。彼時,徐福記創始人、四兄弟中排名第二的徐乘回鄉探親,留意到了大陸市場的商機,於是決定在大陸開展糖果生意,最終將公司落地廣東東莞。在進入大陸市場之前,徐氏四兄弟已經有十余年的食品行業經營經驗。靠着將新年糖果作為主推產品、在線下大賣場創新推出散裝專櫃銷售模式、以及標誌性的酥心糖等產品,徐福記一舉打開了銷路。2006年,徐福記頂着「中國糖果大王」的稱號在新加坡上市,上市后的徐福記市值一度達到26億美元。資料顯示,2007年,徐福記品牌在中國已經擁有88家銷售分公司,超過1.35萬個直接管控的終端零售點。2010年,徐福記全年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43.1億元和6.0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31%。徐福記的市場地位也成為其14年前被雀巢收購股權的原因。根據國際市場調研公司Euromonitor數據,按零售額算,2008年我國糖果市場規模近580億元,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美國瑪氏佔比12.9%,徐福記市場份額為3.9%,而當時雀巢的份額僅1.6%。對於當時的雀巢集團來説,收購徐福記股權無疑有助於其快速搶佔中國糖果市場。在2011年發佈的收購公告中,雀巢表示,徐福記的產品包括糖果、谷物小食品、預包裝蛋糕等,非常適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對雀巢在華現有產品線是一個補充。而時隔14年再度加碼徐福記,也與雀巢集團最新經營策略有關。2024年9月1日,雀巢原執行副總裁、拉丁美洲大區首席執行官傅樂宏(Laurent Freixe)上任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上任后,傅樂宏曾對外表示,過去幾年,雀巢對於其咖啡、寵物護理和營養等核心業務的討論很多,但可能忽略了其它業務,當中有許多是本地市場的(品類)冠軍,具有明顯的增長加速機會。徐福記所代表的糖果業務,或許就是傅樂宏口中有明顯增長機會的本地市場品類冠軍。2022年、2023年、2024年,雀巢大中華區銷售額的有機增長率分別為3.5%、4.2%與2.1%,這一時期,通過產品上新與渠道拓展,徐福記所代表的糖果業務每年均實現了中或高個位數的增長。2024年,雀巢大中華區實現銷售額約50億瑞士法郎(約403億人民幣),其中,糖果業務佔收入比重16.1%,貢獻了8.01億瑞士法郎(摺合人民幣65億元)。創始人家族淡出,糖果大王專注「減糖」?14年間,徐福記的人事架構與業務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天眼查顯示,2011年雀巢持股前,徐氏四兄弟中的徐乘、徐沆與徐梗分別擔任徐福記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副董事長與董事。雀巢持股后,徐氏家族逐漸淡出徐福記。2012年3月,徐梗退出了徐福記董事職位,時任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狄可為出任董事長一職,徐乘退居副董事長。此后,徐福記董事長由張國華、羅士德等雀巢大中華區高管接力擔任。2015年7月,徐乘卸任徐福記總經理一職,此后該職位由雀巢體系內的老將林焰、蘇強與劉興罡先后出任。截至2025年1月,徐福記董事長為雀巢高管勇德倫,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為劉興罡。入職徐福記前,劉興罡曾在雀巢旗下合資企業太太樂擔任銷售副總經理。隨着零售環境發生變化,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注重減糖與健康,徐福記也在不斷調整產品品類與進行渠道轉型。以糖果業務起家的徐福記正逐步轉型為零食品牌。除持續升級招牌沙琪瑪、酥心糖、鳳梨酥等產品外,近年來,徐福記還推出了0脂0糖0卡的茶妍輕凍可吸果凍、0蔗糖蘇打餅、0蔗糖棒、首款0蔗糖黑巧等一系列減糖、減油的新品。而當線下賣場和超市式微,徐福記也在持續發力電商平臺、興趣電商、零食連鎖店以及海外市場。2024年,劉興罡喊出了「希望2027年徐福記干到百億規模」的銷售目標,並將在期間投資6億元擴大產能。結合2024年雀巢大中華區糖果業務65億元的銷售額來看,2025年至2027三年間,徐福記的銷售額需要實現至少40億元的增長。徐福記最終能否實現這一銷售目標,有賴於雀巢在中國市場的市場洞察與響應能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